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细节是历史最丰富的表情

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滚滚大渡河、铮铮铁索桥、谢益先的一袋干粮、老班长的金色鱼钩……我们这一代人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初认识,就是从这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而又永难磨灭的细节开始的。

1934年,红军踏上长征征途之后,据说鲁迅先生曾激动不已,并立即动手收集材料,准备写作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但是鲁迅先生的这个愿望最终却未能实现。我想,鲁迅之所以萌生写长征的意念,肯定是源自长征细节对他的感染;而他之所以未完成这个心愿,则可能由于当时的中国烽火连天,兵荒马乱,住在敌占区的鲁迅根本不可能追寻红军的行踪,了解到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

按照《辞海》的定义,细节即“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的行为。”它的延伸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我们从几百部长征回忆录、日记和纪实作品中,悉心收集和整理散落在其中的那些细节,编著这本《长征:细节决定历史》,就是试图通过历史记忆中的这些“最小的组成单位”,向读者提供一个有关长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政治、军事、后勤等等方面的最原始、最真实而又最形象的文本。

细节是事件的颗粒,过程的链条。任何事件的出现,都有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都有一个从细节的量变到事件最后的质变的过程。细节是琐碎的,零散的,无序的,但一个个细节的积累和串联,将影响着一部历史的走向。正因为任何历史事件和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都是由细节组成的,所以,当我们在试图还原历史的时候,都必须从事件“最小的组成单位”出发,也即从细节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编著这本纯粹汇集红军长征细节的书,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以小见大”,而且还想通过对这一个个细节的还原,去浮言,除赘语,以达到再现长征“原生态”的目的。同时,读者也能依据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对发生在七十年前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历史大迁徙,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重新透视长征这部伟大历史的基本概貌。

不可否认,历史都是由后人来叙述和书写的,这种隔着时间山峦和记忆烟云的眺望,注定难以与历史完全重合;即使与事件发生的时间相隔不算太远,就像七十年前的长征,那也会因记忆的衰减和模糊,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清晰和精确;更别提当事人斯时斯地的心境和感觉了。而细节的存在,则为我们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因为这些细节如同活的化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质感和心跳。它们渺小而真实,琐碎而粗粝,细致而精巧,纹理清晰又可感可触。阅读长征细节,将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灵的震颤,一种苦难的冲击,一种精神与灵魂的净化和洗礼。可以说,长征细节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它将因直抵人们的内心而不朽,又因无限超越时空而永恒。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还有她在十三年后创立的共和国在“童年”时期的遭遇。长征以它的艰难和残酷,以万千红军将士在艰难和残酷中的顽强远征,展示着这个党、这支军队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生命力。一个人在童年时代的性格、表情和行为,往往决定着他未来的生活。同样,一个党、一支军队和一个国家在童年时代经历的“细节”,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的诸多偶然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认识,她在未来的存在和发展趋势。我们的党在以后的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的岁月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功,甚至包括她的一些失误,在我们阅读到的这些长征细节中,都有端倪可察,脉络可循,因果可考。

我常常想,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长征,假如没有那些细节,没有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没有滚滚大渡河、铮铮铁索桥,没有那些被逼入绝境的饥寒交迫和九死一生,没有那些动人心魄的决策和分歧,没有遍地的艰险、危难和牺牲,而仅仅只是行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还会那样举世瞩目吗?还会让我们那样惊叹和感动吗?长征精神还会那么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吗?结论肯定是否定的。长征的细节对于长征来说,绝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而是具体的长征,细化的长征,形象的长征,是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最丰富的表情。由此可知,长征的细节对于长征有多么重要,以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细节,就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长征,也没有改变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长征。

感谢本书所引用的那些留下长征文献的前辈作者们,感谢为本书提供丰富回忆素材的长征亲历者们,感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对本书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刘立云主任的主题策划和精心编辑。

吴东峰
2006年5月27日大雨于广州东湖畔 qNV14vpeSpTASPm0+O9hWmhTh6a+uwSljGYdRAlXnfc1YLs0xlMQZZaTpSF4y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