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

自清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该本画册以石印制版刊印,彩印封面,画幅勾勒工细、栩栩如生,而其“奇闻”“果报”“新知”“时事”四方面内容更是吸引人。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为英国人美查创办,著名画家吴友如任主笔,绘画作者近20人。属综合性刊物,10日刊,每月逢6日、16日、26日出刊,每期8页,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艺等分别排序。1898年画报出至第44卷的第528期终刊,刊印画作计4650余幅,图说文字多达150万字以上,再现了一个世纪前上海文化风貌及晚清视觉通俗文化景观的一个独特视角,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国那个时代画报的最高水平,成为研究百年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画报内容丰富,集新闻与美术于一身,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前者为我们保留了晚清社会的诸多面相,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晚清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后者则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美术的嬗变,除对中国近代民俗画、连环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外,也深具传布世界新知的文化启蒙功能。自1884年至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前,其间《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国内大事,如光绪寿辰的《万寿盛典》、慈禧寿辰的《普天同庆》、皇帝选妃的《旗女应选》、皇宫演戏的《歌舞升平》等,甚至对重大时事新闻还刊印专刊集中报道;二是最大篇幅的社会民情与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涉及奇人奇闻、灵异志怪、家庭伦理、官场现形、民俗信仰、民情风土、生活娱乐、自然现象、疑案侦破、人物介绍、动物植物、女性、妓院、饮食、医疗、儿童等;三是海外新闻、风物风俗,如洋人婚丧宴会、赛马斗牛、名胜建筑、异域风光等,而且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外国的科技新知和新鲜事物;四是宣扬因果报应,如《变驴偿债》《天坛遇鬼》《入山遇妖》《借尸还魂》《孤遭雷击》等。这些内容真实地记录了画家们耳闻目睹的百姓的喜怒哀乐与街头逸闻趣事,传递出时代气息、生活风貌,一个个中西方文明接触、抗斥、杂糅、涵化的新现象,展演在一幅幅图画上,体现出新文化的特点,构造出新文化的氛围。

大篇幅介绍“新知”是画报的一大主题,但其文字、图像有时又过于夸张。如《飞舟穷北》一文中述:“美国芝加俄地方有名匠造飞舟一艘,多其帆,如鸟革状。能载二百人凌空使驭,将往穷北极,以广眼界。演试之日,有在山顶寓目者,犹须仰首以观,则其飞之高可知矣。”事实上,薛福成在光绪十六年(1890)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已道出英人与美人拟合制飞船,但仍未成功之事。一般人当然不知道,对“新知”的渴求,成为他们阅读画报的动力之一,也是画报卖点之一。

画报通常是一幅图画一个主题,间有多幅表达一个重大事件。名为《捕役诬良》的画作,讲的是上海浦东的捕役受贿后私自放跑了在押犯人,而把另一同名船户诱捕归案,船户被冤不肯招认,遂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拐匪横行》讲的是新婚不久的王家媳妇在河边淘米,被过路船上跳下来的两个拐匪拖入船舱,最终被辗转卖入妓院;《为害行旅》讲述了发生在上海老西门外四明公所这处地僻人稀的荒凉险地,身后两名歹徒手持竹竿,把竿头的麻绳套对准某甲的脖颈,厄运即将降临在他的头上的那一瞬间。

《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在北京、南京、杭州、南昌、西安、福州、广州等设立20多个分局,这些分局大多设在各省会,甚至省会的贡院里。作为一份以赢利为目的的新闻画报,该刊登载的各种社会新闻,固然符合了现代新闻的某些特质,为都市消费者求新求变,永远处在饥渴、欲求状态下的官能需求,提供了一个稳定渠道。 iYFj7QAmfu10JE/6VFuBgMQNEZORk0zxGPbWz1S9kQq+kxouMwxM+pKXkjLpqd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