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人力资本的产生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西方经济学概念,亦称“非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通过人力投资形成,主要包括:(1)用于教育的支出;(2)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形成教育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眼中教育仍是消费品,其经济作用也是间接的。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是最早研究人的素质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是构成财富的第一因素,“构成国家财富的是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和论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他认为由于人的素质不同,所以才使劳动能力有所不同。当然,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处于萌芽形态,有许多地方还要商榷。

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一代经济学宗师亚当·斯密在肯定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各种资源中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判断能力的强弱必然要制约人的劳动能力与水平,而劳动技巧的熟练水平要经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教育培训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付出学费的。这些被认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萌芽思想。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其后,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说,坚持了商品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他还把人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是指投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间接劳动则指间接投在所需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它不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李嘉图曾明确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约翰·穆勒也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一些思想,穆勒认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他强调取得能力应当与机器、工具一样被视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穆勒富有创造性的论点是: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的某些观点尽管曾经受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但他也是提出人力资本思想萌芽的经济学家之一。萨伊认为,花费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费用总和称为“积累资本”,受过教育培训的人的工作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一般工资,而且还应包括培训时所付出的资本的利息,因为教育培训支出是资本。特别是他提出的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的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二、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传统西方经济理论中的“资本”一般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各种有形的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完整了资本的概念,即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家庭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西奥多·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从探索经济增长和财富丰裕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其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等使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人的知识和技能被认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态,称为人力资本。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指出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现在产品上的物质资本,另一种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由于各个劳动者的素质、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异,所以受教育和训练之后,其能力、智力、技术水平等提高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两者共同构成国民财富。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包括用以形成和完善劳动力的各种投资,包括:学校教育(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医疗与保健(正面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耐力、精力等的所有费用)、在职人员训练(企业旧式的学徒制)、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农业中常见的技术推广项目)、个人或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

(1)教育投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劳动力的质量,即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劳动者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舒尔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面,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途径。

(2)医疗保健投资。用于发展医疗保健事业,以减少人们的疾病和死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工作能力,延长服务期限。广义上,医疗保健投资包括用于维持和提高个体寿命、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费用。狭义上,主要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在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方面所耗费的经济资源。

(3)劳动力迁徙投资。用于发展劳动力市场行情调研机构,以提供有关信息,并协助劳动力流动,促进解决劳动力余缺调剂和专长发挥。通过医疗保健和教育投资等形成的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往往通过劳动力的流动来完成。

第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理论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并非一切人力资本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舒尔茨用战争期间物质资本受到极大破坏的国家能够在战后迅速复兴经济的实例,来证明在经济增长中,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要比增加对物质的投资更加重要。

第三,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舒尔茨认为,面对一个动态的世界,国家企图对所需各种人才制定出长期的培养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实际上是很难办到的。只有根据人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各个时期对教育投资的多寡,对各大学专业投资的多寡,都必须遵循自由市场的法则,才能满足国家对各种人才的需要。

第四,创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标准。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包括个人预期收益和社会)要大于其成本,即大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舒尔茨创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所谓人力投资收益率是指人力投资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所占的比率,其计算方法集中体现在两个公式上: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人力”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提高“人力”的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鉴于他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舒尔茨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加里·贝克尔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与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也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其代表作有《生育率的经济分析》《家庭论》《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后者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克尔的贡献主要在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微观分析上,其主要思想为:

第一,人力资本即是教育投资。贝克尔认为,教育是资本的形式之一。之所以说资本是人力的,是因为此种形式是资本的一部分;人力之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它既是今后富足的源泉,又是今后工资的源泉。贝克尔指出,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主要是技术进步,并导致增加技术人员的相对供给,因此,许多工人通过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并完善旧技术而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使新的更好的物质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理论。贝克尔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家庭生育行为进行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提出了生育、培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贝克尔通过人力资本收入函数分析拓展了人力资本收入效应的内涵,指出:生产和消费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得到有机统一,人力投资的全部成本等于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和,投入要素可归为时间投入和产品投入两大类,投资方式以在校学习或接受在职培训为代表;人力资本投资的全部收入表现为货币收入与心理消费之和,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和产出的均衡条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的当前价值等于未来收益的当前价值。贝克尔通过人力资本收入函数的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加不仅可以改变市场上“时间的生产力”,而且可以改变家庭消费或人力资本本身的“时间与产品的生产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改变人力资本本身的生产函数。

