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建王城偏安一隅

逐步壮大起来了的努尔哈赤感到必须建造一个宫城。

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决定建造费阿拉城。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丁亥年(1587),太祖于首里口虎拦哈达下,东南河二道,一名夹哈,一名首里,夹河中一平山,筑城三层,启建楼台。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丁亥(1587)春,正月庚寅朔(初一)。上于首里口虎拦哈达东南,加哈河两界中之平冈,筑城三层,并建宫室。夏六月己未朔壬午(二十四日),上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 [11]

《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丁亥(1587)春正月,城虎阑(拦)哈达南冈,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 [15]

“虎阑哈达”是满语。“虎阑”,即“呼兰”。“呼兰”的意思是“烟囱”,“哈达”的意思是“山峰”,“呼兰哈达”是“烟筒山”之意。在烟筒山下,有一个平坦的山冈,其东南方向映带两条河流,一条是夹哈河,一条是首里河。在这个山冈上建造了费阿拉城。其城东西南三面为崖壁,仅西北一面向外开展。

上述记载都十分简略,所幸一名朝鲜人对费阿拉城做了详细的描述。朝鲜人南部主簿申忠一作为使臣,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到达费阿拉城,并住了一段时间。他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二月二十二日,由朝鲜出发,自满浦渡鸭绿江,沿今浑江支流新开河、富尔江到达费阿拉城的。翌年正月五日,由原路回国。他在费阿拉境内外一共停留十五天。回国后,他根据见闻,撰写了一本旅行记《建州纪程图记》。这是一部带有情报性质的图记。全书画有九幅图,图上均有仔细的标记,同时每幅图均有详细的说明。这部图记成为了解努尔哈赤费阿拉时期社会情况唯一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弥足珍贵。

关于费阿拉城,本书记载如下:

木栅内奴酋(努尔哈赤)家图。

外城内小酋(舒尔哈齐)家图。

一、奴酋家在小酋家北,向南造排;小酋家在奴酋家南,向北造排。

二、外城周仅十里,内城周二马场许。

三、外城先以石筑,上数三尺许,次布椽木;又以石筑,上数三尺,又布椽木;如是而终。高可十余尺,内外皆以黏泥涂之。无雉堞、射台、隔台、壕子。

四、外城门以木板为之,又无锁钥,门闭后,以木横张,如我国将军木之制。上设敌楼,盖之以草。内城门与外城同,而无门楼。

五、内城之筑,亦同外城,而有雉堞与隔台。自东门过南门至西门,城上设候望板屋,而无上盖,设梯上下。

六、内城内,又设木栅,栅内奴酋居之。

七、内城中,胡家百余;外城中,胡家三百余;外城外四面,胡家四百余。

八、内城中,亲近族类居之;外城中,诸将及族党居之;外城外居生者,皆军人云。

九、外城下底,广可四五尺,上可一二尺;内城下底,广可七八尺,上广同。城中泉井仅四五处,而源流不长,故城中之人,伐冰于川,担曳输入,朝夕不绝。

十、昏晓只击鼓三通,别无巡更、坐更之事。外城门闭,而内城不闭。

十一、胡人木栅,如我国垣篱。家家虽设木栅,坚固者,每部落不过三四处。

十二、城上不见防备器。 [16]

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费阿拉城是一座初具规模的宫城。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王位鲜明。据记载,努尔哈赤在这里“自中称王”。最里层的栅城中,建造了三层高楼,住着努尔哈赤及其妻儿。《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丁亥夏六月,上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就这样,努尔哈赤在这里定国政、立法制、分等级、建军队、设仪式,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这是努尔哈赤一生中建立的第一个准都城,还不是正式都城。第二,分级而居。它由外城、内城和栅城组成,依族属的亲疏和级别的高低,分级而居。第三,规模狭小。外城中,住三百余户;内城中,住一百余户。总计,宫城内共住四百余户。如以每户五人计算,大体共住两千余人。规模不大,驻地拥挤。第四,水源缺乏。“城中泉井仅四五处,而源流不长,故城中之人,伐冰于川,担曳输入,朝夕不绝”。这是致命的缺陷。这为后来的搬迁埋下了伏笔。

努尔哈赤在费阿拉的情况,在当时对外界处于半秘密状态。费阿拉是处于朝鲜和明朝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政权,但努尔哈赤还没有公开建国。申忠一到访费阿拉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此时距后金国建立尚有二十一年。努尔哈赤允许朝鲜使臣申忠一来访,并给予他很大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地了解费阿拉的情况,说明努尔哈赤具有很强的战略思维。他想让外界了解费阿拉政权,向世界推出费阿拉政权。

费阿拉的政权是什么样的?建立这个政权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其首领奴酋努尔哈赤是怎样的人?努尔哈赤的弟弟小酋舒尔哈齐是怎样的人?他们的装束如何?他们的主张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想要干什么?他们能成气候吗?

