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学院为国际学生学习汉语所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活动设计与训练》终于付梓了。这是学院上上下下通力合作的成果。
该书的关键词是“教学活动”,因而不同于体系庞大且结构全面的成套教材。唯其站在巨人侧边,发挥其拱卒的特别作用,才是不可小觑的。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依据20世纪中叶发端并不断深化的教学法理论,密切而有效地结合国际学生的需求。当年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语言学家提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呼应美国学者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倡导“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而不是仅仅“学语言”。这个思想传到中国后,曾经在前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前广州外国语学院引起一场对英语教学“准确性”和“交际能力”看法的大辩论。其后在中国人学外语领域,伴随着“二语习得”理论,各种派生理论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个潮流随后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思想,目前在汉语教学大家的成套教材中都有体现。本书编者心慕手追,潜心阅读,不错过培训和会议机会,不断采撷精华,为己所用。因此,活动设计得以融关键教学原则于一体,充分体现其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特点是深深扎根于系统而扎实的汉语知识及其所蕴含的广泛而深厚的中国文化。汉语方块字属表意文字,使大多数操表音文字的国际学生在学习语音、句法方面尤其困难重重。1958年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从根本上帮助外国学生张口。而马建忠1898年基于古汉语和拉丁语语法的《马氏文通》,历经百余年,由历代汉语专家借鉴新的语言学理论,从各个层面解读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完善中国特有语法结构,给予本书编者理论支撑和知识储备。书中所涉及的文化,自不待言,更是编者的智慧源泉。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超越了“学语言”和“用语言去学”,更是渗透了对中国特定思想、文化的潜移默化,编者同时也创新了特定的思政教育。
长期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一线通过实践总结更新教案,不断地吸纳众长、巧妙创新,为本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首先体现在编者能够筛选出富有情趣、操作性强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积极投入,甚至激情澎湃。其次是能够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特意为他们设计活动辅助理解和运用,并在各轮教学中多次修改和实行,最后确定本书的设计方案。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自内心地努力,从而习得语言,是多种教学法所提倡的,其中涉及多种教学法,不仅有教学研讨频率高的自然法、全身法、情景法、游戏法,也有音乐律动法、语言经验法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思维智商和情绪智商的协调发展。最后是主次分明,HSK考试大纲始终是指导文件,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活动都做到纲举目张。
本书能够调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学生积极参与、默契配合,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倾注了北林国际学院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心。学院每逢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充满多种民族风情的活动和表演,聘请各界代表人物与学生欢聚,使学生不仅强烈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和语言,也分享了世界各国的风情和传统。学院还为他们和全校的学生团体建立联系,在社团活动中深入生活、习得语言。学生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得到学院上下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中外师生之间所形成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成功完成。这是本书的最大特征。无论采用什么教学理论、使用什么教辅材料,依赖深厚的师生情谊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吴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