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这种由各产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而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则是这种内在规律的表象和反映。所谓结构分析就是研究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

4.3.1 产业关联分析

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称为产业关联。

在一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以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各产业才得以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反之,若某一产业没有其他产业为之提供各种要素,或其产出不能满足其他产业的消费需求,则该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能长期生存下去的。因此,可以认为: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之间的关联,虽然都是由供给和需求所维系的,但这种维系的方式却因各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长流程的炼钢工艺中,炼钢业向炼铁业提出了生产消费需求的同时,又向轧钢业提供了下道工序所需的生产要素。依据这种不同的维系关系,可将产业间的关联方式进行以下分类:

(1)前向关联关系。按赫希曼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一书中的解释,所谓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当甲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需吸收乙产业的产出时,对于乙产业来说,它与甲产业的关系便是前向关联的关系。例如,对钢铁业来说,它与汽车制造业的关联就是前向关联的关系,亦称前向连锁。如果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为前向连锁,那么该产业对其消费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该产业亦称上游产业。

(2)后向关联关系。在赫希曼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中,认为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按此定义,丙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向乙产业提供了产出,则对于乙产业来说,它与丙产业的关系便是后向关联的关系。例如,对钢铁业来说,与煤炭采掘业的关系就是后向关联的关系,亦称后向连锁。如果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为后向连锁,那么该产业对其供应产业的发展起带动作用,该产业亦称下游产业。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一个“环”,如“煤炭采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一般称之为产业的环向关联关系。

在产业链中的各产业,大部分既是要素的供给者,又是市场的需求者。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者,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可以利用关联系数对某产业的直接关联进行分析。

1.关联系数的计算

(1)中间产品需求系数。

式中, w i 表示第 i 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系数,是第 i 部门前向关联效果的指标, w i 高为中间产品产业, w i 低为最终产品产业; X ij 表示第 j 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 X i 表示第 i 部门产品总量; h ij 表示第 i 部门产品分配给第 j 部门的分配系数。

(2)中间产品投入系数。

式中, u j 表示第 j 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系数,是第 j 部门后向关联效果的指标, u j 高为制造业, u j 低为初级产业; X ij 表示第 j 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 X j 表示第 j 部门产品总量; a ij 表示第 j 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第 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a cj 表示第 j 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几个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例4.8】 根据某地区2022年投入产出中间流量表(见表4-18)计算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为了比较分析,计算出该地区2017年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见表4-19第3、第4列数据)。

表4-18 某地区2017年投入产出最初投入结构系数表 单位:百万元

表4-19 某地区2022年和2017年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

2.部门的分类

依据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可以将全部的产业分为四类,即第Ⅰ类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第Ⅱ类的中间投入型制造业,第Ⅲ类的最终需求型制造业和第Ⅳ类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见表4-20)。

表4-20 按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对部门分类

第Ⅰ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的特点是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在【例4.8】的6个产业中,属于该类产业的有运邮仓储业和商饮业。

第Ⅱ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的特点是前、后向关联效应都比较大。在【例4.8】的6个产业中,属于该类的有工业。

第Ⅲ类最终需求型制造业的特点是前向关联效应小而后向关联效应大。在【例4.8】的6个产业中,只有建筑业可归为此类。

第Ⅳ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的特点是其前、后向关联效应都比较小。在【例4.8】的6个产业中,农业和服务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3.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由于这些产业部门在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使其具有很高的增长率,这些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其发展能够波及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因而这些产业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主导产业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支柱产业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能提供大部分国民收入的产业。从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来看,大多数支柱产业都是由过去的主导产业演进而来的。由于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也就构成了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研究政府产业政策中已经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若干基准,其中主要的且影响较大的一个,就是产业关联度基准。

产业关联度基准最早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的。他在1958年发表的发展经济学经典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首先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强的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此后,罗斯托也提出了大致相同的观点,所谓产业关联度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他提出了依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也就是说,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应依工业部门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赫希曼基准的意义在于:首先,突出后向联系意味着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以最终产品的制造部门为主,这样主导产业部门的市场需求就有保证;其次,因主导部门具有强烈的中间产品需求倾向,这又为支持主导部门增长的中间投入部门提供了市场。因此,主导产业部门通过需求扩大的连锁反应,可带动经济有效增长。

可以明显地看出,赫希曼基准的出发点在于,由于不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不足,以及扩大资本形成能力的要求相当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基础产业的成长要靠市场需求带动供给。因此,可以把赫希曼基准理解为以需求带动供给增长的不平衡结构的选择战略。这一基准对于日本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导产业选择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4.3.2 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一般而言,在产业结构这一系统中,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产生波及作用。通常,把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叫作感应度,而把它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称为影响力。显然,不同的产业,其感应度和影响力一般也是不同的。而了解和正确把握各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无疑有相当大的帮助。

1.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是由丹麦经济学家拉斯姆森提出的。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表上,行向量的值反映了该行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也就是感应的大小。而纵向量值则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即影响的程度。据此有以下定义:

(1)感应度系数。

式中, r i 表示第 i 部门的感应度系数; b ij 表示第 j 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完全需要的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是列昂惕夫逆矩阵( I - A -1 的系数。

感应度系数亦称推动系数,公式中分子表示所有 n 个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是产业 i 应进行的完全投入之和;分母表示所有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平均每一产业的完全投入。因此,产业推动系数描述了 n 个产业各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产业 i 所进行的完全投入是否高于所有产业平均的完全投入。推动系数大于1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大,且系数越高推动作用越大。

(2)影响力系数。

式中, s j 表示第 j 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亦称带动系数,公式中分子表示产业 j 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 n 个产业对它的完全投入之和;分母可理解为 n 个产业共同平均每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时 n 个产业的完全投入之和。产业带动系数描述了一产业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诱发的 n 个产业的完全投入是否高于社会平均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诱发的 n 个产业的完全投入量。带动系数大于1的产业对各产业生产的完全诱发程度大,因而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例4.9】 根据某地区2022年列昂惕夫逆系数表(见表4-21)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见表4-22第1、第2列数据)。为了比较分析,也计算出该地区2017年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见表4-22第3、第4列数据)。

表4-21 某地区2022年列昂惕夫逆系数表

表4-22 某地区2022年和2017年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2.按产业特征分类

根据产业推动系数与带动系数的大小(是否大于1),可将产业划为四个产业群:第Ⅰ类产业群,其推动系数大,带动系数小;第Ⅱ类产业群,其产业推动系数与带动系数都高;第Ⅲ类产业群,其产业推动系数小,带动系数大;第Ⅳ类产业推动系数与带动系数都小(见表4-23)。

表4-23 按推动系数与带动系数对部门分类

在现实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间存在大量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所谓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所谓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赫希曼划分产业只考虑直接联系,拉斯姆森划分产业则考虑了间接联系,二者差异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角度不同。

对关联度的计算,赫希曼用直接系数,不考虑波及效应;拉斯姆森用完全需要系数,考虑了波及效应。不同产业波及效应和被波及效应显然是不同的,故它们的计算结果会出现质的差异。

(2)计算的方法不同。

赫希曼系数计算是各产业内部比较,体现了产业的特征;拉斯姆森系数计算是各产业之间比,真正说明了前后关联特征。 Uk/JDH9uQXt1EvgtXpAOcFEBKV5/4Akwv13mN6LHTPs9bbWp9K6YPtBbkUxfE2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