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有关桑桐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对其作品的分析。主要有:郑英烈 对《夜景》的动机、音序、无调性手法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作品的民族风格;刘学严 对桑桐传统、五声性与现代和声手法进行了论述;黄明、赵升书对他两首序曲的和声手法进行了分析;陈铭志 对《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民族化旋律与现代和声技法的相互结合展开论述;唐小波、朱婷婷 对《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民族性与现代性共存的内在关系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钱仁平 对《在那遥远的地方》手稿与版本进行对比研究,就作品如何实现无调性与民族化相结合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陈林 通过对勋伯格和桑桐无调性音乐作品的分析比较,认为勋伯格的三音组更多地倾向于以音数6或者音数1为核心音程,而桑桐则采用音数5作为核心音程。

第二,对桑桐和声理论的研究。主要有:戴定澄 对其和声理论及教材的特色进行论述,并对他的独创观点进行了总结;古军生 对《和声学教程》的特色进行了归纳;魏媛莉 的《桑桐和声理论研究》通过对其“和声教材”与“和声理论”的研究来论述其对于中国和声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王进 对桑桐晚期在作曲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轨迹进行阐述;张惠玲 通过对其生平、学习、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梳理,提出桑桐的和声研究对中国音乐家的价值,并指出他当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勋伯格、欣德米特和库赫特的理论相关。

第三,对桑桐的评价。主要有:赵晓生 对其理论、实践、史观和治学等进行了总结;钱亦平 对其创作、理论、教学进行了评价;钱仁平指出桑桐是中国新音乐的开拓者之一,他具有先锋作曲家与和声学教授的双重身份。

第四,有关桑桐早年学习情况的介绍。主要有:思想悟子 等人认为桑桐与弗兰克尔关系最为密切,《夜景》由弗兰克尔指导,并在其建议下研读了马勒的总谱等,而《在那遥远的地方》则由许洛士指导。

国外有关桑桐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主要是《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桑桐”词条,对其生平、创作及理论研究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他成为一位在和声与当代作曲理论方面有影响的作曲家 。”

以上文献对本书所做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仍存在以下研究空间:

(1)对桑桐早期学习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系统性研究需要深入,即需要厘清桑桐早年学习尤其是现代作曲技术知识的情况,这为其音乐创作及和声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对桑桐和声的分析需要涉猎更多的作品,以便全面揭示其和声手法,尤其是其受欣德米特理论影响而创作的音乐作品,需做专题研究。

(3)对桑桐和声理论的研究要与其早期的学习以及和声实践贯穿起来,三者之间密切相关,需要做系统性研究。

(4)对桑桐在我国和声领域的地位与重要引领作用,以及对世界和声理论的贡献等,需要做专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梳理桑桐和声学本体理论的基本构成,探究桑桐民族化和声的特色,揭示桑桐对我国和声理论的贡献与价值。

2. 创作启示

桑桐在传统音乐创作和无调性音乐创作中都成功地运用了民族化和声手法,这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3. 教学指导

桑桐和声教材融传统和声、现代和声及对欣德米特根音理念的吸收等于一体,在我国和声教材中独树一帜,这对当下的和声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文化意义

对中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及其理论做全面研究,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既是当下中国音乐研究亟需完成的一大学术任务,又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提升中国艺术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三、基本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

本书遵循“理论—分析—评价”的路径展开研究。首先对桑桐和声理论做分类与归纳,并就创新性展开论述;然后对其音乐作品的和声技法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特色;最后结合桑桐专业知识学习的时代背景,对其和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就其和声理论的当代价值展开讨论。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桑桐有关的全部资料进行研究,形成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

(2)文本分析法。结合主题动机、申克、音级集合等理论对桑桐代表性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图示、谱例例证为主要手段。

(3)跨学科研究法。运用美学、史学、接受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从整体上对桑桐音乐创作及和声理论的特点与价值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4)比较研究法。将桑桐和声理论与欧美和声体系、苏联和声体系、民族乐派和声手法,以及我国其他理论家的民族化和声手法进行较研究。

四、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桑桐和声理论涉猎对西方和声理论的吸收与借鉴,并与我国五声性旋律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和声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桑桐在和声手法上实现了传统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相互融合,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3)桑桐的《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与斯波索宾的《和声学》各具特色,重新诠释桑桐和声教材的价值,将对我国当下以“斯氏”为主导的和声教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创新之处

(1)在学术思想方面,本书将桑桐早年的学习、创作与和声理论综合起来做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揭示其和声理论的“体系化”特征以及在我国和声学学科中所起到的引领作用,这既是当代中国音乐理论发展的需要,又是一种创新性的学术研究。

(2)在学术观点方面,本书从选题到研究内容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主要涉及桑桐对欣德米特音序理论的运用与创新、对调式交替的体系化阐述、对调性和声的美学探讨等。

(3)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将桑桐和声理论与其他和声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对桑桐代表性成果的接受情况进行评价。

(4)在研究视角方面,本书在揭示桑桐和声理论特色的基础上,将反观其相关作品的和声手法。这种以作曲家本人的理论反观其作品研究的方法,在对国外一些作曲家(勋伯格、梅西安)的作品分析中已广泛应用,本书尝试用这一研究视角来研究桑桐的音乐作品。 QdBP1hYZOVXHL1Zaq9zjOey6DvfrYOb0Goc9e/g/qmcq2I5BjN0ORiqrYplqT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