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碧井屠苏沉冻酒:春节食俗

春节,古代称“元旦”“元日”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的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

在春节各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食”文化,过春节所食用的各种美味食品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含义。

传说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因此,春节的饮食多取吉利的用语。如春节必吃炒青菜,寓意“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作“吃剩有鱼(余)”,等等。

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等美食为主,还伴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1.饺子

“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在中华美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

饺子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是传统食品的代表。它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是财富的象征,或者说,包饺子的行为象征着我们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和憧憬。据《明宫史·史集》记载,除夕子时,即正月初一之初始:“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所谓“扁食”,就是饺子在古代的别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饺子形成了繁多的名目,古时有“扁食”“饺饵”“牢丸”“粉角”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而今,我国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相当一部分地区却称为“馄饨”。

饺子因五花八门的用馅,名称也各不相同,有羊肉水饺、猪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高汤水饺、红油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

此外,因其成熟方式不同,有水饺、煎饺、蒸饺等。因此,食用饺子无论在精神还是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2.年糕

年糕,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南方每逢过年,都有做年糕、吃年糕的习俗。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由于年糕的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要高升,寄予了人们美好的祝愿。有诗这样称颂年糕:

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

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是江浙一带必备的新年食品,种类很多,有桂花糖年糕、水磨年糕、猪油年糕、八宝年糕等。江苏的年糕以苏州最为典型,是用糯米做的,主要是桂花糖年糕与猪油年糕。宁波的年糕在浙江是最为普遍的,主要是晚粳米做的水磨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味为主。用黏高粱米加一些豆类制年糕是东北人的习惯。北京人喜欢用江米或黄米来制作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习惯在过年时吃用黄米粉油炸的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清代女诗人凌祉媛的《唐多令·年糕》中写道:

切玉妙能工。香调桂米浓。快登筵、粉腻酥融。仿佛刘郎题字在,谁印取、口脂红。

佳号复谁同。年年祝岁丰。更团花、簇满盘中。市上携来纷馈饷,须买到、落灯风。

这首以“唐多令”为词牌名的小令,从年糕的制作写到年糕的内涵,语言优美雅致,读来即是一种享受。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3.屠苏酒

古时汉族风俗有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的习俗,故又名岁酒。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屠苏酒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疠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Py7nXKgKFdHtJLCxIV+ZKlffPbqa68m3cT9R9NvbixuqQ5a6jMVBAJPaSqRnhE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