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投靠南皮

初见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人称张南皮,清际名臣,其时正暂代刘坤一任两江总督。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后,日本陆军向辽东半岛发动进攻,九连城、安东、凤凰城相继失守,直接威胁北京。清政府决定起用湘军统帅,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为钦差大臣驻守山海关,节制关内外数百营军队。张之洞也因此被调往南京任两江总督。因江南的军队和武器悉数被刘坤一带走,张之洞需要招兵买马,广招贤才。1895年7月19日,张之洞上奏《吁请修备储才折》,全面阐述了当时情况下人才的重要性。其中,张之洞提出了九条应急措施,具体内容是:“一曰宜亟练陆军;二曰宜亟练海军;三曰宜亟造铁路;四曰宜分设枪炮厂;五曰宜广开学堂;六曰宜速讲商务;七曰宜讲求工政;八曰宜多派游历人员;九曰宜预备巡幸之所。” [6] 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张之洞编练了新式陆军——江南自强军,还开办延才馆,招揽武备人才。

经人推荐,黎元洪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张之洞。张之洞见元洪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先后在“来远”“广甲”号服役近七年,且器宇不凡。向其询问炮台建设、水师业务,元洪无不对答如流,张之洞颇为满意。不久,张之洞委派元洪修建金陵狮子山、幕府山、清凉山、乌龙山炮台工程。由于黎元洪办事认真,脚踏实地,越发受到张之洞赏识。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随张南皮到了湖北。

三访日本国 。此时,张之洞的军事思想从效仿德国转到学习日本。他奏请国家仿照日本参谋本部改变军机处,“设一领导全国军事的统一衙门,专管全国的军事、预筹、考核、军备、操法、战事。其衙门之长,必是深于兵事者,并非专用亲贵。小而言,赶紧编练新军、开办军事学校、派遣军事留学生等”。 [7] 正因如此,黎元洪有机会三次前往日本学习军事。

黎元洪在日活动的资料非常有限,薛民见著《黎元洪年谱》记载:

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元洪34岁,在日本。

正月,奉张之洞命,派赴日本考察军事教育,中秋始返国,仍任马队教练兼管带,能与士卒同甘苦,颇得所部爱戴(张彪忌之,数谗于张之洞,由是不获升迁者数年之久)。当元洪在日本考察时,曾游览东京、大阪等处公园,见大量陈列甲午战役中在我国及朝鲜所夺之战利品,触目惊心。尝集侨胞请求监督商之日本当局撤除,未获许。

公元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元洪36岁,在日本。

五月,元洪又奉张之洞命,再赴日本考察军事,预期一年。(1900年回国)

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元洪39岁,在湖北。

七月,奉派赴日本参观仙台大操,归国后详具见闻于张之洞。 [8]

从以上摘引可知,黎元洪34岁时第一次访日,36岁时第二次访日,39岁时第三次访日。其中第二次访日,在日本待了一年时间。三次访日,黎元洪见识了日本军队的训练方法、军队管理,也认识到了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差距。回国后积极鼓动张之洞派员赴日学习军事。在军队管理方面,元洪建议张之洞对兵士犯有重大过犯者,均交执法官审讯,不得擅杀。张之洞欣然采纳。在军事教育方面,元洪建议将武备学堂及防营弁学堂改为武备高等学堂,另设武备普通中学,以便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军事人才。张之洞许之。

黎元洪身着清军协统礼服照,领章上的金龙清晰可见。

黎元洪为什么能得到张之洞的赏识,仕途蒸蒸日上呢?笔者认为结合黎元洪的才干、性格和心机来看,应该有以下四点:

其一,具备真才实学。黎元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后在广东水师“广甲”号任职三管轮、二管轮,曾经参加黄海海战,有实战经验。在加盟张之洞麾下后,黎元洪的军事才能进一步得到发挥,主要表现在:

修炮台,建炮厂。初到南京,黎元洪即被委派修建幕府山、狮子山、钟山炮台,其中幕府山7座炮台、狮子山6座炮台、钟山2座炮台,1895年4月开工,年底竣工。张之洞见黎元洪工作认真负责,办事踏实,认为元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回到湖北后,张之洞任命黎元洪为湖北枪炮厂监工。湖北枪炮厂就是后来的汉阳兵工厂。当时被《纽约时报》称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兵工厂。

