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注孙中山的京报《图画周刊》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京报》,1924年12月16日,作为《京报》副刊、以摄影图片为主的京报《图画周刊》问世,成为继时报《图画周刊》之后的第二家摄影画报,开创华北地区报纸出版摄影副刊的新纪元,而它的创刊、停刊、复刊均与孙中山先生有关,并且多次出版孙中山先生纪念专刊。

京报《图画周刊》,社长兼主编邵飘萍,初期由冯武越担任编辑兼摄影,社址位于东四九条35号。刊头由邵飘萍题写,初期为16开2张,周刊,逢周五出版,随《京报》附送。创刊时为普通新闻纸,图片质量不高,从第10期开始,改用洋宣纸彩印,图片非常精美,并采用黑、蓝双色套印,时而加入红色,形成三色套印,自称“此种印刷术为时报图画周刊所未有,开今日国中画报之新纪元”。但可惜的是,画报只出版了11期即宣告停刊。冯武越离开京报后便在天津创办了著名的《北洋画报》。邵飘萍由于坚持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立场,为反动势力所不容,1926年4月26日,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罪将其逮捕并杀害,报馆惨遭查抄,《京报》被迫停刊。邵飘萍夫人汤修慧继承夫志,于两年后恢复《京报》出版,自任社长兼总经理。1929年1月13日,京报《图画周刊》复刊,期数从头算起,并在期数前冠以“复活”二字,改为8开4版,道林纸,社址随《京报》迁至前门外魏染胡同35号。画报于1936年6月出版至复活第358期终刊。

京报《图画周刊》为综合类刊物,创刊号的《发刊弁言》中明确指出了办刊宗旨:“乃意国民常识,且以开拓少见多怪者之眼界,而批评讽刺,亦即寓于优美的写真图画之中。同时本刊既为《京报》之一部分,凡时事之以写真图画报告者,亦可以补《京报》篇幅之不足。在求全体社会之赏鉴及遣兴,非仅投一阶级、一方面之所好,故对于画报文字之性质范围,务期不枯不偏,普应各方。”图片方面“期为艺术的普通化,凡能增进人群美感兴趣者,无不广为搜罗,择优披露”;文字方面“取材则力趋隽趣,为图文之合作,期相得而益彰”。

画报头版最显著的是大幅名夫人、名闺玉照,“名人传记”有《书梁卓如(梁启超)》《记汪伯老(汪伯唐)》《书齐白石翁》《敬悼严范孙先生》《章炳麟两绝笔》等和文配图的“首都名胜”。二、三版每期都有三四幅名人名画,集徐悲鸿、田石友、邵逸轩、石溪上人、陈少鹿、何秋江、刘松年、王梦白等百余位画家之大成;刊登民俗、戏剧、国内外名胜摄影作品;连载大鹤山人的《勇庐闲诘书眉》《旧京婚礼》《北平风俗写真》《读书小记》《寒窗散薮》系列文章。四版从复活第8期起,开辟“旧都社会写真”照片专栏,每期刊登一幅反映北京市井生活的照片,至第107期共刊登《关东糖摊》《捡柴》《卖杂碎》《补鞋》《磨刀者》《抬粪夫》《送报夫》《傀儡戏》《猴戏》《卖元宵》《洗衣妪》等100幅。每幅照片下端附以短文,加以评说,语多幽默讽刺,述劳动者的辛酸,鸣社会之不平。该版还连载韩慎言的小说《美术家的恋爱》;儿童专栏“小朋友的公园”有《儿童与玩具》《儿童的游戏种类》《小儿有病时的卫生》等;“剧界艺林”刊登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荀慧生、姜妙香等戏剧名伶的书画作品;“西笑”是西方幽默笑话专栏。此外,有别于其他画报的是,京报《图画周刊》只在报缝里刊登广告,正版中从未见到。

1924年12月16日画报创刊时,适逢孙中山先生来京,因此创刊号的封面即为《全国景仰之中山先生》大幅照片,“以欢迎热烈之表示”。第3期则为“孙中山先生来京纪念专号”,“满载关于欢迎中山先生之写真,为极热烈欢迎之表示”。七周后孙中山先生逝世,第10期遂为“追悼中山先生特号”,第11期出版了“中山先生出殡纪念专刊”后画报停刊。1929年1月复刊时,正值孙中山先生灵榇安葬碧云寺,于是画报在复活第9期出版了“总理逝世四周年纪念专号”。无怪乎画报称:“本刊以中山先生来京而创刊,以中山先生出殡后停刊,今中山先生灵榇将离此故都时而复活,一若预为中山先生送灵之备者。”

画报在“总理逝世四周年纪念专号”中刊发了《中山公园灵堂》《孙中山灵榇》《移灵时党中要人共同扶柩》《出殡时送殡之党员及民众》《灵柩在木桥山拖上塔龛之光景》《西山道上送灵之民众》《中山先生灵柩已安置后之塔龛》《铁狮子胡同行辕门前之素牌楼》《孙中山临终前居住的北平铁狮子胡同顾宅》等18幅珍贵图片,并配发了《总理遗嘱》《中山先生之特识》《中山先生乘危时之追记》《述往》《本刊纪念总理逝世四周年之意义》《本刊发行专号的使命》等文章。

这期画报的封面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签赠《京报》的个人肖像照。画报披露,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乘船抵达天津时,《京报》主编邵飘萍对孙中山先生做了短暂采访,采访结束后孙中山先生遂将这张照片手赠邵飘萍。随后,孙中山先生移居北京饭店以及迁入行辕北平铁狮子胡同顾宅期间,邵飘萍也曾多次访视。这期间,《京报》“对于总理意志的宣传及国民党一切工作,均由孙中山随从与邵飘萍协商”。在孙中山逝世前后,邵飘萍多次派报社写真部(摄影部)同人拍摄了许多珍贵图片,只可惜“本报自遭军阀摧残,文件散佚”,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没能留存下来。 nwnv2Vi8KSvyew6zd/u4Wdb6J/NyksxxjnNub3Dd11p+s3xSBTESRYlAs6FOHZ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