他们的一切都是外界所关注的。我想,当时的明朝和朝鲜,很可能都把费阿拉视为可怕的恐怖政权。因此,极想了解费阿拉的内情。

申忠一怀着诸多疑问,带着好奇的眼神,在费阿拉频繁活动,深入接触,细致观察,留心记忆,详细记载。其很多记载颇有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富有趣味,值得参考。现摘录数行,以飨读者。

奴儿哈赤(努尔哈赤)、小儿哈赤(三弟舒尔哈齐)同母,毛儿哈赤(二弟穆尔哈齐)异母。

奴酋(努尔哈赤)不肥不瘦,躯干壮健,鼻直而大,面铁而长。

头戴貂皮,上防耳掩,防上钉象毛如拳许。又以人造莲花台,台上作人形,亦饰于象毛前。诸将所戴,亦一样矣。

身穿五彩龙文天益,上长至膝,下长至足,皆裁剪貂皮,以为缘饰。诸将亦有穿龙文衣,缘饰则或以貂,或以豹,或以水獭,或以山鼠皮。

护项以貂皮八、九令造作。

腰系银入丝金带,佩帨巾、刀子、砺石、獐角一条等物。

足纳鹿皮兀剌鞋,或黄色,或黑色。

胡俗皆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辫结以垂。口髭亦留左右十余茎,余皆镊去。

奴酋除拜都督十年,龙虎将军三年云。

奴酋出入,别无执器械军牢等引路。只诸将或二或四作双,奴酋骑则骑,步则步而前导,余皆或先或后而行。

小酋(三弟舒尔哈齐)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矣。 [17]

“奴酋(努尔哈赤)不肥不瘦,躯干壮健,鼻直而大,面铁而长”。黑面孔,长瓜脸,高鼻梁,大鼻子,肥瘦适中,身体健壮。这大概是对努尔哈赤的现代描述。

“小酋(三弟舒尔哈齐)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矣”。努尔哈赤的三弟小酋舒尔哈齐,则是大方脸,白皮肤,高身材,壮体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戴着银耳环。

这是当时人记录的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外貌形象,极为难得。费阿拉政权,就是他们建立的。

费阿拉城的建立,为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行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于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攻克王甲城,斩其城主戴度墨尔根,灭掉了王甲(完颜)部。从而,统一了建州女真本部。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加快步伐,又先后征服了紧邻建州女真的长白山三部——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至此,只用了十年时间,努尔哈赤就使混乱无序的建州女真统一在他的麾下。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迅速地统一建州女真,是有原因的。第一,策略正确。努尔哈赤能够“恩威并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有一次,夜半时分,警觉的努尔哈赤忽然发现灯火乍燃乍灭。他感到情况有异,就披衣佩刀携弓,假装如厕,去察看情况。他在黑暗中,隐约看到院外篱笆缺口处有人。他控弦以待。一会儿,贼逼近了,他捻弓射之,射中了贼的衣服。贼急遁。努尔哈赤急忙追去,又射中了贼的双足。贼倒地,努尔哈赤上前将贼击昏,并将贼捆绑起来,鞭挞之。得之贼名为义苏。努尔哈赤的诸弟和近侍不耐烦地说道:“杀了得了,还打他干什么!”努尔哈赤正色答道:“此非汝所知也。杀之所以启衅。若其主以兵攻我,劫我储蓄。我粮匮,则部下叛。部下叛,则我等孤立,何以御敌?且我又何肯以杀人为他人借口耶?”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就释放了义苏。从中可以看出,在关键时刻,努尔哈赤是很讲策略的。第二,智勇双全。努尔哈赤在战斗中,十分勇敢。他往往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他轻伤不下火线。这在努尔哈赤攻打瓮郭落城一战中,看得很清楚。努尔哈赤的军队兵临城下,城门紧闭。他下令攻城,纵火焚烧城楼及村中庐舍。他勇敢地登上屋顶,向城内射击。城内顽强抵抗,其战将鄂尔果尼,一箭射穿努尔哈赤的头盔,射伤头部,深达指许。努尔哈赤立刻把头部的箭头拔出,见敌人跑过,就用拔下的箭头射向敌人,射穿了敌人的大腿,敌人应声而倒。此时的努尔哈赤血流如注,直达足部。但是,努尔哈赤犹鏖战不止。敌方并没有放弃,其战将罗科,乘着浓浓的烟雾偷偷地逼近努尔哈赤,突发一箭,穿透甲胄,射中努尔哈赤的脖项。努尔哈赤毫不畏惧,立刻拔下箭镞,“镞卷如钩,血肉并落”。

