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等级符号是信用评级风险大小的符号标识系统。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反映了分析信用风险大小的方法选择,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反映了信用风险大小的结果标识。此外,根据信用评级方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信用评级体系也会有所差异。
信用等级是信用评级的直观结果,对于信用等级的划分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国内外评级机构的等级符号采用三等九级制的较多。例如,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的划分设置:一等为投资级;二等为投机级;三等为倒闭级。
国内外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符号的三等九级制能给予投资者清晰的分层感和序列感,看到不同的信用等级符号,能够较快地感受到这一信用等级在三等九级中处于什么层次、排在什么位置。与三等九级制相比,一些研究机构或金融机构内部以数字1、2等或甲、乙等设置信用等级符号。这种设置的等级符号序列性较强,但是层次感相对较差。
信用等级的符号层级过多或过少,容易造成信用等级之间的区分度问题,不便于投资者进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此外,信用等级的符号层级过多,不容易被识别和记忆;信用等级的符号层次太少,虽然容易被识别和记忆,但是容易造成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水平区分度不足。
投资级和投机级的划分,主要是以违约率为依据。在普遍使用的三等九级制中,BBB(含微调的BBB-)以上级别的均为投资级,BB(含微调的BB+)以下级别的均为投机级。从BBB级到BB级通常表现为违约率的快速上升。例如,1981—2016年标普的全球发行人平均累积违约率中,一年期BBB级债券的平均累积违约率为0.17%,BB级债券为0.58%;两年期BBB级债券的平均累积违约率为0.44%,BB级债券为1.79%。
信用等级符号可以体现出分层性和序列性,而信用等级的区分度如何,需要用信用等级符号的释义进行区分。信用等级符号释义的等级区分度和违约可能性大小,通常通过关键词加以表达,如AAA级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极低”、违约的可能“极小”,AA级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低”、违约的可能“较低”,等等。
国内外评级机构不仅有中长期的信用等级符号,还有短期的信用等级符号,并建立有中长期信用等级符号与短期信用等级符号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在设置信用等级符号时,既要有中长期信用等级符号,也要有短期信用等级符号,还应该建立中长期信用等级符号与短期信用等级符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设置违约信用等级符号,便于通过符号标识信用风险发生的确定性事实,便于违约率和信用等级迁移率的计算,也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根据《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及长期信用评级的实践,国内评级机构制定了主体和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符号,以及短期债券信用等级符号。
主体信用评级属于中长期债券信用评级,在信用等级的符号上保持一致(见表1-6)。
但是,主体信用等级并不完全对应该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等级,仅表示主体和中长期债券在信用等级上可以使用同一等级。主体信用等级是确定本主体所发行债券信用等级的基础,但是中长期债券的信用等级还取决于债券本身在债务融资工具中的偿还顺序、信用增进措施等债券本身的特征。
表1-6 国内评级机构主体和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及其释义
注:除AAA、CCC(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短期信用等级符号如表1-7所示。
表1-7 国内评级机构短期债券信用等级及其释义
注:每一个信用等级均不进行微调。
结构化金融产品(Structured Finance Products)是衍生金融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外信用评级监管中日益重视的评级产品。在次贷危机后,国内外评级机构针对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评级的特征,制定了专门的信用等级符号和相应的释义,以区别于传统债券的信用等级符号和释义。
国内评级机构针对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评级的特征,设置了相应的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等级的专门符号和释义。以国内某评级公司为例,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等级符号和释义如表1-8所示。
表1-8 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等级符号及其释义
注:除AAAsf、CCCsf(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目前,评级机构尚未公开披露国内外信用等级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明确界定国内外评级机构等级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在很大难度。但是,根据目前的几个信息,我们可以对国内外信用评级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初步的推测。
中国国内评级机构给予的主权信用等级符号差异较大,以国内某评级机构为例,给予的中国主权信用等级亦不尽相同。如果以主权信用等级上限原则来进行推测,中国国内信用等级与国外信用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表1-9所示。
表1-9 国内信用等级与国外信用评级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债券市场平均累积违约率(见表1-10)以及标普对全球受评发行人平均累积违约率的对应关系(见表1-11)。
表1-10 中国债券市场平均累积违约率的对应关系
表1-11 标普对全球受评发行人平均累积违约率的对应关系
对比上述两个表格的违约率统计可以得出:中国债券市场的AAA级基本可以对应标普的AAA级,中国债券市场的AA级大致可以对应标普的BBB级。考虑到这个对应中,标普的AA级、A级在国内债券市场的等级符号中没有可以大致对应的符号,可以考虑将国内的AAA级中的部分评级向AA级、A级进行扩展,将国内的AA级的部分评级向A级、BBB级进行扩展。同时,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统计的历史仅仅4年,样本量数据有限,加上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等,而标普统计的历史长达三十多年,样本量充足,且根据全球经济经历过多次周期性调整。由此可初步推测出中国国内债券的信用等级符号与标普的等级符号之间形成的大致对应关系。
