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击壤歌
——歌谣之祖,天下太和

经典原文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奇文共赏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它通过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景画面。

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人们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人们的生存状况——劳动:太阳出来就起来干活,太阳下山了就休息睡觉。生活虽然简单,却也无忧无虑。

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自己凿井饮水,自己种地收获粮食。人们自力更生,自劳自足。

当时人们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在此基础上,歌谣的最后一句点明题旨:这种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导呢?这样安闲自乐的生活,给个帝王也不愿意换。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隐隐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的大胆蔑视。

这首歌谣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所描述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状态。

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远,文字流畅,展现出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场景,诠释了一种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以及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作者简介

《击壤歌》当为中国歌谣之祖,无具体作者,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人们在耕作之余,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着这首歌。 twnS93UbIxzv601bd4IotlFSBwBcO2YJfX/eYHK9HjDkiHjszRkT9l3QaC0xRYn2



尧戒
——唐尧作戒,第一铭文

经典原文

唐尧作戒 自警曰:

颤颤栗栗,日谨 一日。

人莫踬 于山,而踬于垤

奇文共赏

相关史料称,《尧戒》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座右铭。

传说尧自被封于陶开始,就以此为戒。他鄙弃当时部落酋长中存在的骄奢淫逸、欺压奴隶的不良作风,小心谨慎地处理各种事务,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前两句“颤颤栗栗,日谨一日”,是尧表明自己为君的思想品质、人品性格、立身之本和工作态度,是全戒的主题。“颤颤栗栗”是讲为国之君首先要明白自己责任重大,身在其位要如履薄冰,不可辜负君之重任、民之厚望,对臣民要毕恭毕敬,自己甘做臣民的奴仆,真诚表明了自己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日谨一日”是尧表明自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坚定的工作态度。帝尧在位70年,治陶、治唐,管理天下,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在年老传位时,他经多方考察,最终把权力禅让给在百姓中威信很高的舜,而没有交给只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不肖儿子丹朱,从而造就了历史上“尧天舜日”的黄金时代。

后两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意思是说:人一般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这是尧帝的思想方法和治国方略。要治理好一方水土,管理好臣民,就要谨慎处理好任何一件小事,不要等其积成大祸后才引起重视,到那时候已经晚了。

全文短小精悍,言精意切,内涵博大,对后人来说,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工作处世,均可以此为戒。

作者简介

尧(约公元前2447—公元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13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15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20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70年后得舜,20年后,禅位于舜。尧禅位28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 twnS93UbIxzv601bd4IotlFSBwBcO2YJfX/eYHK9HjDkiHjszRkT9l3QaC0xRY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