(三)罗默的人力资本理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以保罗·罗默的《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以及罗伯特·卢卡斯的《论经济发展机制》为标志,经济学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开始注意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强调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人力资本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罗默的“收益递增型增长模式”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假说下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考察经济增长的第一阶段,代表作是1986年的论文《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把人力资本具体化并作为内生变量考察经济增长的第二阶段,构建了“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其代表文章是1987年的论文《基于因专业化引起收益递增的增长》和1990年的论文《内生的技术变化》。罗默以技术内生和规模收益递增为前提,建立“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将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1990年,在《内生的技术变化》中,他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增长模型,即把产量设为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函数,技术和人力资本具体化为生产的专业化知识和一般知识,并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知识(或技术)被赋予一个完全内生化的解释,它是经济主体利润极大化的投资决策行为的产物,由专门生产知识的研究部门生产。它具有独特的性质,既不是传统的经济产品,也不是一般的公共物品,并且是非竞争性的、部分排他性的物品。

罗默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

(四)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

卢卡斯于1988年发表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另一个新增长模型,尝试用人力资本释持续的经济增长。他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率、社会平均的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中的边际产出率正相关,与时间贴现率负相关。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运用了更加微观化的变量分析方法,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增长的动力形式,并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两时期模型”是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式”。人力资本积累取决于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形成的专门学习时间的多少、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通过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和增长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和提高。在此模型中,他把资本区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将劳动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人力资本,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卢卡斯区分了人力资本所产生的两种效应,即舒尔茨的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产生的“内生效应”(表示为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收益都发生递增)以及阿罗的“边学边干”形成的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外在效应”作用的结果。卢卡斯用“两商品模式”表述了其观点:说明人力资本不是通过学校学习,而是通过“边学边干”所形成的外在效应;同时也说明,一般人力资本不是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某一种商品所需的特殊或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即专业化的劳动技能)才是产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

随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与此相关的一些新兴经济学科,如卫生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会计学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

卫生经济学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把国家的医疗卫生和个人为保健而支付的费用看作是对人力的投资,这种投资的结果将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下来,从而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美国经济学家西克里斯特1940年在其发表的《医疗经济学绪论》中首次阐述了卫生保健、家庭经济和国民经济三者的相互关系,认为医疗经济学应该阐明阻碍现代医学应用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贫困与疾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解决医疗价格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这部著作是卫生经济领域最早的研究成果。1952年,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达在《世界卫生组织纪事》上发表的《卫生的经济问题》一文表示,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角度,卫生投资无疑会提高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源质量,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马尔达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早期代表。随后,1958年,从事卫生经济学研究工作的美国学者穆希京在华盛顿出版的《公共卫生报告》上发表了题为《卫生经济学定义》的论文,明确提出卫生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健康投资的最优使用的科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在欧美国家进一步开展起来。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出版了论文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此后,卫生经济学进入了更为广泛发展的时期。

家庭经济学在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之后,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经舒尔茨、贝克尔改造过的家庭经济学,成为集中研究家庭规模、孩子需求和生育决策的理论,被称为新家庭经济学。新家庭经济学也成为微观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家庭生产函数的概念,把家庭看作是如同厂商一样的生产单位,主张在安排家庭经济活动方面也需要遵循一般经济法则。例如在家庭生育选择方面,可以利用生产函数理论来说明家庭对孩子数量和素质的生产;在家庭时间分配方面,如何把稀缺的时间用于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同时又如何把非市场活动时间用于家庭闲暇。在此函数中,孩子被看作是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其效用与其他高档耐用消费品没有根本区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方法分析同样适用。在向市场提供的家庭产品——劳动力如何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新家庭经济学认为,正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家庭做出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如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资)的选择。尽管新家庭经济学把家庭行为(如生育孩子)理解为纯粹经济行为不尽合乎情理,但是,其独树一帜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无疑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人力资源会计学是企业及各类组织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招聘、录用、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所花费的成本和员工所做出的贡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的学科,是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简言之,就是利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为管理和财务核算两个目的,全面地评价和计量作为一个组织资源的人。人力资源会计学正式确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此过程中,美国经济学家埃里克·弗拉姆霍尔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于1974年出版了专著《人力资源会计学》,该书根据战后不断增加的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建立和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后经全面修订和补充,于1985年推出该书第二版。再版的《人力资源会计学》不仅全面介绍了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增加了相当的篇幅来反映人力资源会计学最新发展的具体实例,是人力资源会计学领域的一部权威性著作。 YIe1pu/4Y1sqyiOqjGMKGBEgTly4o9BlvA+UZ+KneU7FAn27QwnwlmRCPq7XtD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