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急需化解的四方面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有四个最受关注的问题:第一个是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个是就业的压力;第三个是贫困的压力;第四个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压力。这些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走向,已经引起了国家上层领导和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可以预见,通过下一步更加深化的改革开放,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和化解。

一、如何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2007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同1993年、1994年的情况不大一样。那时,正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全国各地建设投资热气腾腾,投资过大造成银行信贷过多,货币供应量扩大。由于原因的单一性,所以当时的政策也比较简单,就是“双紧”政策,即财政收紧、货币收紧。“双紧”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货膨胀很快就被压下去了。尽管由于“双紧”政策实行的时间过长了一点,90年代后期以后又出现了通货紧缩,但通过调整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仍然是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货币投放过多。这个原因和当时的情况相类似。第二,外汇储备占款过多。国家的外汇储备是用人民币换来的,因为企业创汇以后,由央行用人民币把外汇买下来,这样,企业收入人民币,人民币就投放到市场上了。在1996年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刚刚超过1000亿美元;1993年、1994年通货膨胀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只有几百亿美元;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高达1.5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10万亿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上。这是与当年的通货膨胀相比所不同的一个新情况。第三,人民币在升值。这也是一个新情况。1994年时,人民币在贬值;而现在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资热钱就流进中国。不仅如此,国外为了应付经济衰退,采取减息的方式;而中国为了应付通货膨胀,采取的是提高利息的措施。国内外的利息差吸引了外资热钱,流入中国买房地产、股票等。第四,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又引起了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用玉米造酒精是合算的,酒精是可以用来代替石油的,所以,石油和粮食的价格相关联,一涨皆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现在已经超过每桶120美元,涨幅非常大。这也是现阶段所出现的新情况。第五,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导致了商品运输中断,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剧了春节前后物价的上涨。这也是往年所没有的情况。

为了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第一,对于投资过多、信贷过大的问题,中央采取了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措施,这和当年的政策是一样的,是当年政策的延续。

第二,对于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国家采用增加进口的方式解决。有人提出减少出口的对策,但这种方式必须慎重,某些消耗能源或粮食过多,或对环境影响过大的产业,可以减少其出口。但是总的来讲,这个方法要慎重。另外,中国减少出口,其他国家马上就会占领这块市场,等以后我们再想去收复这些市场,难度就大了。所以,减少出口一定要慎重,而增加进口是比较合理的做法。增加进口可以用于中国机器设备更新、增加紧缺原材料储备等。除了增加进口,鼓励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出去”投资,在外国兼并、收购矿山和企业等,这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另外,到外国买土地、办农场,把生产的粮食、大豆运回国内,这就可以节省国内的土地用地。

第三,对于外资热钱过多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堵住那些由地下非法管道进入的热钱。目前,难以阻止外资的进入,是因为人民币在升值,所以,外资对人民币有预期盈率。只要人民币升值,外资热钱就会进来。但人民币大幅升值是不可行的,因为那样会大大减少中国的出口;而有利的地方则在于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给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竞争压力,促使它们不仅要依靠汇率优势来增加出口,而且必须改进技术,发展品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小幅升值是可行的,利大于弊。目前,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问题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多数学者认为快一点比较好,这在近期的汇率走势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升值速度加快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社会震荡,给企业的鞭策压力也更大一点。

第四,对于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节约能源;二是大力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三是实行石油价格管制,这是一柄“双刃剑”,对国内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有利,但由于中国石油比国外便宜,外国便会利用这一价格差,到中国来消费石油,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国石油供应的压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国内对石油价格不管制、不补贴,石油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加大物价的普遍上涨;如果国内采取石油价格管制,实际上是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补贴了外国消费者的利益。

第五,对于粮食受到暴风雪灾害的影响,这本来是一个突发事件,会逐渐好转的,但猪肉价格不是一个短期能够解决好的问题。中国的养鸡业实现了产业化,而养猪仍有60%以上为农户散养,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达到2.5亿人,他们不仅不再养猪,反而成为城市猪肉的庞大消费群体。这样一来一去,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猪肉的缺口。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生猪饲养,应当帮助养猪农户上保险。对2008年初的风雪灾害,保险公司已经进行了理赔,为了进一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我们还应该全面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系统。

