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出书斋

刘北汜

朱自清先生是在抗战爆发后,离开北平南下,于1938年间经滇越铁路到达云南的蒙自,停留一些日子之后,于同年9月间携眷迁到昆明的。

朱先生一家在昆明最初住在哪里,我不清楚。我1939年间第一次看见朱先生之后,才听同学说,朱先生一家住在昆明北郊的黎院村,是不久前才搬去的。

这时,抗日战争已开始进入第四个年头。由于沿海和津浦、平汉两路沿线许多大城市的沦陷,很多著名文学教授、作家、诗人、戏剧家等文艺界人士,纷纷迁来昆明。到了桂林沦陷,撤退到昆明的文艺界人士就更多了。我能记起的,朱自清先生以外,就有闻一多、杨振声、冯至、沈从文、卞之琳、李广田、张光年、赵沨、高寒、魏猛克、李何林、石凌鹤、曹禺、凤子、孙毓棠、韩北屏、施蛰存、穆木天、彭慧、雷石榆、李长之、常任侠、方敬、吕剑、魏荒弩、刘澍德等人,有的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教书,有的编报纸副刊,有的做其他工作。有事到昆明、住过一个短时期的有巴金、萧乾、钱锺书、田汉、安娥、老舍、周钢鸣、孟超、章泯、洪道、金克木等。

文艺界人士的大量增加,昆明的文艺活动也随着活跃起来。1938年8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朱自清、杨振声、高寒、穆木天、徐嘉瑞、彭慧等当选为理事。

文协昆明分会成立后,出版了32开本的《文化岗位》月刊,作为分会的会刊。1941年2月,改出16开本的《西南文艺》。巴金在昆明写出的长篇小说《火》四到七章的第五章,就发表在《西南文艺》创刊号上。巴金的散文《废园外》,发表在时隔近一年才出版、改为32开本的《西南文艺》第二期上。《西南文艺》只出了这两期,就因为经费没有着落、印刷困难、出版费用高涨而停刊,但分会的其他活动,在分会成立之初,还是比较活跃的:办过文学讲习班,召开过座谈会、研究会,讨论有关抗战文艺的问题;办过画展;为前线战士募集寒衣;鲁迅逝世三周年时,开过纪念会、鲁迅著作展览会;办过音乐演奏会,募款援助贫病作家;开过诗歌座谈会和朗诵会。一时,昆明文艺界很活跃了一些日子。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文协昆明分会的活动被迫停顿了一个时期,直到1944年5月以后,分会增选了张光年、李何林、李广田、赵沨、石凌鹤、吴晗等人为理事,分会的活动才又重新活跃起来。

朱自清先生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理事,又是昆明分会理事,他在昆明居住期间,除了在联大教书以外,分会组织的不少活动他都参加了,甚至远距昆明百里外的晋宁昆华师范学校请他对全校师生演讲新诗,他也欣然前往,会后部分师生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他也参加。他已不再单纯埋头做学问,而是逐步走出书斋,离开正统的大学中文系课堂,转向社会,转向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中。西南联大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的冬青文艺社、新诗社,云南大学以及一些中学同学举办文艺座谈会、演讲会、文艺晚会,甚至文艺以外的集会,只要邀请到他,他大都应邀参加,直率地讲出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1944年秋,在西南联大学生饭厅举行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朱自清先生还亲自参加了诗朗诵,朗诵了田间的《自由向我们来了》。也在同一次晚会上,闻一多朗诵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张光年(光未然)朗诵了他自己的诗作《民主在欧洲旅行》。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他以多病之身,在教学、写作以外,又参与了这么多的社会活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选自《忆朱自清先生》,载于《荷塘边的不朽背影:回忆朱自清》,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 gu+xy7GC+BTfb0PK9uTvDI3hUJQnBpkXWbXNG9+KJHYRKQfzzIQxtKJdLIt1Va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