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链接

一、自我意识概述

古希腊,“Know Yourself”被刻在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17世纪,笛卡尔写下“我思故我在”的经典哲学命题,并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在探索和讨论“自我意识究竟是什么”以及“自我意识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作自我,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不同的学者对自我意识的概念秉持不同的意见。经过梳理,这些对自我意识不同角度的解释存在一个共通点——它们都认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对于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或者说,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我(I)对客体我(me)进行认识,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客体我进行调控的过程。比如,“我觉得(我)很幸运”,“我和(我)妹妹关系很好”,前一个我为主体我,后一个(我)是客体我。当括号里的“我”被省略依然能够完整表达语句的真实意思。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做这样的省略。比如“我很自信”表达的其实是“我认为我很自信”。

(二)自我意识的构成
1.从内容上划分

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如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如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如对自己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认识。

2.从结构上划分

从结构上划分,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也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小明说:“我成绩好,绩点高,在学校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团体活动,老师也愿意帮我写推荐信,我在就业时很有优势”。

这句话反映了小明对自己就业优势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显然是建立在客观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可以看出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自我认识,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要贬低,也不要过度高估。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暴自弃等。很显然,自我体验也和自我评价息息相关。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

小丁说:“我挂科了,我太差了,我什么都做不好,我谁也比不上。”

小丁此时表现出了自暴自弃和自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产生的基本成因是挂科导致的消极自我评价。如果换个评价方式呢?

“我挂科了,我有点不开心。但只要我总结不足踏实学习,我一定能够补考通过。”

这两种评价方式到底有哪里不同呢?

小丁通过一件事干得不好否定了自己整个人,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客观,从而导致了消极的自我体验。而第二种评价方式就事论事,并接受自己消极情绪的存在,这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也更能带来积极的自我体验——自信。

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等。自我检查就是对自己活动的结果和目的加以比较和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就是用某些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就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主动掌控的过程。

小红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十分好奇,积极参加了许多社团。但社团的活动总是占用他正常的上课时间(自我检查)。他认为自己不该为社团的事情耽误上课(自我监督),从此拒绝了很多活动邀请(自我控制)。

3.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自我意识分为现实我、投射我(镜中我)、理想我

现实我是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

“我今年19岁,年纪不大,还有许多可能性”。

投射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

“爸爸妈妈一直宠着我,在他们心里我是珍宝”。

理想我是个体想要达到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

“我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学者。” /IOF8GN4sgZ5aYwFZIxv09IFGAaUF3HoNT6Cr0OxXTs0XBrYUmjTICcUwqCvt1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