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人类语言的最后一道屏障
——言语社区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机竞争”的问题出现了。而且,从长远来看,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机器最终会否产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意愿,进而超越人类的问题提出来了。科幻文学作品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人机大战”,甚至机器人奴役人类、消灭人类的场面。与此同时,许多郑重其事的警告也提出来了:如果不加控制地任其发展,人工智能之毁灭能力绝不亚于核武器之毁灭能力。因此,本文加入“人机竞争”的讨论,并且专门针对语言方面的“人机竞争”问题。

一、语言外部化

人类语言代表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一个高端。但是,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开始动摇人类语言的神圣地位。“语言外部化”(徐大明、齐汝莹,2016)似乎在无限度地进展。如果有一天,人类需要面对机器人的进犯,人类是否可以依赖自己的语言为一道屏障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呢?人类历史上不乏应用自然语言作为安全保密措施的案例,中国历史上也有将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作为叛国罪处置的案例。但这些都是特定言语社区防止外社区成员获得本社区资源的性质,充其量是社区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当前的人类社会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语言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公开流动的资源,国家之间也不再实行“语言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外国人习得本国的语言了。尽管言语社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信息的流动,但是现代社会的“言语社区重组”已经从本质上破除了语言的隔绝作用(Van den Berg&Xu,2010)。自然语言残留的信息隔绝功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再是质的差别而只是量的差异了。

总体上来看,人类语言已经从封闭性小社区语言转变为开放式大社区语言;语言的变化不再局限于言语交流中产生的机械性流变,而更多时候体现于语言接触所带来的语言借用、语言混合和语法融合等现象。部落语言、村落方言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形成了地区性语言,伴随民族文化的产生形成了民族语言,现代国家的产生又带来了国家通用语。全球化又推动了国际语言的形成和传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又有了“机器人习得人类语言”的现象,成为人类语言“外部化”的一个新发展(徐大明、齐汝莹,2016)。在封闭性社会主导时期,曾经有语言封闭的保护性措施。现在,在人类社会内部,语言不再封闭。但是,语言方面的“内外有别”似乎仍然可以推演到人类和非人类的界限。

以寓言故事为鉴,猫是否应该保留上树的技能以防被自己的徒弟老虎吃掉呢?从长远利益考虑,人类社会是应该奖励还是惩罚将人类语言奥秘分享到非人类范围的行为呢?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是一个现实性问题。但是,如果不能排除高智能机器人产生自主意识的可能性的话,就不能排除该问题的潜在现实性。如果机器人全面掌握了人类语言能力,产生的绝不仅仅是棋类竞技上挫败人类的后果了。

如果有一天人类需要依赖某些语言技能来防范机器人,就不能让机器掌握人类语言的全部奥秘。但是,目前人工智能破解人类语言的进展似乎势不可挡。那么,什么是人类语言的最后屏障?有什么还可以防止机器人老虎跨越这一道屏障?笔者曾撰文指出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大局限,即缺乏语境计算和社区适应能力(徐大明,2017)。在此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该局限性是否可以有效地防止机器人获得“乱真”的人类语言能力,人类是否不必担心机器人“混入”我们的言语社区。针对这两个问题,下面展开讨论。 9N4J0yh6NVpHT06TO0BYh/qfyw7DyxIxHgK2FbYj/2o7KJ1IswV4WI4/4+gmBZ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