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敬君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虽无闭月羞花之貌,但心灵手巧,颇得黎家人喜爱。善良的继母崔氏对元洪视如己出,早就开始和敬君一起缝制新被,打扫房屋,这个贫困之家里充满了幸福和喜悦。说到崔氏,我们要先了解一些元洪生母和生父的故事。
生母之死 。元洪生母陈氏一生贫寒,体弱多病,终日操劳,为黎家诞一女二子。女儿即黎元洪的姐姐,长元洪六岁,早年即入汉阳苏家为童养媳。黎元洪的姨太太陶氏就是她介绍的。1865年夏,元洪只八个月大,母亲陈氏突患大病,卧床不起,几乎撒手人寰。1878年,黎家迁居北塘,怀有身孕的陈氏一路旅途劳顿,水土不服。在诞下次子元泽不久,即因“产后失于调养,兼受暑热,于11月10日子时逝世”。 [1] 失去发妻的黎父无法独自照顾刚刚出生的小儿子黎元泽,在媒人的说合下,迎娶了崔氏。
黎父之死 。崔氏朴实勤劳,颇能操持家务,对元洪、元泽怜爱有加。俩兄弟也以母亲之礼侍之,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黎父的事业也喜报频传。1880年娶崔氏不久,黎父即升任都司,两年后,晋升为游击。全家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三十日,黎父突发急病猝死。元洪闻讯急忙赶回,未见最后一面。黎父“先于前晚弥留时,遗言戒其努力求学,谨慎出处,学成后要为百姓服务。又嘱其对幼弟务须友爱,于继母克尽孝道云云”。 [1]
此时的黎家仅剩四口人,却有三个姓。黎父这个顶梁柱去世,全家的生活又陷入困顿。元洪、敬君和崔氏一起挑起了家庭重担。
黎元洪夫人吴敬君及子女
饷银养家 。天津水师学堂对学生的待遇是相当优厚的,不仅每月有饷银四两,而且食宿、医疗免费。黎元洪就把每月饷银全数交给继母,用以维持整个家庭的基本开支。元洪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据黎绍基介绍:“学堂距离在北塘的家有40英里(64公里,作者注)。当时天津与北塘之间尚无火车,但可以雇到骡车,可是这段路程需要1元钱的费用。每到放假时,我父亲总是徒步往返,因为1元钱在当时是很值钱的。” [2] 元洪这边节俭度日,继母和敬君也在尽己所能贴补家用。
鞋垫糊口 。继母崔氏和敬君节衣缩食之际,想方设法做些手工赚些零用钱。看到邻居缝制鞋垫可以赚钱,俩人也跟着干了起来。初时生涩,熟练后,每月也能有10元的收入,俩人非常满意。由于全家齐努力,日子虽然艰苦,但好歹总算熬了出来。
元洪完婚 。天津水师学堂规定,在校期间学员不准结婚,所以元洪一毕业,继母崔氏就开始张罗起他和敬君的婚事。穷人家办事情简单,敬君又是童养媳,草草摆了两桌酒,请来一些邻里和好友,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元洪和敬君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元洪即加入北洋水师,开始了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