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财富之源。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仅能增加有效供给,还能有效提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2008年发生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近些年在西方国家中存在着一种资产泡沫怪圈,那就是为了刺激经济,实行低利率,引起信贷膨胀;在信贷膨胀的条件下,形成了投资热和消费热,集中体现于资产的炒作,造成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的形成,一方面继续推动投资热和消费热,另一方面使资金链不断延伸,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资金链越是延伸,薄弱环节就越多,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导致因资产炒作而卷入债权债务的银行和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甚至倒闭、破产,实体经济必然受累,于是失业人数剧增。这时为了挽救陷于困难中的经济,政府就不得不采取救市的做法,扩大财政支出,于是财政赤字又增多了。通过财政支出的扩大以及与此有关的低利率政策,又为下一轮的信贷膨胀准备条件,资产泡沫在平息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再度形成,如此循环不已,就出现了所谓的资产泡沫怪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有陷入这种怪圈的趋向,如果摆脱不了这一怪圈,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因此,中国在经济领域面临的问题同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即二者都有重蹈覆辙的担心。但与西方国家出现的“资产泡沫怪圈”相比,中国既需要摆脱“投资冲动怪圈”,也需要警惕“资产泡沫怪圈”的出现。对中国来说,要摆脱“投资冲动怪圈”,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的深化,从体制上消除产生这一怪圈的可能性,即加快投资决策体制的改革、行业垄断体制的改革、资源价格体制的改革和民营企业平等准入政策的落实。要摆脱“资产泡沫怪圈”的出现,在实践中就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实体经济作为立国之本。必须强调的是,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振兴实体经济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如果没有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规模虽居世界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低端供给过程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问题不强的短板明显。尤其是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挤压”的挑战与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中低端制造“流入”同时发生,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而且国际贸易中围绕高端制造业的博弈正在加强,中国制造业的大品牌企业不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制造业尚未做精做强的情况下,却过早出现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因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从中国现在的情况看,制造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方面对中国的封锁与打压愈演愈烈,中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后发劣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前景,首先要有信心,要对发展前景抱有乐观的情绪。因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出路。其实,国际制造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要依赖国际竞争力来开拓、争取。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努力,发展机会是存在的,我们没有理由在这场竞争中失去信心。为了开拓国内国外新市场,中国制造业除了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狠下功夫以外,还应在营销和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努力。需求也是可以靠创新产品供给提升的,市场份额的扩大只可能是老产品推陈出新和新产品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结果。

特别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适应产业结构演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人才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向制造业汇聚,一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是积极引进人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对尖端人才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中国要在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中走在前列,决不能放松人才的引进。国家要制订规划,制定适合当前形势的政策;企业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便于他们发挥所长的工作条件,提供生活保障。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拓展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努力培养大国工匠。

今后,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产业开放新格局,在持续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协调供需平衡化解过剩产能、激励企业不断提升效率和推动制造业调整与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形式,应该是多种类型的。在国际市场上,只有中国制造业企业、中国制造业产品、中国品牌,而不分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2020年11月 KJAr5VGea6x/G1JCx26uk6zAgXDDgcNxb7IhStrw4CTp/kgfeH9xYFRIPgnGbL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