近年,中国国内评级机构零星披露的中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美元债券的信用等级大多在AA-级以下,这意味着中国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美元债的信用评级有向国际评级机构给予中国境内企业的信用评级靠近的趋势。若这一趋势形成,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等级在境外将对应国际评级机构的给予中国境内企业的信用等级,即国内评级机构的AAA级对应国外AA-级及以下的信用等级。
为了进一步区分不同信用等级对应的信用风险大小,反映不同债务人或债务工具信用风险的发展方向,评级机构会通过评级展望、信用观察、停止评级、撤销评级等标识或行为来表达相应的观点或意见。
评级展望是信用评级对未来预期的重要体现。评级机构在预期评级展望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行业或地区信用演变、金融市场的融资难易程度、债务人的经营和财务风险等因素对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影响。根据惠誉官网定义,评级展望是指信用评级在1~2年可能的变动方向,反映了财务或者其他方面的趋势还未触动评级变动的程度,但是如果该趋势持续,则评级会向该方向变动。如果评级展望所标识的发展方向在未来没有发生,通常情况下,评级机构将可能将调整评级展望。
评级展望通常可以分为正面、负面、稳定。
受评对象的等级展望被标识为正面(Positive),意味着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可能在未来6~12个月得到提升,信用风险将可能进一步下降。若评级机构所预期的、可能提升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单一或多种因素发生,评级机构将上调其信用等级;相反,若这些因素未发生,评级机构可能将其评级展望从正面调整为稳定。
受评对象的评级展望被标识为负面(Negative),意味着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可能在未来6~12个月下降,信用风险将可能进一步增加。若评级机构所预期的、可能引起受评对象信用质量下降的单一或多种因素发生,评级机构将下调其信用等级;相反,若这些因素未发生,评级机构可能将其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若受评对象的评级展望被标识为稳定(Stable),意味着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在未来的6~12个月可能保持不变,信用风险也将保持不变。目前,在评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评级展望都为稳定,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评级展望为稳定,信用等级也可能被调高或调低。
信用观察(Credit Watch)是一种通知类型,表明已经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将对个人、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组织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与评级机构对受评对象预期的趋势出现差异,评级机构需要通过额外的信息来对当前给予的信用水平重新进行分析或评级时,评级机构会把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预期列入信用观察名单。在很多情况下,信用观察作为一种手段,不但可以提醒潜在投资者或债权人,而且可以提醒受评主体需要立即注意的情况,以保护当前的信用评级不受进一步恶化的影响。
信用观察与信用评级展望的不同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影响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事件具有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将可能对受评对象的短期或中长期信用质量产生影响。第二,这些偶然性事件未能从已有的信用分析中得到预期,且若其发生将可能改变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信用观察和信用评级展望预期的发展方向发生的概率不同,通常信用评级展望预期的发展方向的发生概率大于信用观察。信用观察与信用评级展望的相同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尽管信用观察的因素是由偶然性事件引起,但是信用观察与信用评级展望一样,都代表着受评对象信用质量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第二,信用观察和信用评级展望都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概率或可能,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发生。
信用观察也可以分为正面、负面、观望等。
受评对象的信用观察被标识为正面,意味着其信用质量在未来可能得到提升,信用风险将可能进一步下降。在评级机构对正面观察的事件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确认后,如果认为这些因素确实将提升其信用质量,评级机构将上调其信用等级。
受评对象的信用观察被标识为负面,意味着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在未来可能下降,信用风险将可能进一步上升。在评级机构对负面观察的事件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确认后,如果认为这些因素确实将降低其信用质量,评级机构将下调其信用等级。
受评对象的信用观察被标识为观望,意味着发生的偶然性事件对其信用质量的影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无法判定这一事件对其信用质量产生影响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状态下,评级机构需要进一步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分析和判定。在评级机构能够确认这一事件对受评对象的信用质量产生影响的发展方向后,评级机构将提升、下降或维持原有评级展望和信用等级。
停止评级是指在评级机构与受评主体或其他委托人签订的服务协议到期不再续约,或债务工具到期不再继续发行的条件下,评级机构对受评主体和债务工具的信用质量不再进行持续或跟踪评级的行为。
撤销评级是评级机构在无法从受评主体或其他委托方取得足够和有效的信息,或评级服务合同其他条款不再满足的条件下,对已有评级结果撤销的行为。
1.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系统中,信用的形式已日渐多样化。以信用主体为标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2.信用评级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评级的方式划分,分为定性分析评级、定量分析评级与综合评级;按评级的对象划分,分为主权评级、经济组织评级与金融工具评级;按是否需要委托划分,分为主动评级与被动评级等。
