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

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了评级对象的信用高低的信号,能够减少发行者、投资者和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高了投融资效率,方便了金融监管。但如果信用评级质量不高,就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直接降低投融资的效率,影响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经过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信用评级机构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于是社会各界开始大力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其中美国与欧盟对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力度最值得我们借鉴。

一、国外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

(一)美国

1975年,美国证监会制定并运用“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简称NRSRO),开始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管。如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员对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无异议,就可以对信用评级机构发出无异议函进行认可,否则就发信拒绝评级机构的申请。1997年,SEC明确了对于NRSRO的认定标准(“SEC”是在1934年根据证券交易法令而设立的机构,为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

2006年,美国国会颁布《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认定SEC为NRSRO的唯一监管机构,搭建了美国信用评级业初期的监管构架。之后,SEC开始配合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系统性地对全国和各州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商、投资公司等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

NRSRO的认可标准具有主观性、原则性,主要是根据评级机构的市场表现,从监管部门使用评级结果的角度来认定评级结果。起初,NRSRO仅认定了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三家评级机构,次贷危机后为了刺激行业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又新增了七家认定机构(见表2-5)。

表2-5 获得美国NRSRO资质的机构名单

续 表

在次贷危机后,美国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在2008年4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SEC主席明确提出要强化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详细阐述了可靠、透明和竞争三方面的监管举措。2008年6月,美国证监会举办公开会议提出了三个修订案,其中针对NRSRO提出了11项新监管举措,分别从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及商业惯例这四个方面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规范。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2010年7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进一步规定NRSRO须公布每类债权人或证券的初始评级以及跟踪评级,并授权SEC制定细则,保证NRSRO及时公布评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还强调了NRSRO在公布评级的同时,应公布评级人员在评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评级流程、评级方法,基础数据、依据的假设等做统一的格式化披露,其中对披露的要求做出了三点说明:第一,在NRSRO机构中具有可比性;第二,披露的评级须涵盖各类型并跨一定年度,包括其撤销的评级;第三,与该NRSRO的业务模式特点相适应。

《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策略,是美国政府和国会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的反思。该法案旨在通过改善金融体系问责制和透明度来控制经营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纳税人及消费者的切实利益,从而保证美国金融发展的稳定性,解决“大而不倒”问题,对美国金融市场甚至全球金融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栏2-1 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事件

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Penn Central)是一家铁路营运公司,它管理着美国最大铁路系统。1970年6月21日,这家公司突然宣告破产。经过账务核对,人们发现除了其他债务外,公司尚有16亿美元债券与1.25亿美元的商业票据(其中有8000万美元将在3个月后到期)未能偿付,一下子成为当时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倒债事件,公司股价一落千丈。

但在此之前,商业票据市场实际上被视为无风险,评级机构几乎为所有的商业票据发行者标识最高等级。在“宾州中央铁路公司倒债事件”发生之前,资信评级机构也给其发行的商业票据最高的资信等级。宾铁事件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商业票据基本上无风险的观念,票据发行人开始积极寻求可靠的信用评级。评级机构也出现优胜劣汰,给宾铁票据评级的公司被穆迪公司收购。

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中,即使像“宾州中央铁路公司债券”等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确定的信用级别是好的债券也仍然发生了倒债的现象,使得公众感觉到这一次信用风险及其经济表现不同于第一次经济危机。第一次危机让公众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促进了信用评级的发展;在这一次经济波动中,信用评级好的债券仍使投资者受到了损失,因此这一次危机给投资者的教训是要有选择地利用信用评级机构及其评价结果。一些信用评级工作质量好的、准确客观的机构进一步得到了公认,在市场中确立了相对的权威性。

(资料来源:李烨.宾州中央公司的末路[J].新理财,2009)

(二)欧盟

欧盟在信用评级的监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自信用评级机构设立以来,欧盟并没有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监管。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盟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主要基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制定的《信用评级机构基本行为准则》。而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了以往由信用评级机构实行的自律准则并不能起到有效规避风险的作用,于是欧盟开始加大力度加强监管,从行业自律逐步过渡到了统一监管的模式。

“安然事件”之后,欧盟颁布指令(Directive 2003/125/EC)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内部政策和程序来保证信用评级的公正性。2007年9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证券监管机构开始对评级机构进行调查,以更好地对三大评级机构实施监管。相较于美国,欧盟相关监管法规很少运用到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直到2008年,欧盟颁布《资本需求指令》,规定了金融机构可以挑选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2009年4月23日,欧盟颁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确立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监管框架,其中还明确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必须事先获得欧盟的注册认可,且评级结果要得到欧盟法规的认可方可生效。此外,该法规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做出了具体规定。

2011年5月,为规范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欧盟对2009年的法规进行修订,并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513/2011号法令),规定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直接监管,增强了评级透明度,提高了评级质量。

2013年5月,欧盟修订并通过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再次对评级机构做出监管要求。这一法案的实施,减少了评级结果对市场波动的影响,避免了连续下调评级结果所引发的危机。

在欧盟的信用评级监管法规中,将信息披露分为三个部分:一般披露(General Disclosure)、定期披露(Periodic Disclosure)和透明度报告(Transparency Report)。其中,一般披露的内容主要包含评级方法、模型、主要评级假设、对有关信用等级及其他相关信息发布问题采用的政策、实际和潜在的利益冲突等;定期披露的内容主要包含评级种类的历史违约率、信用评级机构收入来源的前20个大客户的名单等信息;透明度报告的内容主要包含评级机构的股东和法律结构的详细数据、维持评级质量的内控制度与新的信用评级、评级检视、方法模式、更高层管理的人员分配。