清代满族女士服装

将士见状,大惊失色,纷纷向前,想登屋救助。努尔哈赤冷静地制止说:“尔勿来,恐为敌窥。我当徐下。”这时,其脖项血流不止。他一手按住伤口,一手拄着弓箭,从容下屋,不料忽然晕倒。众皆大惊。一会儿苏醒,一会儿晕倒,如此者四。血犹不止,经一昼夜,才勉强止住血。这次攻城,无功而返。

努尔哈赤创伤痊愈,又下令攻打瓮郭落城。此次,很快拿下该城,并俘获了其两名战将鄂尔果尼和罗科。这两个人曾经射伤努尔哈赤,罪莫大焉,“诸臣请诛之”。但努尔哈赤不同意。他大度地说:“两敌交锋,志在取胜。彼为其主,乃射我。今为我用,不又为我射敌耶?如此勇敢之人,若临阵死于锋镝,犹将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杀之乎?”于是,重用此二人,提拔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如此处理俘获的战将,努尔哈赤获得美名,“诸臣皆颂上至大度云”。

这个战例,不仅表现了努尔哈赤超人的勇敢,而且反映了努尔哈赤容人的大度。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活动,引起了明朝官方的注意。在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五年(1587)建造费阿拉城以后两年,即万历十七年(1589)九月乙卯(十一日),明帝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官职。

万历十七年(1589)九月辛亥,蓟辽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等上奏曰:唯建州奴酋者势最强,能制东夷。其在建州则今日之王台也。既屡送回被虏汉人,且及牛畜,又斩犯顺夷酋,克五十,献其级,而慕都督之号亦切,则内向诚矣。及查其祖、父,又以征逆酋阿台,为我兵乡导,并死于兵火,是奴儿哈赤者,盖世有其劳,又非小夷特起而名不正者也。查得《大明会典》内一款:建州、毛怜三大卫夷人,如有送回抢掳男妇者,止许给赏;不愿赏,量升千百户,指挥,存留都督名邑,以待能杀犯顺夷首及执缚为恶夷人,与报事引路杀贼有功者。此盟府之典,用以信外夷,而安封疆者也。若录奴酋父、祖死事之功,即当与之都督,亦不为过。而献斩逆酋级,则又与明例合矣。顾养谦等上奏曰: [5]

蓟辽总督张国彦等上奏,建议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官职。他们的理由是:

其一,“内向诚矣”。这是最关键的一条。能够证明努尔哈赤忠实于明朝当是:“屡送回被虏汉人,且及牛畜,又斩犯顺夷酋,克五十,献其级。”努尔哈赤用行动证明自己是诚信臣服于明朝的。此时的努尔哈赤将自己伪装起来,麻痹了明朝。

其二,“能制东夷”。东夷对西虏而言。东夷是指女真三部,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能够制服东夷的只有努尔哈赤。“唯建州奴酋者势最强”,他是“今日之王台也”。

其三,“世有其劳”。努尔哈赤的父、祖为明朝效力,“为我兵乡导,并死于兵火”,建立了功勋。“若录奴酋父、祖死事之功,即当与之都督,亦不为过”。考虑先辈建立的功劳,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官职,也是完全应当的。

明神宗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奏入,上从其请,准与都督佥事。此奴贼受我殊恩之始也。”这就是说,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七年(1589)九月乙卯,被明廷授予都督佥事官职。

努尔哈赤得到这一任命的重要性,王在晋言之中肯。王在晋后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他在《三朝辽事实录》里写道:万历十七年(1589),建州夷酋奴儿哈赤以姻歹商,先入贡。且以斩叛夷克五十乞升赏,加都督秩,以此遂雄长诸夷。

