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古代援时司天监、更夫鸡人和时间单位

(一)古代的官方援时机构——司天监

自“三皇五帝”到西周、东周,从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管理时间的机构日渐完善,既有刻漏房太监飞掇时辰,又有朱雀门卫士报时高唱;官方有钦天监挈壶氏,民间有钟鼓楼打更人。虽然不像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按时报点和处处有钟表方便,却也尽到了他们的历史职责。

司天监或称钦天监,都是管理天文观测、授时和制作、规定计时仪器的御用天文台,自宋代以后,一般称为“钦天监”。中国古代计时器和天文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计时工作是钦天监的重要工作。清代的钦天监专设有漏刻科,分管计时、报时事务。规定五官吏负责报时投时工作,其中以五官挈壶正为正职。官员分派也照顾到主要民族,其中满族、蒙古族享有特权,可以在这里做官;而人口众多的汉族中,仅有两名官员在钦天监工作。在五官之下还设置两名博士,他们专管漏壶和更香计时器。这两名博士还领导着10名阴阳生,叫他们轮流值日,在钟鼓楼上报时、打更。这两名博士每天值班,在钟鼓楼神武门上指示更点。负责报时的司辰者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使京城报时准确无误、有秩序。为搞好司辰报时工作,各朝各代对报时机构都有详细规定。

(二)司辰的报时官挈壶氏

《尚书·尧典》上记载:命令羲氏、和氏两兄弟虔诚地按照上天的情况,观察日、月和星辰的变化,掌握和教授人民遵守季节使用时间。又命羲仲住在肠谷地方的嵎夷人之中,每天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以便规定春天的劳作。他们管理的还是一年四季以及各个节气。

距今3000年的战国时代有了掌握每天时间的司辰挈壶氏。壶指古代的计时器漏壶,挈壶氏就是掌管漏壶、专门负责报时的人,有军事任务时就悬挂起漏壶,以便使哨兵知道在夜间各时辰打更的时间。到了冬天,因天气寒冷,漏壶中的水易冻成冰,要用大锅烧水来注满漏壶,这样不至于因冰冻而影响漏壶的计时工作。挈壶氏一直延至清代,成为一种官称,后来还分为正职、副职,下设博士、阴阳生等职。

(三)司辰者也称“更夫”“鸡人”

漏壶计时夜间不易判断,必须采取打更的方法使居民知道时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更夫的夜间报时者。这一个情形在影片《巴黎圣母院》中有所表现,不过他们所用的是另一种时刻表示法。

古代还把司辰者称为“鸡人”,顾名思义,因鸡是能报晓的一种动物,俗谓“五更鸡叫”。南北朝时期,陈世祖为了在夜间也能提高警惕,命令观察壶报时的司辰者(鸡人)在每更时把更签传送到他的殿中,投在石阶上发出响声。

(四)我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时:是指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我国古代一天分12个时辰:

子时,又名子夜。丑时,又名荒鸡。寅时,又称黎明。卯时,又名日始。辰时,又名早食。巳时,又名日禺。午时,又名日正、中午。未时,又名日跌、日央。申时,又名日哺、夕食。酉时,又名日落。戌时,又名日暮、黄昏。亥时,又名定昏。它们分别对应现在的24小时。

刻: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1刻等于14分24秒。

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凌晨5点。

点:一更分为五点,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还有不少用作计算时间的方法和单位:

一年十二月,一月五周,一周六日,一时辰(2小时)八刻,一刻十五分。

一盏茶(10分钟),一炷香(5分钟),一分(60秒)六弹指,一弹指(10秒)十刹那,一刹那即一秒钟。 gdCTFLRbkbsXfbY5QuIPReHAjAkvpYkpvPJKDh5F6UKDikAh5b0ufLloLVK8bc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