专栏2-2 安然事件的爆发始末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和输油管线,资产总额达610亿美元。2000年8月,安然股票每股高达90.56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的“美国500强”大排队中位列第7名,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6位。

2001年7月12日,安然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状况,每股净利润为45美分,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稍低。安然的投资者关系部门主管称,其“资产与投资”项目的1/3利润来自经常性营运收入,而剩下的2/3来自安然不动产投资项目的价值重估。这一点让众多分析师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2001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安然称这些不动产价值大跌,时隔仅三个月,安然又说这些不动产价值大升,如此大的变化从何而来?安然的新任CEO、长期担任公司营运长的杰夫林·斯格林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电话会议上语焉不详。自此之后,媒体和多位买方分析师开始进一步分析、追踪报道安然的内幕。

2001年8月中旬,安然CEO突然辞职,此距他接任仅八个月时间,这更加剧了媒体、分析师与其他多方的质疑。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称营运利润每股43美分,但如果扣除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one-timecharges),每股亏损84美分,公司亏损6.38亿美元。当天,安然举行关于第三季报的电话会议,安然的两笔巨额一次性重组费成为焦点。接下来的几天,《华尔街日报》连续披露安然许多关联企业的细节,一直深藏于安然背后的其合伙公司被媒体披露,这些合伙公司被安然用来转移账面资产,安然对外的巨额借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并且安然的财务主管等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2001年10月22日,TheStreet.com网站进一步披露出安然与另外两个关联企业马林二号信托基金(Marlin2)和Osprey信托基金的复杂交易。安然通过这两个基金举债34亿美元,但这些债务从未在安然季报和年报中披露。此时,安然股价已跌到20美元左右,当日安然市值缩水40亿美元。财务总监法斯托被迫离职。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展开调查。至此,安然事件终于爆发。2001年11月6日,安然股价首次跌破10美元。

2001年11月8日,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2001年11月9日,规模较安然小的德能公司与安然达成协议,以换股方式用90亿美元收购安然公司,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若收购成功将是安然最后的救命稻草。

2001年11月26日,安然股价再度下跌,当日收市于4.01美元。11月28日,随着安然更多的“地雷”被引爆,市场传出德能将不会向安然注入20亿美元现金。安然的股价在开市后几小时内下跌28%,同时安然宣布当周会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当天,标准普尔公司突然将安然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中午,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也做出同样决定。安然股价立即向下重挫85%,股价跌破1美元,成交量高达1.6亿股,日跌幅超过75%,创下纽约股市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日跌幅最大纪录。当天收盘后,德能宣布终止与安然公司的兼并计划,停止收购的决定给了安然公司最后一击。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列出的资产为498亿美元,负债为312亿美元。超过德士古公司在1987年时提出破产申请的359亿美元,创下美国历史上企业破产的记录。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人已完全崩塌。在安然做假真相层层浮出水面后,美国媒体大为震惊,纷纷惊呼投资者被欺骗了,层层设置的审计和监管机构,并未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能,由此引发起业界对市场监管的思考。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二、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

信用评级能为监管部门指导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依据,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繁荣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监管部门无法对资本市场上每一位融资参与者的风险水平都有很深了解,评级机构则可为债券发行者提供资本市场的“准入证”,评级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融资企业背书,有利于监管部门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考虑到信用评级在政府监管方面的重要性,我国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信用评级行业规章制度,推动信用监管构架有序搭建(见表2-6)。2019年12月始,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到“本办法所称监管主体包括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自此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证监会为业务管理部门,依法实施具体监管的管理框架。表2-6为21世纪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历史。

表2-6 21世纪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历史

续 表

数据来源:李光跃。金融领域反腐败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22.

本章小结

1.本章主要介绍了信用评级从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到目前的普及阶段,从1909年,约翰·穆迪出版第一份《美国铁路公司投资分析手册》开始,就意味着现代信用评级业的正式形成。评级机构和评级过程的客观、公正、科学性都至关重要,而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起步较晚,评级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打破市场垄断,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2.中国的信用评级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经历了起步、整顿、探索和调整四个阶段后,信用评级行业的格局才初步形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信用评级与一国的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样化,商业信用开始兴起。纵观整个发展历程,我国信用评级一共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起步阶段、整顿阶段、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突破阶段。

3.为规范信用评级行业,1975年,美国证监会制定并运用“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简称NRSRO)”,开始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管。2010年7月,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策略,进一步规定NRSRO须公布每类债权人或证券的初始评级以及跟踪评级,并授权SEC制定细则,保证NRSRO及时公布评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相较于西方的市场驱动型的发展模式,我国信用行业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这直接决定了我国以官方监管为主的评级行业的监管格局。

思考练习题

一、选择题

国际上最早开展现代信用评级业务的机构是( )。

A.穆迪

B.惠誉

C.标准普尔

二、简答题

1.国际上最早是如何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

2.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经历了哪些阶段?

3.大萧条和“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案”对信用评估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4.针对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现状,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h496RmIym8OhUHMrPYlz9p1c65qS/E7S2WXOIajCY4yzIWHw5sxruHqx4CGV/H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