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和你的青春期孩子好好谈谈

你会读到这本书,很可能是因为你面对家里十一二岁的孩子 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孩子也不大乐意听你说话、跟你交流。

我写这本书就是要请你放宽心。

你或许会好奇,我凭什么可以信心满满地跟家长们说“别着急”“一切都会好的”“虽然人们对青春期孩子的印象就是冷漠,脾气差,让人觉得沮丧,难以忍受,但我们总有办法跟他们好好对话”?

那我就来介绍一下自己。在过去的16年中,我的工作就是跟初中生和初中生的父母打交道。我给初中生开设领导力训练营,给家长和孩子做讲座,我创建的在线讨论小组有6000多名初中生。在书中我会跟读者分享我的工作案例,当然,出于个人隐私的考虑,我在文中用的都是假名,同时也隐去了重要的身份标识性信息。我还是几家全国性报纸的撰稿人,我的处女作《初中的蜕变:如何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三年》(Middle School Makeover: Improving the Way You and Your Child Experience the Middle School Years)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它能让渐渐步入中年的你更好地理解同一屋檐下进入中学的孩子们经历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这就是我的简历,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份工作之所以会吸引我,是因为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初中时的感受。

我多希望我那会儿是个时髦漂亮、大方得体、学习又拔尖的姑娘啊,但实际上我是什么样呢?脸上罩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头发被我妈三下五除二地搞得像男孩子一样,两边短、后面长,参差不齐,牙齿也乱糟糟的,我太需要整整牙了。同龄人打扮得都挺时髦的,有学麦当娜的,有学嘻哈乐队DMC的,而我的穿搭还是六七十年代碧翠丝·亚瑟的老土风格。

也就是说,我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我知道边缘化的滋味,所有的青少年,无论他(她)看起来有多自信,或者多受人欢迎,都有过被边缘化的感受。大人也一样,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看起来最幸福的父母,也会抱怨孩子有时对他们就像陌生人一样。

而且,我也喜欢钻研。从上初中那会儿开始——也就是我感觉跟同龄人和家人最疏离的时候——我就喜欢研究人和人是如何联系的。我如饥似渴般地把有关青少年的研究都读了一遍,同时也关注工作中接触到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他们的朋友、我的朋友、电视中的角色、商店里的陌生人,从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中汲取微妙的沟通经验。

我把自己学到的有关亲子沟通的知识都凝聚到了这本书里。这本书能帮助家长学会如何从孩子十一二岁开始跟他们讨论一些重要的话题,帮助他们成长为勇敢自信、充满爱心、善于解决问题、品行端正的少年、青年、成年人,这也是每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望。

自我介绍到此结束……下面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我在本书中选择了14个话题。为什么是这14个对话呢?因为这14个对话的每个主题都能帮助孩子培养一种宽泛的素质、技能,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需求。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孩子没上高中、没接触到更广阔的环境和更让人眼花缭乱的干扰之前,早点跟孩子谈论这些话题,为他们能够成长为善良、健康、勤奋、富有创造力和同理心的个体打下基础。

这本书中没有任何一章是专门用来讲各种热点话题,比如色情短信、电子烟、社交媒体的滥用等。这是因为我认为如果父母把对话看作是对孩子的警告,那双方都不会很愉快,我希望这本书能让亲子对话变得更有乐趣、更有成效。

我知道很多父母拿到这本书时想要解决的都是些火烧眉毛的具体问题。“孩子会上网搜索色情片,我该怎么跟他说这事?快帮帮我啊!”孩子有问题、有毛病,父母当然要跟他谈,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在每一个宽泛的话题中,我会选择一些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场景为切入点,以说明更深刻的道理。举个例子,在《谈论性》这一章中除了会讲到有关色情片的问题,还会通过对话示例告诉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谈论约会这件事,并跟孩子强调凡事都必须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在《谈论冲动》这一章,读者们会看到两个对话示例——兄弟姐妹一时冲动、大吵大闹后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孩子心血来潮纹了半永久的纹身后家长应该怎么处理。我把孩子要面对的不同形式的挑战分散到14个章节中去,每一章都涵盖了一些父母希望孩子能明白的基本道理、能遵守的基本原则。