当前,物价上涨过快,对那些困难户的生活影响最大。对此,应当提高工资和低保待遇,工资的增长率必须大于物价的上涨率。对于大学生食堂和困难户等要进行补助。总之,对于物价上涨,我们要全面了解,通盘统筹治理。现在的情况远比1993年、1994年的时候复杂,不能简单地实行“双紧”政策,而应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中该支出的还是要支出,但货币政策要从紧。

二、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安居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目前,中国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新增劳动力的压力,中国每年出生人口1000多万人,这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年满18岁,需要找工作。考上大学可以延缓几年就业,但毕业后仍然需要找工作。第二,国有企事业单位仍在改革进程之中,一部分劳动力被分流出来,需要寻找新的工作。第三,农村是劳动力的大蓄水池,随时可以提供新的劳动力。但能否就业,首先同经济增长有关。据统计,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80万—100万人就业。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中涌现出来的,为此,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抱有信心。

外国传言,中国开过奥运会之后,经济会大幅滑坡,这是对中国情况不了解的错误言论。中国和1988年韩国举办汉城奥运会时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经济规模大大高于韩国,而且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东北满洲里到云南西双版纳,从新疆伊犁到福建厦门,全国到处都在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和旧城改造,中国的制造业还远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工作正在持续之中,全国的消费正在升级,并开辟了许多新的就业渠道,这些因素都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已占到了70%—75%,第三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而中国目前服务业所占比重还不到40%,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奥运会场馆建成以后,工人马上就被招走了,到处都有工作机会。另外,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沿海率先实现现代化,都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只要中国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不需要2007年那样高到11%左右,只要在9%或10%,也可以持续增长若干年,只要经济增长得以延续,就业压力就会大大减缓。

目前,中国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环境的承受能力,即经济增长中的废水、废渣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必须重视环保。此次国务院机构调整,把环保总局升格为“部”,即表现了对环保的重视。在经济发展中,环保具有一票否决权。第二个障碍是资源供给问题。过去说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物不博”。比如,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国家规定,18亿亩耕地这道“红线”不能动,必须保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此外,淡水资源也是一个大问题。不仅北方缺水,南方水资源也缺乏,因为南方很多水系都被污染了。例如,云南滇池很大,但滋生蓝藻,严重影响居民用水。中国现在每年进口能源占能源消耗量的40%,过几年可能要占一半以上。所有这些都表明,资源供给这一关要是过不去,经济发展就会很困难。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节约资源;二是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品。比如现在正加紧研究海水淡化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获得突破,北京、天津、广东等地的旱情就能得到有效缓解。第三个障碍是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中国现在仍缺乏自己的品牌和专利,一些行业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贴牌生产,利润很低。所以,我们不应以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而沾沾自喜,应当把制造中心转化为创造中心,这样才会有发展的根本潜力。有人说,中国GDP只占世界的5%,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0%,这个说法有问题。中国的能源消耗是比较大,但不会达到20%那么多。这主要是因为GDP是按现行汇率的美元计算,中国只占5%。假定人民币升值一点,中国GDP的比重就上去了。此外,中国产品加工值太低,由于没有品牌,中国生产一套西服和外国生产一套西服消耗的电能是没有差别的,但产值差别就非常大了,因为国外的加工值高。由此可见,自主创新很重要,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专利和品牌,产值才能够上去。在国际竞争的大风浪中,只学会规避竞争风险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我们应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研究,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要大力发展产学研基地。总之,只要这三道门槛能够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问题。

中国要跨越上述三道门槛,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第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中国民营经济所占GDP的比重为50%,在安排就业上,民营企业的贡献非常大。这两年新增就业的75%是由民营企业解决的。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融资难的问题。我们现在正着力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允许成立乡镇银行,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等。民营企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很难吸引高、精、尖技术人员,其原因是不能解决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第二,要鼓励创业,通过创业自行解决就业。应该给自行创业者以必要帮助,比如减税等扶持政策。第三,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只有通过职业培训,才能让就业者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失业分为三类:第一类叫总量性失业,就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经济发展得不够,所以必须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第二类叫结构性失业,就是工作岗位有,但劳动者自身技能不适合它的要求。第三类叫自愿选择性失业,也就是说,既有工作岗位,劳动者的技术也适合,但劳动者不愿去。比如,在山上种树、去殡仪馆工作等。我前几年在贵州考察,了解到贵州许多人到深圳扫马路,而当地扫马路的许多是重庆人。既然当地有需要,为什么不在家乡扫马路?回答是被熟人看见没面子。这就叫自愿选择性失业。解决失业的对策分别是:总量性失业靠经济增长,自愿选择性失业靠职业教育。解决结构性失业则有三个办法:一是靠职业培训;二是靠信息的传播;三是靠职业介绍机构,一定要有大量的职业介绍机构,因为个人不可能了解那么多的就业信息。

