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点红实验

1972年,心理学家阿姆斯特丹开展了一项有关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实验征集了几十名6~24个月大的婴儿,在小婴儿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偷偷在他们鼻子上点了一个小红点。

实验者认为,如果婴儿在照镜子时发现了红点是在自己鼻子上的,而不是把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当作另一个人。这就说明该婴儿出现了自我意识。

实验者观察小婴儿们照镜子时的反应后发现,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是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的。

(1)6~12个月的游戏伙伴阶段:该阶段的婴儿对镜子里的自己很感兴趣,似乎把镜子里的形象当作了另一个友好的小伙伴,但认不出这就是他自己。

(2)13~20个月的退缩阶段:该阶段婴儿对镜子里的形象有一些警惕,对镜中形象的动作伴随自己动作而改变显得很好奇。

(3)20~24个月的自我意识出现阶段:该阶段婴儿能够明确地意识到鼻子上红点的存在,并立刻用手去摸。

1979年,路易斯和布鲁克斯在重复点红实验中也发现:小于24个月的婴儿,只有25%会立刻去摸自己的鼻子;而24个月的婴儿,有88%会立即去摸自己的鼻子。也就是说,2岁左右儿童基本具备了自我意识,能够区分主客体之间的差别。

“点红实验”说明,自我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有一个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萌芽阶段(0~3岁):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理自我阶段

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自我意识。和很多非灵长类动物一样,他们只有一些基本的感觉、简单的动作、本能的反射。他们无法区分自己(主体)和外面的世界(客体)。在他们眼里,吮吸自己的手指和吮吸奶嘴没有区别。

随着主客体不断的交互,他们的经验不断积累,生理系统也不断完善。两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可以在点红实验中完成对镜中自己的识别。他们逐渐意识到自身器官和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区别。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主张,有了羞耻感和妒忌心等,也能更多地使用“我”这个词。个体的自我意识在此时萌芽。

此阶段儿童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并认为外部世界是为自己而存在,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外部世界。因此,此阶段被称为生理自我阶段或自我中心阶段。

例如,2岁半的小英哭得特别厉害,因为妈妈买了他最喜欢的绿色糖果送给别人。

(二)发展阶段(3岁至青春期):客观化的社会自我阶段

该时期的个体接受了许多系统化的正规教育。因此该时期是个体受社会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个体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开始发现“自己”。

比如,他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开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外部动作。但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依赖于他人,倾向于服从权威以及同伴的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认识也不深刻。

例如,上小学的小王原本很喜欢听××的歌,但同学都说××的歌太土了。他也开始认为××的歌不好听,并开始听流行的rap。

(三)成熟阶段(青春期至成年):主观化的心理自我阶段

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有十年时间,这一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在此期间,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存在,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从自己的角度评价世界。

这时的青年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自己回答: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长相如何,我的脾气、性格怎样,我有什么样的特长和才能,我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我怎样走人生之路,等等。

他们从长辈的保护下挣脱出来,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以及实现自我目标的需要和驱动力。

例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里也有一个独特的哈姆雷特。他与众不同,代表着我的期待和向往,隐藏了我想要到达的方向。”

小贴士

詹姆斯从内容上将自我意识分成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不同的组成部分。奥尔波特则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将自我意识的一步步升级成功划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他们使用了相同的名词,但是出发角度并不相同。

就像数字1、2、3既可以表示三个人归属不同的分组,也可以表示一个人从1慢慢升级到3。 0Lh1fqkpd8MOd9Lbyx903OJJDQbxnRCfRydADH8lz/xawLPZTYICXlw8C+O585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