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开的由来

天津南开八里台。选自《红杂志》1924年第2卷第35期

旧时的南开比今天的南开要小得多,专指旧城区的西南部,这里原是一片开洼旷野,丘墓起伏,芦苇丛生,沟渠纵横。古代天津城郊八大景之一的“南原樵影”指的就是这里。

早在明永乐初年,驻扎在天津的士兵就在南门外一带屯兵种田。清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开垦水田,用驻军的劳力将南门外的种植区向南延伸,得水田150多顷,又从浙江、福建迁来农民,参加开田种植水稻。水田分为东西两圈,时称“蓝田”,今天的西湖村就是由西圈演变而来的。

南开学校门前

据明代天启年间的《天津卫屯垦地图》所载,当时这里只有一个名为太平庄的小村。1846年《津门保甲图说》显示,这一地区已经有了几处庙宇和炮台庄,往西是官柴厂和掩骨会等民众聚居点,四周则是坑塘洼淀、坟墓义地、乱葬岗子,人烟稀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随着老城四面城墙的拆除以及新兴起的资本主义需要,居民区逐渐南移,开拓范围,渐成规模。民众遂习称此地为“南开”。

1903年,比利时商人在南开筹建电车电灯公司。1907年,天津近代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私立第一中学堂”迁至该公司以南。此后,该校以地名更称为南开学校。1910年后,为了与天津日租界地内的畸形繁荣相抗衡,北洋政府提倡繁荣南市与建设南开的新政,一些军阀、官僚、买办纷纷到南开投资,经营房地产,为南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原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良、福建督军王永泉、陆军总长陆锦、天津商会会长王竹林、新泰兴洋行买办宁星普等,都曾在此拥有大量房产。他们填沟渠、平丘墓、拓马路、盖楼房、建民宅,南开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居民人数剧增。至民国初年,东起杨家花园,西至南开中学的一片居民区已粗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前的南开,大部分平民住宅为简陋的平房,后因年久失修而淤沉,形成“三级跳坑”,边沿地区则是贫民区的窝铺,“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是当时南开街景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级跳坑”消灭了,先后建成了从南开一纬路到四纬路、从南开二马路到五马路等几十条交通干线,兴建了医院、公园、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服装街、文化街、食品街相继建成,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 C0kWwiiKmjaAX2eQ9jsVZ4HHgBFg4Ytxr70kAqgCT41G3Y+L/4FF2Hq30Wkt61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