三、如何缓解贫困压力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000多万,但实际上要超过这个数字,这2000多万只是最穷的人,多半是少数民族,住在偏远山区,家里没有什么劳动力。另一些人可能是脱贫以后又“返贫”。我们对这个现象做过调查,“返贫”大致上是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生病或死亡;二是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三是其他原因,如孩子要上学了,需要一大笔钱,这样又穷了。所以,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贵州是全国相当穷的一个省份,而贵州西部的毕节地区又是贵州以前最穷的地方。当年,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去毕节考察后,给中央打了报告。1988年被批准建立贵州毕节试验区,目标有三个:第一是开发扶贫;第二是生态建设;第三是控制人口。对一个穷地方扶贫开发是重要的,但生态建设一定要搞好,人口也必须控制。从2003年,我被任命为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在毕节的扶贫中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加快体制改革,体制不改革,还是解决不了穷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都改革了,农村金融也正在改革。第二是帮助当地建设项目,比如植树造林应该选什么地方,土壤应该怎么改良,当地的资源——煤矿怎么运出去,等等。第三是对那里的干部进行培训。我做了专家组组长后,毕节地区所有副县长以上的干部一律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学费由天津滨海新区支持。150个干部分三批来学习。现在到毕节去,所有的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都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学习呢?因为越是落后地区,计划经济思想越浓,越有依赖思想。外部的帮助只是“输血”,而要彻底脱贫只能“造血”。他们来光华管理学院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懂得了现代经济的运作,就懂得了怎样从外部“输血”变成自我“造血”。毕节经验很重要的一点是,脱贫一定要先转变当地干部的思想。

黄土高原上的甘肃定西原来也是一个很贫困的地方,年均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老百姓很穷。这几年,定西经济获得了发展,主要原因是推行了“121”工程。第一个“1”是每家门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水泥庭院;“2”是建两个水窖;第二个“1”是建一个沼气池。因为那里下雨少,有了水泥庭院,雨水就会顺着水泥路面流到两个水窖里储存起来。一个水窖是饮用水,一个水窖用来喂牲口、浇菜园子。农民在山上砍了草以后喂养牛羊,牛羊的粪便进了沼气池,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和照明。这样一来,农民生活改善了,节省了劳动力,不用每天去砍柴了,养牛养羊不仅可以卖,沼气池里面发酵后的东西还是很好的肥料。劳动力一旦被解放出来了,就可以外出打工了,主要劳动力都流向新疆去采棉花。每年新疆一到采棉季节,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就有很多人去那里采棉花。一个采棉季节的收入,比在家里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湖南攸县过去很穷,那里的人怎样致富呢?有几个途径,其一是去深圳开出租车,深圳的出租车司机很多都是从攸县来的。出租车一开,对当地的情况就熟了,然后在那里开小饭馆。这样一来,攸县的蔬菜、猪肉、鸡蛋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深圳。由此可见,各地脱贫有着不同的途径。中国这么大,要想脱贫致富,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中国目前正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扶贫方式。例如,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土地干旱,农民靠台风吃饭,农业产量很低。后来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跟农民协商谈判,农民一亩地一年收二三百块钱,那么,企业一年给农民一亩地租金几百块钱,农民的地租给企业种。你要外出打工,企业给你租金;你不出去打工,就和企业签合同,做企业的合同工。这样一来,土地连成了片,公司就投资打井、搞喷灌,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在上万亩地上种菠萝。现在徐闻县的菠萝产量是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块地方富了之后连地名都改了,叫“波罗的海”(菠萝的海)。中国这么大,有各种各样的扶贫模式可以选择,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关键是城市要反哺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不是单纯地给钱,而是要帮助农民致富。单个农民不了解市场,在市场中也没有力量,而通过企业和城市的帮助,农民便可以走上一条致富的道路。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如何破解城乡二元体制

