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集卷

忠志 皇家秘史

本篇记唐初诸帝佚事,因题“忠志”。

武德九年六月,太白经天。

大唐臣民在明晃晃的白昼,在太阳之侧,目睹了金星穿天而过。这种天象,就是“太白经天”。太白星主杀伐,传说昼见太白,必有灾异。

站在帝国最顶端的四个人,却没有心情留意天象异常,皇族夺嫡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秦王李世民功高震主。高祖李渊倒向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态度日益昭然,在他的支持下,李世民阵营连遭重创:程知节外调(程抗旨未往),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斥逐出京,尉迟敬德遇刺。多年后,李世民忆起当时的局面,对房玄龄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尽管李世民全力斡旋,化解了一时之危,但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

时突厥南下,李渊放着几乎未尝败绩的李世民不用,以李元吉为帅。元吉乘机讨要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秦叔宝。可以想见,这四人若随元吉出征,必定有死无生,李世民心腹班底天策府的战力将随之瓦解殆尽。危亡之际,李世民终于决定出手,精心布下了葬送兄弟的杀局。

李建成的东宫长林兵超过两千人,倘使与齐王府兵联合,李世民蓄养的“八百勇士”根本无力正面颉颃,因此,李世民需要制造一个机会,削弱二人的随从武装。放眼天下,能做到这件事的只有一人——李渊。于是李世民面见父皇,检举建成、元吉通奸皇妃。宫闱秽事,从来不乏流言蜚语,李渊也隐有耳闻,加以李世民言之凿凿,仿佛确有其事,李渊不由动疑,饬令太子、齐王次日一早进宫解释。

谕旨出自李渊,建成和元吉未疑有它,入宫面圣,自然不需携带大量扈从。而进宫出宫,玄武门是必经之路,这样一来,猎物的行踪路线也尽入算中。只是由玄武门引出另一个难题:戍守玄武门的北衙禁军直属天子,漫说要在他们眼皮底下伏杀皇子,即使李世民率领甲胄现身,也会立刻触发禁卫警戒,所以李世民集团需要首先拿下玄武门。武力强取自然不智,上策莫如笼络收买。据李义府所撰《常何墓志铭》提供的信息显示,早在政变两年前,李世民就曾重金贿赂玄武门禁军中郎将常何(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可以推测常何与李世民阵营的关系,非同泛泛,三年前的伏笔,此时终于派上用场,足见李世民的深谋远虑。

六月初四,玄武门正是常何当值,在他的关照下,李世民亲率秦王府精锐顺利进入玄武门设伏。稍后,李建成、李元吉与少许随从出现在玄武门前。由于秦王力量日益式微,入宫诏令也是直接来自李渊,二人并没有多少提防。及入宫门,至临湖殿(李渊打算审讯二人之处)前才发觉“有变”,二人惶骇,拨马狂奔,希望逃回府邸。李世民一声大喝,秦王虎贲齐发。李元吉认得二哥声音,回首张弓欲射,却接连三次没能拉开弓弦,眼见四周俱是秦王府将士,更有自己的头号克星尉迟敬德这尊瘟神,哪里还顾得上杀人,舍了李世民专心逃命。

此时,两个仓皇逃窜的手足兄弟,在李世民眼睛里,只是两个必杀之人,事已至此,绝无退路。他望着同胞兄长的背影,引弦,箭发。

半生戎马,自十八岁擐甲挥戈,至此已历十年。曾经那些强大的对手,宋老生、薛氏父子、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一个个在他锋镝呼啸间轰然倒塌,他记不清沙场上曾射出过多少支箭,但直到生命终结,也绝不会忘记今天这支。

这支箭,穿透了大哥的生命,也贯穿了他李世民的一生。

李建成应弦而死。李元吉中流矢坠马,徒步逃入树林躲避骑兵。李世民策马紧追,却被树枝钩下马来,一时不能站起。李元吉反应很快,知道若世民起身放箭,自己难以幸免,于是返身厮打。李元吉极负勇力,而世民被树枝缠住转动不灵。元吉夺下长弓,以弓弦紧勒世民咽喉,眼看李世民即将窒息,尉迟敬德跃马而至,一箭射死李元吉。

