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严辰吟善于吟句对联,他为火锅撰联甚多,“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堪称经典。
在古代,火锅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为“古董羹”,是中国独创的美食。
火锅历史悠久,种类也是花色纷呈,百锅千味,是民间不可多得的美味。
古代火锅锅具
1.火锅史话
火锅的历史十分久远,烹制方法十分简单,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韩诗外传》记载,古代举行祭祀或庆典时要“击钟列鼎”而食,众人围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便是火锅的萌芽。
据《魏书》记载,三国时代的曹丕时期,已经出现了用铜所制的火锅,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多起来。最初流行于中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发展,各式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人类饮食活动增加,烹饪随之有了很快发展,火锅得到了丰富和改良,流行地域不断扩大。诗人白居易喜欢邀友至家吟诗赋词,他有一首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泥小火炉”即是唐代流行的一种陶制火锅。
明清时期,火锅开始盛行,重视内容,也注重形式,火锅花样不断翻新。尤其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按地区特色,火锅可以分为重庆毛肚火锅、四川麻辣火锅、广东海鲜打边炉、广东钙骨打边炉、香港牛肉打边炉、上海什锦暖锅、江浙菊花暖锅、杭州三鲜暖锅、北京羊肉涮锅、云南滇味火锅、湘西狗肉火锅、湖北野味火锅、东北白肉火锅等。
最典型的要数重庆火锅。相比而言,它算是中华火锅家族的“新贵”,最早也就是起源于“麻辣”口味兴起的三四百年前,到民国早中期才真正登堂入室。据说,重庆火锅源自码头工人的“穷人乐”。而今,再不是“穷人乐”了,早已登上各种大雅之堂。有诗赞曰:
错落山城夜举觞,齐齐名店火锅香。
侍儿添盏诗仙酒,幺妹擎盘麻辣汤。
一腹嘉陵江滚滚,千枝斑竹泪行行。
欲将块垒都浇尽,浓雾轻魂醉梦长。
2.名人火锅轶事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即用火烧锅,以汤导热,涮食物,在上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历史趣闻,还形成了独特的火锅文化。
中国古代很多名人都有一些关于火锅的趣事。
宋代诗人陈藻,终生不仕,授徒不足自给,靠妻子耕织以为生。深秋的时候,他去访问老朋友,朋友用新酿制的美酒与火锅款待他,陈藻吃罢赞不绝口,留下一首七绝:“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莫嫌倾出清和浊,胜是尝来辣且浓。”
元世祖忽必烈就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在行军之中他忽然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便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熟,加上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并赐名为“涮羊肉”。
古代火锅锅具
明代文学家杨慎自小与火锅结缘,他的火锅对联也被传为佳话。
当时他随父亲共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对下联,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
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就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听后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火锅。据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8月16日至9月16日一月内,皇室就吃了23种火锅,合起来有66次。他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摆设的“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