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大唐危机

唐玄宗初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段时间,大唐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大唐同周围各国关系融洽,当代诗人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就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情景。

但是在唐玄宗后期,这个曾经开明的皇帝膨胀了、糊涂了,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使得朝廷乌烟瘴气,腐败不堪。

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开始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扩张政策。

天宝八载(749年),唐玄宗命大将王忠嗣进攻吐蕃石堡城。王忠嗣是大唐边关猛将,曾在对吐蕃的玉川战役中,以三百精兵突袭吐蕃军营,斩敌数千;也曾率十万骑兵,北伐契丹,于桑干河三战三捷,杀得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他率大军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送至长安;在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中,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

然而,王忠嗣在侦察了石堡城的局势后,觉得需要牺牲数万人的性命才能拿下这一座小城,不同意进攻此城。他对部下李光弼说:“即便是夺下了石头城,却无法制服敌人,拿不下对国家也没有害,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升官,而牺牲数万人的性命!”

王忠嗣把自己的想法上奏给唐玄宗,唐玄宗不高兴,转而命令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结果没有按期攻下。唐玄宗又用哥舒翰换下了董延光,哥舒翰带着军士猛攻猛打,果然牺牲了数万军士的性命,才拿下了仅有几百人驻守的石堡城。唐玄宗大赏哥舒翰。

王忠嗣虽然对唐玄宗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不满意,但还是忠心耿耿,他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将会作乱,宰相李林甫得知后,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唐玄宗大怒,要杀王忠嗣,后在哥舒翰苦求下,将其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王忠嗣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唐玄宗还听杨国忠愚弄,命令剑南节度使数次进攻洱海边上的小国南诏,牺牲军士十多万。为了让节度使们效忠自己,唐玄宗放任节度使大权独揽,很多节度使因此掌握着庞大兵力,并且任期无限,有的节度使掌握数镇兵力,比如王忠嗣就曾经兼领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幸亏王忠嗣是个忠臣,没有造反之心。这种制度,使得许多节度使拥兵自重,野心膨胀,造成了唐朝后期的割据势力叛乱。

叛乱最早、危害最大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之乱。杨国忠嫉贤妒能,拉帮结派,但是他不希望大唐垮台。杨国忠也预感到安禄山会造反,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起此事。说的次数多了,唐玄宗有些烦,就派中官辅璆琳去侦察。辅璆琳带着手下来到范阳安禄山住处,安禄山亲自接待辅璆琳,好吃好喝伺候一番,给辅璆琳安排了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辅璆琳走马观花敷衍了一番,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唐玄宗大喜,特意宣杨国忠入宫,让辅璆琳向其汇报。辅璆琳也是个混蛋,因为得了安禄山的钱财,在杨国忠和唐玄宗面前,无中生有,大肆吹嘘安禄山的忠诚。

杨国忠自然不肯相信。他对唐玄宗说:“圣上,您如果召安禄山进京,他有了谋反之心,肯定不会来。”

唐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话,传圣旨让安禄山进宫。

安禄山与手下众人商量,众人都怕朝廷会有阴谋,不同意安禄山去。安禄山的心腹高尚却劝他去:“将军如果不去,那就是谋逆之罪,而我们现在准备尚且不足,不可与朝廷翻脸。唐玄宗一贯宠爱将军,此番应该是试探之举,将军不必顾虑。”

安禄山表面憨厚,其实非常有谋略。他力排众议,听了高尚的话,带着高尚等一干人马,日夜兼程赶到长安,拜见唐玄宗。

天宝十三载(754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哭着说:“臣是外族人,不识汉字,但是臣对圣上忠心耿耿。宰相在朝中素有威仪,但是臣专心守边,不肯与朝中权臣来往,而且圣上对臣越是宠爱,宰相就越是恨我,以至于想杀我泄恨,请圣上明察。”

唐玄宗被安禄山感动,马上下旨,任命他为左仆射。当月,安禄山又呈奏章请求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任命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当他的副手,又请求主持总监事务,唐玄宗一律应允。安禄山当了闲厩使、群牧等都使之后,上等好马都暗地挑选出来,夺得了楼烦的监牧之后接着夺取张文俨的马牧,掌管了大唐一半的军马大权。这年三月一日,他离开长安回范阳,怕唐玄宗幡然醒悟,也怕杨国忠害他,出了潼关后,每天赶路三四百里,直奔范阳。

其实安禄山想错了,唐玄宗根本就没有怀疑他,反而对他无比信任。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会大发雷霆,把他捆绑起来送交安禄山。 9HMyVfRFfbHFZfJfVgjPpnkEwgWuS8Zq08iDdO2CVrGL3au8at0uqQfFx+sSu7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