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用看得见的世界疗愈看不见的内心

在做整理师之前,我的职业是通信工程师。

在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研究所工作。工作不累,研究所离家很近,同事也好相处。唯独有一件事情令我难以接受,那就是研究所要求员工加班,每周一、二、四晚上以及周六全天,无论你的工作干没干完,人都要在研究所待着,各个部门把加班数据作为评判业绩好坏的标准之一。

一开始我觉得还不错,如果工作干完了,加班的时候就上上网,看看小说,和同事聊聊天。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没结婚、没生孩子,不回家就不回家了。后来我慢慢发现,我大大低估了加班这件事情对我的负面影响。

反正要加班,那工作就慢慢做吧,我开始拖拖拉拉、心不在焉地做各种事情。执行力原本很强的我,做事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内心想着“早干完了也得在研究所待着”。上网和看小说,对我来说也逐渐变得没有一开始那么有趣了。我天天把“没意思”挂在嘴边,玩什么都觉得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招聘的是我喜欢的岗位,薪资更高,工作时间更自由,上下班也不需要打卡。我觉得改变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写简历,复习专业知识,疯狂补习英语口语。辛苦准备一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这家公司的面试。

就在我满心欢喜等待HR通知的时候,我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这家公司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冻结了所有招聘名额。好不容易点燃的热情又被浇灭,我本以为马上就能迎来改变,却要继续忍受现状,这让我的心情再次跌落谷底。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虽然已是傍晚,但距离规定的下班时间还有5小时。我和之前一样,在办公桌前百无聊赖地趴着熬时间。夕阳透过窗户,带着暑热的余温照到了我的身上。我抬起头,看到自己的桌子上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工作资料和乱七八糟的杂物,几株绿萝从夹缝里露出叶子来,它们久未浇水已经开始变黄,垂头丧气地耷拉在一堆废纸上……

这还是我的桌子吗?曾几何时,它可是整个办公室的“整洁标兵”啊!

我猛地坐直了。

工作的事情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先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好,让自己别那么烦躁

我开始一点点地收拾办公桌:把用完的资料扔掉,把文档分类装好,把文具收回盒子里,擦干净桌子,给绿萝浇水……这都是我曾经非常熟悉和擅长的事情。

看着整洁清爽、重新恢复生机的桌面,我心情很舒畅,那是一种久违的安宁的感觉。我准备开始做手头待办的工作。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手机响了,我按下通话键,听到对方说:“您好,我是之前跟您联系的HR,现在我们公司恢复了原有的招聘计划,请问您下周哪天有空过来面谈?”

于是,我顺利跳槽到心仪的那家公司,不仅工资涨了60%,还摆脱了加班的阴影,很快就恢复了自己高效的工作风格,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正是在这家公司的企业大学平台,我作为内训师讲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整理课程——“从整理术到结构化思维”,为后来走上职业整理师的道路埋下了一颗种子。

直到现在,我都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那天傍晚心血来潮地整理了自己的办公桌。

我并不想说整理是什么神奇的“魔法”——类似这样的事情,我的确从我的客户和学员那里听到过很多,比如收拾好了自己的家后,便很快升职加薪、疾病康复、遇到真爱……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变得更好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那个电话,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相比于我那次的好运气,得不到的机会、完不成的任务、实现不了的目标才是人生中的常事。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但我们又想对周围的事物有足够的控制感,当这种控制感缺失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焦虑,出现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处在失控、挫败、无力的感觉中,还会出现抑郁、精神疲惫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年轻化。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的数据,青年是抑郁症的高风险群体,特别是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到了24.1%。

曾经有一位初中生的妈妈来找我们帮忙整理她的家,在我们去她家之前,她专门提醒我: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家里的气氛剑拔弩张,可能会出现一些沟通的问题。果然,在我们开始整理之后,孩子表现得非常不配合,最后扔下一句“不准动我的东西”就自己出门了。

这位妈妈跟我说,大概是因为之前有好几次,她瞒着孩子偷偷扔掉了他的东西,所以孩子对收拾屋子这件事特别反感,经常因为这件事情和她吵架。现在,对于学习上的事情他们也冲突不断,有时候哪怕她只是随口问一句,孩子的反应都非常激烈。她看到网上有很多有关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新闻,感到非常焦虑,状态也变得很不好,经常失眠,最近正在看心理医生。

听到这个情况,我非常替她担忧,但我并不是育儿专家和心理专家,只能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她的家整理好来帮助她。我们没有动孩子的个人空间和个人物品,只是把她家里的公共空间整理妥当,并且把妈妈原本塞在孩子衣柜里的、暂时不穿的衣服全部拿回了她自己的房间。

