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 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效果评估

2.5.1 考核评价主要内容

1.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实验方案是实验操作的基础,包含实验内容和实验的基本步骤。评判实验方案的标准是实验内容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实现实验目标;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符合逻辑次序和实验规范程序,实验步骤是否反映了实验内容和实现实验目标的可行性过程。

2.实验数据来源可靠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实验数据评判主要从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角度来进行。实验数据有的是政府部门发布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数据,有的是从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引用的第二手数据,有的是通过调研获取的不具有公共性的数据。这些数据首先要保证来源可靠,原始数据列入实验报告中,需要标注准确的出处,网络来源的数据要标示网络地址和时间。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要恰当,方法要科学。相关的方法将在后面章节介绍。

3.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实验结论的评判主要看是否符合相关理论的方向指引和理论预期的结果。如果使用的数据有差异,实验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评价结论是否准确,有时需要与数据评判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操作方法、模型参数选择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中,是否有对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关键因素的说明,也是评判实验结果准确性与可信性的重要条件。

4.实验分析的合理性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实验的价值所在,实验报告中要用一定的篇幅分析实验结果。评判实验分析的合理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是否基于金融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金融原理,如货币需求理论与货币供给模型,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二是分析是否联系实验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包括环境、条件、周期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等,实验分析总是要基于研究对象的发展时期和发展环境,才能找出决定研究对象出现一些异常特征的原因;三是分析是否辩证地对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说明,是否指出了方法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质疑与建议的创新性

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所得出的结果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正确的结论,有的只是分析结果是否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实验报告中的质疑与建议部分的创新性是实验应用理论和勤于思考的体现,只要质疑符合金融统计分析原理与方法,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或者对改进金融统计分析方法有意义,就应给予肯定。

2.5.2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实验报告的重点在于对实验原理应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和分析的准确性、质疑与建议等内容的评价,应遵循一定的标准。

1.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实施或结果实现的基础,主要是金融学原理和统计学原理。原理的应用必须与实验内容相符合,应在实验方案中体现出来。实验设计有的是证明某些金融原理,有的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统计方法方面的原理应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中体现,需要明确指出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2.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对实验内容和实验具体步骤的详细规划,评价实验方案的重点是看实验内容是否体现了实验的目标,实验步骤是否科学和符合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步骤要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实验的全过程,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

3.实验数据

评判实验数据的质量主要看原始数据来源,实验生成数据的记录是否及时、准确、详尽和清楚。实验数据表述是否采用图表等简洁、清晰的格式,图表是否规范、美观,图表信息是否齐全,包括图表的名称、序号、图列等。

4.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内容,包括实验数据的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应具有可证明性,评判者使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遵循报告中所列的实验步骤进行重复实验能够得出一致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包括对实验结果特征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原因解释,实验数据和处理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等。

5.质疑与建议

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者应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提出质疑与改进实验的建议。建议可以是依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质疑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是否体现了创新思维,建议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评价的基本标准。

实验项目1

实验报告样例—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与分析
一、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运用中国1990—2009年经济总量GDP与广义货币M 2 数据,测算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并分析货币流通速度波动原因。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掌握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方法。

(2)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特征。

2.要求

(1)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

(2)搜集实验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3)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

三、实验背景

自200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大大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时高时低,与货币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货币流通在变化,并不稳定。本实验旨在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提供参照性建议。

四、实验环境

在专业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学,主要使用微软的Excel软件。数据基础: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下载货币供应量数据,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查找GDP数据。

五、实验原理

剑桥方程式MV=PY,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实际总产出。货币流通速度V=PY/M。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采集实验基础数据。登陆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在统计数据栏中找到GDP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数据,并下载到Excel表格中,建立货币流通速度测算文件。数据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发布,尽管2001年前后数据统计口径有变化,2001年以后增加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但在这以前的客户证券交易保证金数据变化不大,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较小,这里不做进一步调整。分析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因素。

第二步,在Excel表格中直接计算货币流通速度。2009年的GDP数据作为初始核算数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单位是“次数/年”,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第三步,画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图。

第四步,分析测算结果,着重考查货币流通速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

七、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结果

经过整理和测算的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测算结果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发现,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逐年下降,1995年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在1次/年以上,从1996年开始降至1次/年以下。1998—2000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长速度比较快,而经济增长速度不快。2001—2008年,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介于0.61—0.69之间,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关系。2009年又迅速降低到0.55,这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过快,而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表明,有一部分货币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当中。

(三)质疑与建议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过低,根本原因是什么?这难以用西方货币理论解释,需要增加中国特殊因素的分析,如利率、储蓄率等因素。

练习

1.分析1978—2009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实际利率的计算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第二种是1加名义利率,与物价指数的商减去1,比较两种方法测算的实际利率有何差异,并分析哪种方法更为科学。 tVlRiUlZ0jUfKsWPNK0nIs56kAedHKwUy3UuRUSe7MsEBadCzSQXSu8BDyxMhb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