努尔哈赤依靠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得到明朝的重要任命。都督佥事的官职使他凌驾于女真诸夷之上,“以此遂雄长诸夷”。这个评析是十分准确的。

在统一建州女真后,努尔哈赤下一个目标是海西女真。

[1] 《清史稿》,第222卷,第30册,第9126页。

[2] 同上。

[3] 《大清满洲实录》,第26页。

[4] 《大清满洲实录》,第31页。

[5] 《明神宗实录》,第215卷,万历十七年九月辛亥。

[6]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1卷,第4页,第5页。

[7]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1卷,第5页,第6页。

[8]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1卷,第6页。

[9]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1卷,第7页。

[10]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第8页。

[11]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第9页。

[12] 《皇清开国方略》,第2卷,第1页。

[13]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第9页,第10页。

[14] 《皇清开国方略》,第1卷,第9页。

[15] 《清史稿》第1卷,第2册,第4页。

[16] 《建州纪程图记校注》,汉译《鞑靼漂流记》,第14页。

[17] 《建州纪程图记校注》,汉译《鞑靼漂流记》,第24页。 osdO26p4p3UxIblcNy02/MxGIzyde5H7gCswEDOARfNq1wcC4y14Dplba8C8eVDt



第三章
兵锋指向北 大军统海西

osdO26p4p3UxIblcNy02/MxGIzyde5H7gCswEDOARfNq1wcC4y14Dplba8C8eVDt

一、摆疑阵智破九部

海西女真又称扈伦四部,包括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海西女真因居住在海西江流域而得名。海西江就是松花江。海西女真的地望在开原以北的松花江流域一带。

海西女真四部中比较强大的是叶赫和哈达二部,尤以叶赫为最。建州女真的兴起,引起海西女真,特别是叶赫的注意。

逞家奴(清吉努)、仰家奴(杨吉努)兄弟被杀后,逞家奴的儿子布寨,布寨的儿子布扬古;仰家奴的儿子纳林布禄和金台石,相继成为叶赫部的酋长。其中纳林布禄在海西女真四部,即叶赫、哈达、辉发、乌拉中是一位著名的首领。纳林布禄、布寨兄弟欲图吞并哈达,统一海西女真,进而攻取建州,掳掠明边。

在对待努尔哈赤方面,他们采取了三个步骤。其基本策略是先礼后兵,先外交后军事。

第一步,用联姻的方式加以笼络。努尔哈赤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起了海西女真四部,尤其是其中最强大的叶赫的不满。纳林布禄在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把自己十四岁的妹妹名孟古姐姐的叶赫纳喇氏,送给努尔哈赤为妻,实践了仰家奴先前的诺言。纳林布禄想用联姻结盟的方式笼络努尔哈赤,并以此遏止其扩张的雄心。但努尔哈赤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这个联姻的方法失败了。

第二步,用外交的手段进行恫吓。联姻不能解决问题,纳林布禄便想用外交手段恐吓努尔哈赤,使其就范。这里又斗了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是叶赫部要求给他建州一块领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道: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年)春正月朔(初一),上遣兵略长白山之鸭绿江路,尽收其众。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遣使宜尔当阿摆斯汉来告:“乌拉、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言语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今所有国土,尔多我寡,盍将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以一与我!”上曰:“我乃满洲,尔乃扈伦。尔国虽大,我岂肯取?我国即广,尔岂得分?且土地非牛马比,岂可割裂分给?尔等皆执政之臣,不能各谏尔主,奈何腼颜来告耶!”叱之归。 [1]

这是说,叶赫贝勒纳林布禄派遣使臣到费阿拉城,以威胁的手段,欲向努尔哈赤索要土地。努尔哈赤将其严厉叱回。叶赫的使臣没有达到目的,灰溜溜地走了。

第二个回合是三部联合逼迫努尔哈赤让出一部分领土。纳林布禄感到叶赫一部势单力孤,便召集叶赫、哈达、辉发三部贝勒会议合谋,议定共同遣使至建州费阿拉城。叶赫贝勒纳林布禄派尼喀里图尔德,哈达贝勒孟格布禄派戴穆布,辉发贝勒拜音达里派阿喇敏出使。三位使臣到达费阿拉城。

努尔哈赤以礼相迎,置酒款待。酒酣耳热之际,纳林布禄的使臣图尔德首先发难:“我主有言,欲相告,恐触怒见责,奈何?”努尔哈赤答:“尔不过述尔主之言耳!所言善,吾听之;如出恶言,吾亦遣人于汝主前,以恶言报之。吾岂尔责乎?”图尔德口出狂言道:“我主云:欲分尔地,尔不欲;欲令尔归附,尔又不从。倘两国兴兵,我能入尔境,尔安能蹈我地耶?”