另一边,薛万彻等率东宫和齐王府两千精兵闻讯驰援玄武门,若被这支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大队人马突入宫中,李世民和属下必然凶多吉少。好在秦王府高手如云,这边尉迟敬德不能分身,尚有张公瑾勇力绝伦,以一己之力掩合玄武门,将两千人拒之门外。部分秦府兵同玄武门禁卫联合守关,勉力死战,伤亡惨重。薛万彻眼见疾攻不克,想出围魏救赵之计,鼓噪要攻打倾巢而出守备空虚的秦府。彼时李世民和诸将家眷都在府中,闻言大惧。间不容发之际,又是尉迟敬德神兵天降,手持李建成、李元吉头颅,高呼逆贼已死。太子齐王下属抬头看见主子的首级,登时大乱,各自溃散。这场宫廷喋血战,终于在险象环生中,以李世民全胜告终。

李世民射杀兄长的,是他杀伐生涯普通的一箭,也是他生命中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箭。秦王手下不乏猛将,李世民仍然亲自动手,一者,弑杀太子,非人臣敢为,必须由他这个主事者承担;再者,李世民对自己的射术有绝对信心,单以箭术论,秦王府高手虽众,未必有出其右者。

关于世民善射,史书不乏记载。

玄武门之变五年前,李唐已取得关中,北方劲敌,只剩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可堪争锋。王世充在唐军全面打击下,势力日蹙,乃全线退防,婴洛阳城固守。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兵临洛阳城下,四面攻打,昼夜不息。但东都洛阳壁垒森严,城上架设巨弩,箭如车辐、镞如斧钺,射程五百步。唐军久攻不下,将士疲惫,李世民不得不暂缓攻势,改变策略,死围其城。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之战,《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高祖,骠骑将军段志玄险些被俘。当时李世民移师青城宫,防御工事尚未完成,王世充孤注一掷,率两万人掩杀而来。李世民开启作死模式,仗着有无敌的主角光环,只带几十骑突入敌阵,直透敌背。这样以身犯险,只为了试探敌军的厚度和防御力。李世民后来自己解释这种疯狂行为时说:“朕自兴兵,每执金鼓,必自指挥,习观其阵,即知强弱。常以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返击之,无不溃,多用此而制胜。”可见李世民对敌之时经常这样冒死冲锋,杀透敌阵,再反杀回来,往来冲击数次,敌军溃矣。段志玄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深入敌军腹地,马被砍死了,两个郑军骑兵抓着他头发,就要把他拖回本阵。拖到洛水之畔,因为要蹚水过河,马匹行速放缓,两个骑兵不得不分心御马,段志玄觑准时机,踊身一跃,反将二人拖入河水,夺马狂逃。郑军数百骑呼啸来追,但都忌惮段志玄的赫赫威名,谁也不敢过分逼近,装模作样追出一程,目送段志玄与己军会合。

王世充心胸狭隘,用人不当,使上下离心,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罗士信等一早即弃郑归唐。眼见唐军不断蚕食自己领地,洛阳孤城难支,不得已求救于窦建德,约定两面夹攻唐军。

窦建德谋士刘彬认为北方的局势,唐、郑(王世充)、夏(窦建德)三足鼎立,一旦郑破,李唐独大,对窦建德将极其不利。联郑击唐,唐军败退,则可趁势讨取洛阳。若得郑地复与唐争锋,问鼎天下将机会大增。窦建德深以为然,当即亲率十万大军来救王世充。

唐军高层闻讯震动,纷纷主张退兵,以免腹背受敌。李世民力排众议,他指出,王世充强弩之末,旦夕可破;窦建德倾巢远征,机会难得,正好一举灭之。只要抢占虎牢关,足以阻敌于关下,决不能使王、窦联兵,否则前功尽弃。

