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宏观金融统计分析的对象

1.货币

货币是最基础的金融要素,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的媒介、支付功能,节约或储蓄依赖货币的价值储蓄功能。可以说,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是衡量各类型交易的最基本尺度,也是各种价值的基础计量手段。现在信用货币的源头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创造派生的载体是存款性银行,而经济交易、金融交易是决定货币派生的动力。从中央银行为满足实体经济、金融活动需要投放基础货币开始,货币的扩张就需要被监测统计,这是货币当局调整政策的基础。金融统计分析首先要对货币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货币总量、结构和运行状态等信息。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统计划分有不同的标准和层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通货(currency)、货币(money)和准货币(quasi money);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划分为M 0 、M 1 和M 2 ,对应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在货币统计中,这三个层次的货币是最主要的统计对象,目前按照月度统计并定期发布。

2.信贷与债务

信用是金融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是借贷双方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经济活动主体通过举债融资形成了相应的信贷规模。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角度,可以统计银行的信贷总量,也可以记录信贷资产的投放结构。举债融资还包括发行债券类融资工具,如各种期限的债券、票据和信用衍生品等。这些金融工具承载的债务总量是从债务人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掌握全社会债务总量的统计途径。信贷和债务尽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信贷统计主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债券总量结构,而债务则是从借款人角度进行的统计,所包含的范围比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统计的信贷规模要大。

3.利率

利率是反映货币借贷成本高低的指标,既是一个宏观金融统计指标,又是微观金融活动中重要的分析指标。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的宏观属性比较强,如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等。其变化反映着货币政策取向和货币借贷成本的变动方向。其他差别利率,如存款、贷款利率,不同用途贷款的利率等调整与变化都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利率的统计是对官定利率或市场基准利率的连续、动态、系统的统计。

4.汇率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的比率,反映本币的外币价值,也是金融基础要素之一。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汇率同样关乎宏观均衡和微观主体的利益。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在浮动汇率中也存在盯住单一货币或货币篮的相对固定汇率安排。汇率的变化和调整,既是一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反映,也是改善对外竞争条件的政策选择。汇率的统计也是对汇率安排调整或市场汇率的动态和系统的统计。

5.资产与金融工具

信用活动的结果就是形成各种各类的金融资产,如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准备金等,也有出于规避利率、汇率、价格波动风险目的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抵押资产证券、信用违约互换等衍生产品。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计量比较复杂,与工具合约标的物名义价值相关性比较小,交易过程多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这给统计和分析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不过,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统计是掌握金融深化与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分析金融总量与结构的基础。

6.资金流量

宏观金融政策决策需要关注社会资金在各部门配置的状况,资金流量是各部门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发生额与净额,能够反映各宏观经济部门的资金缺额状态和债权债务状况。宏观经济部门主要划分为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国外部门;资金流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各部门金融交易的发生额,部门之间的信用关系。住户部门是社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是社会资金的主要需求者;金融机构部门在社会资金配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国外部门反映着本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易形成的收支和借贷关系。

7.部门金融状况

部门金融状况主要是通过专门的金融统计来反映金融机构部门、政府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内容的资金流动与借贷关系。金融部门的统计包括货币、金融机构信贷收支、储蓄资产、各层次的概览等;政府财政收支的统计主要反映政府部门的收支状况、赤字融资过程、债务状况等;国际收支统计包括流量角度的收支统计表和反映对外资产负债的国际投资头寸表。部门金融状况是分析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的重要基础。

8.金融稳定与危机预警

金融部门的稳定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每隔一定时间爆发的金融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金融部门稳定性评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提出的概念框架,目前是预警金融危机,及早控制和消除金融不稳定因素,防患于未然。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金融部门稳定性评估(FSAP)框架,要求成员国在相应的框架下进行金融部门评估。金融危机预警理论也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第一次货币危机,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第三次货币危机模式发展过程,21世纪前10年发生的几次局部危机和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将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研究推向新高潮。金融危机预警体系以统计指标为主,将各指标相应的预警区间标准化,用预警指数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和表述,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与监管制度完善提供了参考。 vR/+npk38gJ0BLV7QcB7DPXmvrJCYfH+uQSkvvaGWGGPa0XC2LW1aoT1TYcyB9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