倡留学,办学堂。第一次从日本学习归国后,黎元洪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建议张之洞派遣青年去日本学习现代军事。这一点和张之洞的“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的观点非常吻合。张之洞积极争取北京的支持,后来,湖北成为清末派遣赴日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为提高军官素质,1897年湖北成立武备学堂(后易名为武备高等学堂)。1901年,设立湖北武备普通学堂,任命黎元洪为监督。该学堂后改名为湖北陆军小学堂,黎元洪为会办,专门训练各标营识字士兵。通过多层次地培养人才,湖北军官的素质明显提升。

统水师,练新军。黎元洪精于骑术,回到湖北,张之洞命他为马队营管带。由于元洪出身水师学堂,遂命其兼统湖北水师。同时协助张之洞编练新军。1902年,法国军事观察家嘉杜佛莱参观武昌军队后,直言“洋操队的编练操演和武器运用,可与最好的德国军队相媲美”。如此重用黎元洪,张之洞也被参奏“所喜者一人而兼十数差”。 [9] 由于湖北练兵出色,清廷谕令各省前来学习经验,很多来鄂将弁受过黎元洪的教练,而且“湖北督练处所印陆军书籍,本本皆有黎元洪校阅之名,黎元洪的影响从此扩大到了江南各省”。 [10]

其二,善于读书学习。读书是张之洞的爱好,也是黎元洪的爱好。据许兆龙回忆:“我由师范学生参军时,黎氏已是湖北第二镇统领(师长)矣。我每次往镇司令部誊写传知(通知)时,黎氏总在抄写大小字或阅课《劝学篇》(张之洞著),大半请文案(书记)讲解,偶以考试样子命我答辩,不厌求详地问,如私塾的老师之训导学生,不以位高而骄人,不因答错而发怒,态度和蔼,使人亲近。” [11] 许兆龙,1884年出生,小黎元洪20岁,湖北天门市人。日知会成员,曾任新军第三十二标指挥官。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黎元洪经常练字和阅读(尤其是《劝学篇》)。军人出身的黎元洪之所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上司张之洞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张之洞,同治二年(1863年)殿试二甲第一名,文章、见识均非常人可比。黎元洪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写字和文章不是所长,必须勤加练习,以取得张之洞青睐。1898年4月,张之洞写就《劝学篇》,该篇是张之洞思想的集中体现,黎元洪手不释卷地阅读,也许是在字里行间寻找与张总督的共同话题吧。史料记载,黎元洪酷爱读书:“且虽系一武员,而平时手不释卷。” [12]

其三,能够明辨是非。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慈禧太后愚蠢地下达同外国开战的诏书:“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各地遂发生多起杀害外国人的事件,然湖北却因张之洞、黎元洪之阻止,未发生一起外交血案。据记载:

初朝旨下,张彪首先跃跃欲试,令军士早为之备。及奉之洞命令,大违初志。彪口虽不言,腹甚非之,而所部咸詈之洞背抗懿旨,蠢蠢欲动,势极危险。且勾结黎之军队为助事,为黎侦知,径诣督署告密。之洞大骇,饬黎剀切晓谕。黎乃遍历各营演说,声泪俱下。军士为之动容,始未酿成大变。之洞叹赏之,未几擢为自强军统领。 [13]

这里指的是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的东南互保之事。所谓东南互保,即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先是,接到慈禧太后的诏书,两广总督李鸿章斥其为“伪诏乱命”,其意是说有人“矫诏乱命”。之后,他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南方督抚,同参战国达成停战协议,称为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明智之举,使得软弱的中国免遭战乱荼毒。其间,黎元洪坚决贯彻了张之洞的主张,让旅居湖北的外国人免遭劫难。

其四,为人仁义正直。黎元洪留给张之洞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事情是这样的,黎元洪下南京投靠张之洞,张之洞“与语,见其气宇深沉,大悦。欲黜杨金龙而以中军协畀黎,黎不忍夺其职,固辞之。张乃留之”。 [14] 虽然身处求职阶段,但黎元洪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别人失业,这就是仁。张之洞看到这点,深感其正直,就把他留在了军中。

