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信用(Credit)一词起源于拉丁文“Credio”,最早的意思是信任、信誉、相信。而在现在经济社会中,信用多表示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评级一般是指由专业的独立机构或部门,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与有关标准,利用一套完整的科学综合分析及评价方法,对影响经济主体(主权国家、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或金融工具(贷款、债券、优先股、资产证券化、商业票据等)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对这些经济主体或金融工具在特定期间或特定条件下偿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与量化评估。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已经成为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措施。

信用评级业务起源于市场经济率先发展的西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中国的信用评级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行业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行业格局。

我国国务院在2007年就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经济社会环境的顶层指导性文件,明确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这意味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撑。随着信用体系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信用评级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加强信用评级管理,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与国外对比来看,我国的信用行业和相关研究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本书正是应目前信用发展的潮流而编写,试图能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以及行业从业人员所用,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技术支持。

上述情况正是本教材编写的大环境。本教材主要阐述信用评级的理论和实务,共十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它们属于信用评级基础,主要介绍了信用评级的概念、特征、评级程序、信用等级设置、评级报告的撰写、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及主要的评级方法等;第二部分包括第六、七、八、九、十章,按照评级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主权国家和个人信用角度介绍了信用评级的具体运用。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各领域信用管理职员和其他经济管理干部的培训及学习参考用书。本教材由武汉文理学院王淋鑫担任主编,武汉文理学院万双琦、寇玉典担任副主编,各章的作者依次为:王淋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章);万双琦(第一章、第二章);寇玉典(第六章、第七章);杨桂龙(第八章、第九章)。最后,由王淋鑫老师负责全书的审定工作,万双琦老师和寇玉典老师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其他作者的文献和资料,在此致谢。同时感谢杨宇、张演龙和鲁方文同学,他们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中可能会有不少缺点错漏,我们恳请专家及各位读者不吝批评与指教。

编 者
2024年2月 Lj2cIRYax13E3PdLA00E5LUX67OveT1Rs82VnR4/VxvbaILIRLXmz0QhmFgIQP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