当时力主退兵暂避的将领们一定觉得李世民疯了,窦建德汹涌而来,能保全身就是上上大吉,居然说什么“一举灭之”。只是李世民用兵如神,在以往战事中多次力挽狂澜,堪称逆转之王,军中威望无双。众将没有选择,只能跟着这位年轻的皇子一条道走到黑。

李世民留下唐军主力,由李元吉主持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只带三千五百人急行军,在内应的协助下,抢先进占虎牢关。窦建德晚到一步,被唐军拒于关下,不得寸进,两军进入相持。

一日,李世民决定自己玩一把斥候,去瞧瞧窦建德的布防。他出关二十里,令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率五百人沿途埋伏,自己只同尉迟敬德等四骑径直前往窦建德军营。众将无不冷汗淋漓,都劝秦王切勿犯险,李世民望着一脸狐疑的尉迟敬德,笑道:“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又说:“窦建德若是见了我,就该拔营退避,才是上策。”众将若非熟识世民,定然以为此人心智残疾,人家十万大军见到你秦王带着三个人过来,吓得撒腿就跑,亏你想得出来。

抵达离窦军营三里处,遇到外围警戒的哨兵,哨兵们以为来者是寻常唐军探马,不以为意。突然间,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李世民!”尉迟敬德吓了一跳,李世民继续挥手高呼:“这里这里!看这里!我是李世民!”随手一箭,射死了前来探看的一员敌将。窦建德闻报大喜,火速点起五六千骑兵,要擒杀这位唐军统帅。四人见尘头大起,乌压压一片席卷而来,世民又道:“你俩先撤,我与敬德殿后。”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引弓而射,箭无虚发,当者立毙。追兵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一旦逼近,必被射杀。李世民用的是“四羽大笴”,较普通箭矢射程远甚,以之射杀追兵,如同游戏,而追兵箭不及彼,徒自送命而已。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边杀边撤,一直将敌军引入伏击圈,李世勣等群起而出,夏军大乱,死者三百,锐气挫杀殆尽。

窦建德滞留虎牢关下一个月,粮道屡遭唐军袭击,士沮气丧。唐军粮草供应也并非万全,窦建德侦知此事,决定一旦唐军马匹饲料用尽,就总攻虎牢。不想窦建德这番计划,也被李世民探知。李世民将计就计,放马黄河边,表示“我们草料已尽,要让马匹出来找草吃”。窦建德果然信以为真,拔营挺进,但夏军纪律涣散,见唐军只在虎牢关上,并不出来,都以为唐军的战马吃不饱,骑兵无法出击,所以放松警惕,有的找水喝,有的下马休息,乱七八糟散满平野。蓦地里一片骚动,关门开处,李世民亲率玄甲铁骑,利箭般长驱直入,杀透夏军,在背后竖起唐军旗帜。夏军见自己后方出现唐军旗号,以为被围,迅速溃散。乱战中,窦建德受伤被俘,械送洛阳城下。可怜王世充还日日在城头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身陷桎梏的窦建德,军心溃裂,开城投降。

李世民箭法精湛如斯,即位为帝后,还曾挽弓被甲,亲自训练禁卫射术,《资治通鉴·唐纪八》:“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玄武门之变虽成就了千古一帝,但太宗对于玄武门防守的薄弱,常自耿耿,认为禁军宿卫的作战能力急需强化,于是不惜手把手在朝会正殿教习弓矢。臣工们极力反对,劝谏说:“按国朝法律,持兵刃近御前,当处绞刑。今陛下亲临险境,万一有居心叵测的狂徒向陛下施放冷箭,则社稷危矣!”太宗不听,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推心置腹,如何能对战士妄加猜忌!”士卒们闻言无不感动,人人奋勇苦练,数年之内,悉为精锐。

《酉阳杂俎》正文第二段,就写太宗挽弓事:

“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时间过得好快,白马玄甲的年轻秦王,一晃变成了满脸大胡子的唐太宗。李唐宗室有胡人血统,毛发卷曲。唐太宗这副大胡子,并不像关羽的那般笔直,而是“虬须”——自然卷儿,太宗射箭时就把箭挂在胡子上,方便取用。