今年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今后的改革要重点抓什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当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国有企业体制,一个是城乡二元体制。实际上,中国改革30年,主要是改革国企体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这个工作还要继续深化。但总体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另外一个支柱,即城乡二元体制,却基本上没有触动。现在经常有一些文章把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混为一谈。城乡二元结构说的是经济结构问题,自古就有。从宋朝到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很清楚了。但城乡二元体制原来却是没有的,而是计划经济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确立的。最近有一部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讲的是清朝后期东北开禁后,山东人可以过海到东北去。当时没有城乡二元体制,只有城乡二元结构,山东的农民到了东北可以在城里当学徒、当店员、做工、买房、开店。山东的城里人到东北以后如果愿意在农村,可以买地、租地、建房、务农。城乡之间可以流动,城乡之间没有二元经济体制。但到了计划经济时期,户口一分为二,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城乡就隔绝起来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就被阻拦住了。农民实际上被置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上。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全国实行义务教育,城里的校舍是财政拨款建的,教师工资也是财政拨款,但以前很多年,农村的校舍是农民自己花钱建的。农村的教员,原来叫民办教师,后来叫代课教师,是农民付给他们工资。同样是义务教育,为什么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第二个例子,以前很多年,农民可以出来打工,但身上的证件必须齐全,比如外出务工证,等等。如果证件不齐被发现,就要遣送回家,这些人叫“三无人员”。可城里人到农村租房子养病、写书、画画,住多久都没人管,从来没有听说农民把城里人押送回城了。为此,当前改革的重点,除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改革价格制度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必须提上日程。现在中央的提法叫城乡统筹的发展与改革,这里面就包括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应该看到,土地承包制在改革之初起了重要作用,贡献很大,因为在承包制之下,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土地承包以后,在生产技术上有可能是倒退的。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民还花钱到公社租拖拉机耕种,但在承包制下,有些地区的农民不用拖拉机了,用牛耕种,尽管有一段时间用牛耕种,但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产量大幅度上去了。短短几年内,农贸市场里的鸡鸭鱼肉、香油、鸡蛋、花生米都有了,这是承包制的功劳。但土地承包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它只是在承认城乡二元体制的前提下实行的一项改革。

城乡二元体制主要是户口问题吗?不是,户口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关键是户口制度背后的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宅基地及房产置换问题,还有城市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今后的改革应该主要是深化土地使用权的改革,户口问题在将来则会水到渠成地得到解决。目前,全国人大通过了两个法律,对下一步的改革非常重要,一个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一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前者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流转:第一是转包,第二是交换,第三是出租,第四是转让,第五是入股。我们在重庆考察,重庆是种柑橘的地方,那里的土地采取入股的方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由于土地是各家各户的,所种柑橘的品种不一样,规格不一样,技术也不行,力量又有限,无法做得很好。土地入股以后,农民就在那里当工人了,办成农民企业合作社,可以同外面的企业合作。2008年年初冰冻灾害发生时,重庆也遭灾了,但是入股的柑橘树没有遭灾。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后,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冰冻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未受损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重庆的柑橘不是一般的柑橘,而是反季节柑橘,每年6月成熟,所以,冰雪没有对它们产生影响。而且,他们的口号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反季节”。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目前各地都在做试验。成都、重庆是两个城乡统筹改革的试验区,正在做这方面的试验。

对于宅基地的问题,浙江和内蒙古的一些地方采取了置换的方式,即农民要进城,可用土地向当地县政府或市政府换三种东西:一是城市户口;二是城里一套面积相当的商品房;三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样一来农民就安心了。宅基地在农村叫作建设用地,不能用作耕种。政府收回这些宅基地以后,可以重新规划和利用,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目前,有关各种办法都仍在试验中。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改革,即城乡统筹发展将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经的一条路。可以设想一下,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里面,有9亿人口,尽管有2亿多已经进城,但身份依然是农民;这2亿—3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这个市场将是全世界都羡慕的市场。八九亿农民每人每年添一套新衣服,纺织品将供不应求。如果每个农民家里买一台拖拉机、一台空调、一部计算机,我们的耐用消费品市场将会多大?国内的市场只是个潜在的市场,一个尚未开发的市场。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就会知道全面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现在中央的政策是关注民生,民生问题要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所有这些保障都会大大地扩大内需,保障的钱虽是财政支出,但很快就会转化成人民的消费,还能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中低收入居民为什么不敢消费,就是因为有后顾之忧,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花了。后顾之忧一旦解决,这笔钱将被动员出来,必将给国内市场带来空前的繁荣,中国的经济将会转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OY6Nnt9mlC0CXV0ClkM9lReKK4GwlAIRXjpoPSyS0McQwKpasAm9xWwz89GXIp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