在我们完成服务约一个月后,这位妈妈给我发来消息说,家里整洁之后她的心情轻松多了,做家务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烦躁了,有时候还会在家里跟丈夫喝喝茶,也时常在客厅摆上鲜花。在新学期开学前,孩子把自己关在他的房间里一整天,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把那些好几年都不让她动的小时候的玩具,装到垃圾袋里扔掉了。一家人还第一次一起坐在餐桌前平静地对孩子的新学期计划进行了交流。

这样的反馈,在我服务过的家庭里并不是特例。父母通过退出与孩子之间的物理边界,把空间和物品的掌控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重新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进而缓解了各自的心理问题,并改善了亲子关系。

心理学的许多实验都证明了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非常大。当一个人总是忍不住吃薯条、喝可乐的时候,我们只要把这些食物都收到橱柜里,把更健康的水果摆出来,就大概率能影响他接下来对食物的选择。当他的行为发生改变后,对一致性的需求会让他在选择食物时的态度也发生自然的转变,这个人可能会比之前更加认可“应该多吃些水果”这件事情。

环境引导行为,行为塑造态度,当我们内心的态度发生变化后,就不受具体环境的影响了,我们会反过来主动调整环境来和我们的内在需求达成一致。这就是整理可以最终撬动我们的生活状态的原因(见图0—1)。

图0—1
“环境-行为-态度-环境”链

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说:“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清理自己的房间。”因为你的心乱了,所以你的房间才会乱,但解决方案的因果关系却恰恰相反: 当你的房间变整洁了,你的心可能就不会那么乱了

相比于让人捉摸不透的内心世界,我们身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是具体的、真实的、可以直接触达的。当你被乱七八糟的想法和焦虑情绪困住的时候,不妨先从手头的事物开始, 去改变一下真实世界,整理看得见、摸得着的空间和物品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常有人问我,整理师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让我不再羡慕任何人的生活。”在一个比较成为家常便饭的环境里,我们总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我,认为只有持续地在比较中获胜,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实上,“更多、更好”和“更加幸福”并没有绝对的关联。

阿德勒曾说过:“最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如何使用已经拥有的。”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不是因缺少资源所致的,而是因无法使用好已经拥有的资源所致的。我们不是无法更好地展望未来,而是无法更好地活在当下。去解答“如何才能拥有更多”这个问题,你可能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但想要解答“如何使用已经拥有的资源”这个问题,学会整理就可以得出答案。

即使我后来没有得到那份心仪的工作,我也可以从内到外重新梳理自己的状态,做好眼前的工作,把强制加班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提升自我,以便在下一个机会到来时,再抓住它……能不能得到那份工作,不是我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情。但只要我有自我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就可以让自己的小世界保持井然有序、积极向上。而这一切,从“收拾一下办公桌”开始,就可以启动。

从2020年开始,我在线上讲授一门叫作“慢整理”的训练营课程,在这门课程里,我对从事整理师以来积累的真实的上门服务案例和对整理的思考,进行了系统的拆解和分享。“慢整理”没有止步于讲解传统的收纳技巧,而是更多地把整理术拓展到了思维方式、心理探索的领域。这门课程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朋友,他们中有公务员、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艺术家、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这些学员给了我非常好的反馈,他们不仅在自己家里实践了整理术,还把整理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改善亲密关系,提升自我能量。

●为什么追逐秩序感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为什么说“整整齐齐”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整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本质上都是在做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从3岁就开始学习分类,到了30岁还是没学会?

●为什么人人都想断舍离,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如何规划一个真正能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收纳系统?

●如何把整理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

这些就是我在本书中将要为你解答的问题。

我遇到的大多数为混乱所困扰的人都非常着急,他们总想立刻得到一个整整齐齐的结果,以缓解内心积攒已久的压力和焦虑。这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如此相似,整个社会以忙碌为荣耀,所有人都在比谁更快。虽然心理治疗的效果早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很多人依然觉得它起效不够快,期待更快速和高效的方法。殊不知 心理问题的源头,可能恰恰就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加拿大女王大学英文系的两位教授在《慢教授》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慢文化”,它以平衡为美,且敢于质疑对生产力的追求。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我们行动的必需品。经由“慢”的过程,日常生活都能得到关怀,它是有意义的、可持续的,并且令人愉悦的。

这就是我把自己的课程叫作“慢整理”的原因。慢整理将帮助你在整理的道路上缓缓前行,在每一个反复困扰你的关键点上抽丝剥茧,帮助你审视、深思、贯通……它靠时间来产生质的改变,它的成果也经得起漫长时间的考验。

在我们的人生中,大多数值得做的事情并不会那么快就得到结果。真正的改变,不是一个瞬间的念头带来的结果,而是持续付出的过程。你会发现, 一旦放弃了催熟的压力,一切便会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你一直期待却无法实现的事,也会水到渠成 cxJ1r+d/Tv/y6J8e0xpp/X4VeTbeHgM1os+gyA2JXMry3y5eS6Q7UES5/sCk75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