想要说服一个初中生听你的话真的会把人气到七窍生烟,这一点我太能理解了。家长们经常会觉得最好的策略就是闭嘴、别讲话。我见过很多父母等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再跟他们聊些重要的事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聊才能达到效果;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和孩子长时间不沟通,最后只能劳神费力地重新开启对话。我听过许多父母感慨孩子上初中后他们有多痛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疏远家人,开始思考独立于父母之外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也听过许多高中生的父母们说他们担心孩子眼看就要成年了,却缺乏明智选择的能力,而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可能会让他们后悔终生。别着急。这本书能帮助父母们衔接好这两个阶段,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和孩子保持联结。

说到语言,我又想到了一个词汇的难题:究竟应该怎么称呼跟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小家伙们?少年、青少年、年轻人还是孩子?答案是都可以。10岁到14岁是一个跳跃、反复的成长阶段。我们以为成长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孩子应该一直在进步,变得更成熟、更有责任心,但实际情况是孩子每进一步就有可能退两步。今天他们能冲着你大吼大叫,让你赶紧离开房间,不要打扰他跟暗恋对象短信聊天,第二天却又要求跟你睡一个房间。所以说我们没法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贴标签,在这本书中我会把他们称作“初中生”“青少年”“十一二岁的孩子”等,对他们很难定义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最喜欢这一点。

在你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还有件事想交代。你打过壁球吗?一开始你会觉得非常紧张、非常恐慌——球飞速从墙面反弹回来,你完全摸不清球的方向,满头大汗地来回奔跑着,运动鞋踩在球场地板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对于初学者而言,没接到球会觉得自己又蠢又笨、十分丢人,不过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被球砸到,疼得龇牙咧嘴那才叫惨。但只要勤加练习,你会觉得壁球很好玩,因为壁球有四面墙。你不妨把亲子对话想象成打壁球,不要害怕谈话会失控,放心大胆地让球弹回来,因为其他墙面总能让球继续反弹下去。你的“对话之墙”是什么呢?显然我并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保障是什么。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注重四件事:睡眠、自主选择、无条件的爱与尊严,我认为只有保证了这四样,家才是个安全的地方。睡眠自不必说,一个人要想精神焕发,充足的睡眠是基础。我并不是特别严厉的家长,但对于孩子的睡眠我管得非常严格,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会跟孩子说,“今天先睡觉吧,我们明天再聊”,这办法总能奏效。我认为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也很重要。多数情况下,我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能锻炼孩子的自主思维能力,即便我不赞同他们的选择,我也会感到欣慰,因为这是个学习的过程。我的责任不是要让孩子跟我(其他人)想的一样或者做的一样,而是要教会他们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的第三个保障是无条件的爱,我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爱他们,哪怕他们做出了糟糕的选择或是犯了错。最后,我经常跟孩子讲,所有人,不仅仅是家人,都有其固有的价值,我们应该通过思维和行动来认可别人的价值。有了这四面墙作保障,我就能比较游刃有余。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保障,我建议你花些时间思考一下,跟家人讲讲这些保障的意义所在。

如何阅读这本书

你当然知道怎么阅读一本书,从前往后就行了,不是吗?这确实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如果你的孩子10岁出头,你翻开这本书多半是因为孩子让你陷入了一种惴惴不安、困惑混乱的状态。多数读者会直接翻开目录,看看具体哪一章的内容正是自己需要的,然后从中间开始读起。我挺支持这种非传统的阅读方法的,现代人的时间那么宝贵,有那么多任务等着完成,有时候我们确实得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我还是有个小小的请求:你最好能腾出足够的时间把第一部分的前三章读完,然后再跳到具体的章节。第一部分的篇幅并不长,却是第二部分必不可少的铺垫,也为读者们提供了亲子对话这个难题的解决之道。

到了本书的第二部分,怎么读、从哪里开始读就完全由你来决定了,哪一章的内容与你的家庭关联最大,你就从哪一章读起。当然,要是孩子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问题,最简单可行的办法还是从头慢慢看,因为14个话题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锻炼,渐渐过渡到更敏感的话题。准备好了吗?让球弹起来吧! botedksp9YV3XvAverswcDRA82rrukncMUoTCgURSwR36Zbx+ASfumIV3Plsb9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