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先生印象

陈禄华

抗日战争胜利前,我在昆明与沈先生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接近。并在那灾难深重的日子里,得到过先生的真诚帮助和关怀,更受过他耳提面命的教诲。当时我接触过的人都说他不仅是一位不平凡的天才学者,而且认为他是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物。沈先生的一生挚友除了夫人张兆和先生和几个同行知己外,便是每天不离身的由北方带来的文房四宝和到南方后新购的“彭三和”“桂禹声”两支湘土名产毛笔,还有一支他从未启用过的精制竹盒所藏的“玉屏筲”。此外,便是成堆的书刊了。

他平时少社交,在他的同行中也多半是一种“君子之交”,在我的印象中,多是夹着书本点头而过。当时西南联大师生生活艰苦,学习紧张,终日匆匆忙忙,像躲警报一样,其他事无暇顾盼。

有一次,我看到沈先生从斋务股领取书店刚寄来的一包书刊出来,时值朱自清教授在旁,两人一见不舍,促膝长谈。分手时他取出新书相赠,当朱教授表示谢意时,他微笑不语,摇头而去。平时接触较多的是闻一多教授了,这是我常见到的,有时我还参与其间。我们几个湘西人背后称呼他是“闻多公”。闻先生,精雕刻,是个金石名家,由于薪水少,凭这点手艺搞点补贴。西南联大是一个从北方迁移逃难来的学校,师生们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沈先生和其他人一样,蓄着长发,衣着长衫,闻先生还留着长须。他们长年累月穿着蓝布长衫,遮盖着破旧的内衣。我第一次看到华罗庚教授时,也是长衫罩身,还露着光脚。联大校长出门只坐人力车。而邻校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原清华数学系主任)则是轿车出入,相形之下联大师生却独具风格。闻一多教授的雕刻在昆明是享有盛名的,沈先生则成了他的义务宣传员和介绍人。沈先生在昆明的宿舍靠学校附近,地名叫文林街又叫先生坡的一栋旧楼房,由于临近街道,无形中变成了治印章的接洽点,不少人奉以重金作报酬,受到闻先生的婉言谢绝,一般好友更是分文不取,刻完后,还在侧面刻字留念如“壬午年,一多治印”等。闻一多教授遇难时,沈先生悲愤欲绝。

(选自《遥远的记忆》,载于《执拗的拓荒者:回忆沈从文》,刘未鸣、韩淑芳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 QQx5F/cL9VRqrYDxh9Q8eOc3zwlMOe3vYgSktCOdfKyT2gRZ5Q1fp0+kws4H/g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