听到这种挑衅性的侮辱语言,努尔哈赤勃然大怒,抽出佩刀,砍断了眼前的桌子,直斥道:尔叶赫诸舅,何尝亲临阵前,马首相交,破胄裂甲,经一大战耶!昔哈达国孟格布禄、戴善,自相扰乱,故而等得以掩袭之。何视我若彼之易也?况尔地岂尽设关隘,吾视蹈尔地如入无人境,昼即不来,夜亦可往,尔其奈我何?昔吾以先人之故,问罪于明,明归我丧,遗我敕书、马匹,寻又授我左都督敕书,已而,又赍龙虎将军大敕,岁输金币。汝父见杀于明,曾未得收其骸骨。徒肆大言于我,何为也? [1]

这段话说得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维护了建州的尊严,刺痛了叶赫的短处;也表明了努尔哈赤是胸有全局、知己知彼的。几位使臣岂能吓住久惯战阵的努尔哈赤?言罢,努尔哈赤令人作书,派遣使臣阿林察持书前往叶赫,命其当纳林布禄的面念诵此书,以示其威。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纳林布禄的外交手段的恫吓并没有奏效。这两个回合以叶赫的受挫收场。

第三步,用军事的行动强行占领。纳林布禄并不甘心,在联姻笼络和外交恫吓遭挫后,他便想诉诸武力,企图用军事行动逼迫努尔哈赤就范。这里他也采取两个步骤,一是武力试探,二是大举进攻。

武力试探是派兵劫寨。先是长白山所属朱舍里、讷殷二部偷袭努尔哈赤所属东界洞寨。以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叶赫会同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兵力,袭劫建州户布察寨。此次劫寨,以努尔哈赤反击哈达部的富尔佳齐寨,大获全胜而结束。

大举进攻是九部联军联合进击建州。这就是著名的古勒山大战。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以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布寨为首,纠合哈达、乌拉、辉发、朱舍里、讷殷、科尔沁、锡伯、挂尔察,共为九部,合兵三万,兵分三路,向建州苏克苏浒河的古勒山挺进。

面对九部联军,经验丰富的努尔哈赤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做法。

第一,重侦察,掌握敌情。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犯的消息,急忙派遣亲信兀里堪打探军情,兀里堪潜行到九部联军的兵营浑河北岸,敌人“方夜爨,火密如星。饭毕乘夜度沙济岭而来”。兀里堪看得真切,回来禀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努尔哈赤深知这个道理。

第二,重心理,胸中有数。努尔哈赤得知敌人的行踪后,部署完己方的军事行动,“遂就寝甚酣”。大敌当前,还有空睡大觉。其妃富察氏甚感不妥,就急忙把努尔哈赤叫醒:“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被叫醒,冷静地说:“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吾若有负于叶赫,天必厌之,安得不惧?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不我悦,纠九国之兵,以戕害无咎之人,知天必不佑也。” [2]

说完这些话,努尔哈赤“安寝如故”。努尔哈赤的这个表现,是在打心理战。大敌当前,沉着冷静是第一位的。最高统帅的表现对全军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第三,重舆论,求神祭天。翌日晨,早饭后,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大臣到堂子,祭拜天地:“皇天后土,上下神祇,努尔哈赤与叶赫,本无衅端,守境安居,彼来构怨,纠合兵众,侵凌无辜,天其鉴之。”又拜祝道:“愿敌人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鞭,马无颠踬。惟祁默佑,助我戎行。”努尔哈赤用这个祭拜天地的庄严仪式,为部队注入了一股崭新的精神力量。

满蒙汉文信牌

第四,重鼓动,长己志气。大战之前,忽然叶赫营有一人来投降。此人来历不明。他带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敌人兵马甚众,有三万人。这三万人的构成,此人言道: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兵万人,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兵万人,蒙古科尔沁贝勒瓮阿代、莽古思、明安(三贝勒)及席北部、挂尔察部兵万人。凡三万人。