3.信用评级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工具。对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可以为其提示风险、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成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基础、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等。对筹资者而言,信用评级可为其提供资信等级证明、降低筹资企业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证券发行的效率、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对国家而言,信用评级有助于节约国家成本并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在国家金融安全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4.国际市场上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标准普尔(S & P)、穆迪(Moody'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自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其认定为“国家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后,这三家评级公司就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信用评级机构。截至2022年1月,我国目前已经有55家备案法人信用评级机构,其中获得银行间市场与证监会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则仅占少数。
5.信用评级等级符号是信用评级风险大小的符号标识系统。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反映了分析信用风险大小的方法选择,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反映了信用风险大小的结果标识。此外,根据信用评级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信用评级体系也会有所差异。
1.信用评级的( )特征是指信用评级的结果都是以简洁的字母、数字等的组合符号来揭示被评对象的资信状况。
A.简洁性
B.可比性
C.全面性
D.公正性
2.信用评级的( )特征是指各个评级机构在同一时期所做的评估应该大体一致。
A.简洁性
B.可比性
C.全面性
D.公正性
3.投机级公司一般是指在( )及以下评级级别的企业与金融机构。
A.A
B.BBB
C.BB
D.B
1.简述信用评级有哪些特征。
2.简述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之间的关系。
3.简述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区别。
4.信用评级对投资者与筹资者的作用有哪些?
5.目前我国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有哪些?
1.你认为国际评级机构现存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改进并促进评级业的发展?谈谈你的想法。
2.主动评级是天使还是魔鬼?谈谈你的看法。
1. 材料一 :“信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诚信”。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诚信的实现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去面子,不但会受到他人谴责,而且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对于背信之人的惩罚,无须借助法律手段。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资料来源: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还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资料来源: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方在传统“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信用”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 材料一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与中国交往的渊源超过20年,但长期以来低估中国的信用评级、“唱衰”中国的主权债务、企业国际融资。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企业融资成本、金融安全等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中国从1992年到2004年,GDP和外汇储备连年高速增长,但标普仍在长达12年里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BBB和BBB+之间,即处于“适宜投资”的最低限,2005年才上调为A-。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标普才将中国信用评级提升至A+,2010年再次上调至AA-。但是,2017年5月和9月,穆迪、标普两家相继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仍处于弱复苏格局下,中国经济却保持中高速增长,但依然被三大机构调低主权信用评级,这种评级是值得商榷的。
材料二 :2010年,被三大机构评级的中国85家海外上市或中资企业中,最高信用等级为A+,最低为CCC-,即便是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这样世界五百强巨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也只有A+和A-。2011年7月11日,穆迪发布《新兴市场公司的“红旗”:中国焦点》的研究报告,导致中资民企股在香港市场全军覆没,被点名的几家“高风险”企业股价出现暴跌。2011年7月18日,惠誉发布报告称中资企业管理存在普遍弱点,导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大跌。此外,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后,外资机构获益很大。据有关研究表明,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元,外资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元。不可否认,这些战略投资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资料来源:吉富星《国际主权信用评级的功能异化与应对策略》)
根据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分析三大评级机构低估我国的信用评级会给我国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我国的应对策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