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是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办的周刊,是当时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宣传十月革命胜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力阵地,在当时的思想界和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岳麓山,因为朱熹创办岳麓书院而闻名于世。从这里既走出了左宗棠、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也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后来选择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
与岳麓山大门正对的是一条幽静的小街:周家巷。蔡和森故居与新民学会旧址便坐落在周家巷二号。
“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载。”这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为新民学会纪念馆写的一副对联。毛泽东与蔡和森两人因为志趣相投,成为好朋友,他们与何叔衡、李维汉、郭亮、向警予等人经常聚在蔡和森家,探索救国道路。
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
1918年4月14日,星期天,天朗气清。蔡和森起了一个大早,去离家几百米的湘江边摸了一大篓子的鱼虾。他的母亲葛健豪和大姐蔡庆熙则很早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这个贫寒的家庭在租借的这个屋子里,这天要摆开“宴席”。
在蔡和森家仅有十余平方米的堂屋里,毛泽东、萧子升等13位年轻人挤在一起,经过认真讨论,新民学会正式成立。新民学会取义于《礼记》中“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些人当中,蔡和森喜欢兼爱的墨子,毛泽东爱谈进取的孔子;萧子升才华横溢,罗章龙特立独行;何叔衡年过四旬,而20出头的萧三似乎还是个娃娃……他们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为主起草的会章,确立了“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学会宗旨。
1920年11月底至12月初,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诞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但是,由于军阀对消息的极力封锁,致使长沙的进步人士对北京的情况知之甚少。为了推动长沙的学生运动,邓中夏从北京来到长沙找到蔡和森,向他介绍了北京的情况。1919年5月25日,新民学会和各校学生代表聚集长沙楚怡学校,听取了邓中夏关于北京五四运动的情况介绍。并初步确定6月3日罢课。
在介绍会上,毛泽东提出应搞一个刊物来宣传先进思想。他的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并确定由湖南学生联合会主办,毛泽东任主编。经过毛泽东等人的精心筹备,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刊登了署名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在创刊号的宣言中,毛泽东心潮澎湃地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它的水很清,它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和它邻近的民众,浑浑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合意和彻底地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厉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容纳异才。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人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技术启导他们。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于地球上。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
“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以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毛泽东主张以平民主义(德谟克拉西)来打倒强权。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实行“呼声革命”。《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湘江评论》每周一张四开,约12000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湘江评论》创刊号当天全部销完,后重印了2000多份,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
《湘江评论》虽然只出版了五期,但毛泽东却付出了巨大心血。第一期的所有文章都是毛泽东写的。他不但自己当编辑编稿、排版,而且亲自主笔撰写。
当时毛泽东在修业学校教书,白天没时间,只有用晚上的时间写稿。毛泽东住在学校内一栋旧楼的一间小屋里。夏天,屋里十分闷热,他便脱掉衣服,在昏暗的灯下写稿、编稿,每天总是要写到深夜。当时,晚上小屋内就像蒸笼一样,而成群结队的蚊子也向他进攻。这时,毛泽东的生活仍很艰苦,修业小学给他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元,吃饭以外就无余剩。他的行李也只有旧蚊帐、旧被套、旧竹席和几本兼作枕头用的书。身上的灰长衫和白布裤,穿得很破旧。
《湘江评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明确,文风新颖,通俗易懂,笔调尖锐,气势磅礴,切中封建统治的要害。辟有“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放言”和“新文艺”等栏目。
1919年8月中旬,第五期刚刚印出,还未发行。一天,湖南军阀张敬尧手下的一名爪牙徐副官带领着七八个士兵闯进学校,几枪托将门楣上的“《湘江评论》编辑部”木牌砸落在地。徐副官接着喊道:“哪个是毛泽东?”
身着灰布长衫的毛泽东闻声而出:“武将叫阵,文人出马,长沙的事情如今也像北京一样奇怪。先生,鄙人姓毛,名泽东。”
“你就是要把洞庭湖开闸的《湘江评论》主编?”
“不开闸门,何以成洪流?不唤起民众,何以反抗专制?你们军人有炸药,若是你们也来参与开闸,一声爆破,何愁湖南的革命形势不一日千里?”
无论毛泽东和学生们怎样据理斗争,《湘江评论》还是被张敬尧下令查禁,湖南学生联合会也被同时勒令解散。
毛泽东生前一直不允许公开发表自己在《湘江评论》上的文章,也不把这些文章收入《毛泽东选集》,主要是因为毛泽东认为在1920年的时候他的思想主要还是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1920年那次到了北京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此《湘江评论》的文章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