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隆庆。”《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
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他亲自带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黄山区的桃花庵、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与歙县东乡的汪满田、木岑后、跳岑、岱岑等地。这里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密布,云雾迷漫,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相传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不巧迷了路。途中二人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
长老泡茶敬客时,熊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
熊知县询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他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他进宫表演,然而却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
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是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
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熊开元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清]《制茶图·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