听到这个消息,“我军闻之复色变”。努尔哈赤面对这个消息,入情入理地分析道:尔等毋忧!吾必不疲尔力,俾尔苦战。惟壁于险隘,诱之使来。若来,我兵迎击之。否则,四面列阵,以步军徐进。彼部长甚多,兵皆乌合,势将观望不前。其争先督战者,必其贝勒。我以逸待劳,伤其贝勒一二人,彼众自溃。我兵虽少,奋力一战,固可必胜耳! [3]

努尔哈赤的分析,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

古勒山之战,《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甚详:(努尔哈赤)遂于旦日进兵。初,叶赫兵攻黑济格城,未下。是日又攻城。上(努尔哈赤)至古勒山,对黑济格城,据险结阵。令各旗贝勒大臣,整兵以待。遣巴图鲁额亦都,率兵百人挑战。叶赫兵见之,罢攻城,引兵来战。我军迎击,败之,斩九人。敌稍却。叶赫贝勒布寨、金台石及蒙古科尔沁三贝勒,复并力合攻。布寨直前冲入,所乘马触木而踣。我兵名吴谈者,奔而前,距其身,刺杀之。敌兵遂乱。叶赫贝勒等见布寨被杀,皆恸哭。他贝勒大惧胆落,弃众奔溃。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马被陷,遂弃鞍,裸身乘骣马逃,仅身免。上纵兵掩击,积尸满沟壑。追奔至哈达国柴河寨之南渥黑运地。是夜,结绳劫路邀杀,败兵甚众。 [3]

古勒山之役,努尔哈赤又获全胜,斩杀四千人,缴获战马三千匹,铠甲一千副。在战斗中,叶赫贝勒布寨被建州兵士吴谈斩杀。纳林布禄见其兄被杀,昏倒在地,被救回后,不久便抑郁死去。战后,“北关请卜酋(布寨)尸,奴酋(努尔哈赤)割其半归之。于是北关遂与奴酋为不共戴天之仇”。努尔哈赤把布寨的尸体割一半归还给叶赫,这也未免太不人道了。但这也正说明了他们之间的仇恨之深。

但是,努尔哈赤对敌将,还是讲策略的。一名战士擒获了一个俘虏,带着俘虏来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问道:“你是什么人?”该人答道:“我是乌拉贝勒满太之弟布占泰。因害怕被杀,未敢明说,现在是生是死,惟大王之命。”于是跪下叩头。努尔哈赤看了看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敌将,宽厚地说道:“汝等九部会兵,侵害无辜。天厌汝等,昨已擒斩布寨。彼时获尔,亦必杀矣。今既见汝,何忍杀?语曰:生人之名,胜于杀人;与人之名,胜于取人。”于是,就为布占泰解绑,并赠给他贵重的猞猁狲皮大衣,收养了他。

古勒山大战,努尔哈赤取胜了。史载:“以整以暇,而破九部三万之众。自此,军威大振,远迩慑服矣。”

九部联军的失败,使海西女真元气大丧。这为后来努尔哈赤征服海西女真、乃至野人女真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努尔哈赤等待机会征服海西女真。

关于海西女真,《东北边防辑要》记载甚详:海西卫为扈伦国地,其部有四:曰哈达。在吉林城西南五百三十里伊彻峰上,相近又有哈达石城。初哈达贝勒自旧城迁居于此,称新城。其旧城在开原县东六十五里,明置广顺关于此,为互市处,亦称南关。一曰叶赫。在吉林西北四百九十里,即今叶赫驿。康熙时,原任内阁侍读图理琛著《异域录》,自叙始祖在叶赫国时,行高望重,其国主待以宾礼,即此。又有叶赫山庄,在叶赫城西北三里,内有子城,明于其地置镇北关,为互市处,亦称北关。一曰辉发。有三城,一在吉林城西南一百里吉林峰上;一在吉林峰西北;一在辉发河边冈上。舆图辉发河南,辉发城是也。一曰乌拉。即今吉林北打牲乌拉城。旧有宜罕山城,伊罕河出焉。按:乌拉、辉发二河,入松花江;哈达、叶赫二河,入辽河,即明之海西卫。与建州卫、野人卫而三。海西亦谓之南关、北关,南关哈达,北关叶赫,逼处开原、铁岭,乃明边之外障也。野人卫在宁古塔以东及滨海岛屿诸地,距明边绝远,羁縻而已。 [4]

海西女真四部哈达、辉发、乌拉、叶赫,成为努尔哈赤先后征服的目标。 osdO26p4p3UxIblcNy02/MxGIzyde5H7gCswEDOARfNq1wcC4y14Dplba8C8eV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