黎元洪的仕途看似一帆风顺,实际上如履薄冰。黎元洪科班出身的背景、张之洞的赏识引起了一个人的嫉恨,他就是张之洞的得力心腹武将——张彪。

五招降张彪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人,武举出身。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张彪鞍前马后、任劳任怨,颇得张南皮赏识。张彪跟随之洞从山西、湖北转两江再回湖北,他在军中的地位也节节高升。在湖北,张彪可以说是一人之下,有“兵权全付丫姑爷”之论。然而,黎元洪的出现,让张彪嗅到了威胁。他开始处处给黎元洪出难题,“智勇深沉”的黎元洪却总能一一化解。黎元洪处理与上司张彪关系的方法有五:

其一,忍辱负重。有一次喝寿酒,张彪借酒力,指桑骂槐,说出心中积怨。大家都知道他在骂黎元洪,很怕两位就此撕破脸皮。谁知黎元洪不仅不生气,还张罗给张彪上热茶醒酒,之后还亲自送张彪回府。

其二,不留把柄。一次张之洞召开军官会议,黎元洪因病迟到。张彪见黎元洪未来,就说有人在汉口看见黎元洪醉卧某妓院,估计不能来了。话音未落,黎元洪衣冠整齐精神抖擞地推门而入。张之洞听了张彪的话,正在气头上,遂申斥黎元洪。黎元洪如此这般把病情如实相告,张之洞的眼睛转向了张彪。张彪自知无理,低头不语。

其三,不卑不亢。1905年,陈夔龙继任湖广总督。张彪尽力投其所好,阿谀奉承。陈的女儿去世,大办丧事。张彪与部属筹集10万两银子,买了一件珠衣作为葬礼。陈夔龙非常满意。而黎元洪仅送了数块银元,陈大为不满。虽然黎元洪不会行贿买好上级,但对民间疾苦却慷慨解囊。当时,湖北各地正闹洪灾,黎元洪尽己力捐了3000块银元。有媒体探得消息,把10万两银子和3000块银元的事同时见报,舆论哗然。

其四,居功不傲。湖北新军训练,张彪为统制,黎元洪协助编练。黎元洪工作认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个月后新军始具规模。张之洞校阅后,对黎元洪大加赞赏。黎元洪却说:“凡此皆张统制之部署,某不过执鞭随其后耳,何功之有?”之洞默然。 [15] 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功劳,统统说成是上级领导有方。在场的张彪听到此话,也在心里暗暗感激黎元洪。

其五,以德服人。1907年,赵尔巽继任湖广总督。赵厌恶张彪不学无术,准备以黎元洪代之。黎元洪却坚辞不受,认为张之洞对己有知遇之恩,不该在张走后就挤掉张宠信的人,劝赵尔巽仍用张彪,同时表示自己会尽力辅佐。黎元洪还把此事告诉张彪,让他速想对策。张彪连忙写信给张之洞请求帮助。后来张之洞致函赵尔巽,张彪遂得以继续留任。此后,张彪对黎元洪感激不尽,视为知己。

黎元洪凭借军事上的真才实学,以及游刃有余的人际关系,在湖北新军里逐渐站稳了脚跟。然而,一股革命暗流却在湖北新军中酝酿。

[1] 薛民见:《黎元洪年谱》,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2] 黎绍基:《黎元洪的一生》,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3] 《清德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七。

[4] 徐彻、董守义主编:《清代全史》,第9卷,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5] 《冤海述闻》,王炳耀辑《甲午中日战辑》,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394页。

[6] 《吁请修备储才折(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89页。

[7] 马东玉:《张之洞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7页。

[8] 薛民见:《黎元洪年谱》,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6页。

[9] 《清德宗实录》卷三百二十。

[10] 萧致治:《清朝时期的黎元洪》,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11] 许兆龙:《黎大总统面面观》,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12] 《武昌革命都督黎元洪历史》,湖北革命实录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30页。

[13] 贡少芹:《黎黄陂轶事》,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版,第5页。

[14] 贡少芹:《黎黄陂轶事》,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版,第3页。

[15] 贡少芹:《黎黄陂轶事》,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版,第6页。 Z1F2pwX3F02ijmSjIVheobNyZoE18ASuYmaVMGGC97behVIXCPYU5MMfjYAGHm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