太宗喜欢用的“四羽大笴”,比常箭长出四寸;常箭两羽,此箭四羽。四羽箭飞行稳定性较两羽箭为优,但风阻也更大,所以四羽大笴增加了长度(重量),来提升箭速,保障杀伤力。由此可见,太宗不仅精于“术”,在选“器”方面同样专业。有一次他跟萧瑀聊起制弓,说:“朕年轻时就喜欢弓矢,一次得了几十把良弓,觉得这批弓质量之优无以复加。后来拿给弓匠看,匠人道‘这批弓都不咋地啊皇上’。朕问其故,匠人说:‘木心不直,则脉理斜,即使弓强有力,但所发之箭准度不高。’朕这才明白,从前自以为知弓,其实差得远了。朕以弓矢定四方,犹未能尽通识弓之道,何况天下之务,焉能遍知乎!”

李世民善射、好弓,可能是自幼受父亲李渊影响的缘故。《酉阳杂俎》首卷开篇就写道:“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

此事两唐书亦载:“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李渊奉诏前往山西、河东讨捕贼寇,龙门城下,贼首母端儿数万人(《旧唐书》作“数千人”)来犯。李渊只率十余骑迎战,上来连射七十发,全部中的,敌军大乱,据说母端儿本人也在此战丧生。战后,李渊聚敌尸成冢,以期震慑之效。而他所发之箭,如数在敌尸身上找到,也就是说,每一支箭都命中了目标。

李渊以弓马取天下,亦以箭术赢美人。北周上柱国、大司马窦毅生有一女,出生时长发及颈,幼而敏慧。曾劝谏周武帝亲近前来和亲的突厥公主,明达事理,深受周武帝疼爱。

窦毅得知此事,大为诧异,回家跟夫人商议,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儿,可不能随随便便指给了哪个门阀子弟,将来选婿,定要加意考量。两口子琢磨出个办法,赶制了一批孔雀屏风,凡是门第相当的公子俊杰来求婚,一律发给两支箭,令射屏上孔雀,两箭都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带走我家女儿。

接下来的剧情就比较俗套了,求婚者不绝,却无一中选。李渊姗姗来迟,两箭全部中鹄,赢得美人归。

这位窦姑娘,就是后来的太穆皇后,建成、世民、元吉的生母。

李世民父母因箭结缘,不过世事莫测,当李渊第一次亲手指导年幼的世民拉弓习箭时,言笑晏晏的慈父焉能预料,这支箭将飞过时间,飞过江山,穿透长子建成的心脏,射落他的冠冕。

◎弓马天下

高祖李渊年轻时神勇无敌。隋末,曾以十二骑大破无端儿为首的数万草寇。龙门一战,射尽一囊箭,击毙八十人。

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 [1] 数万。又龙门 [2] 战,尽一房箭 [3] ,中八十人。


[1]无端儿:隋末义军领袖。《资治通鉴》作“毋端儿”,《新唐书》作“母端儿”,本书则言无端儿,未详孰是。

[2]龙门:今山西运城河津市。

[3]一房箭:一壶箭。房,箭囊。

◎箭神李世民

太宗胡须卷曲,有一次兴起,张弓射箭的时候将箭矢挂在胡子上。好用四羽长箭,比寻常箭长出四寸,能射穿门板。

太宗虬须 [1] ,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 [2] ,长常箭一扶 [3] ,射洞门阖 [4]


[1]虬须:卷曲的胡须。北宋《清异录》说唐太宗有“髭圣”之誉,看来胡须颇为美观。

[2]笴[gǎn]:箭杆。

[3]一扶: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扶,一扶约等于四寸。

[4]门阖:门板。

◎太宗劝渔

太宗有一次在西宫观看捕鱼,见鱼儿不断跃出水面,问是什么原因,渔夫禀道:“时下正是鱼类产卵期。”太宗于是下令,撤网罢捕。

唐太宗宅心仁厚,从生活细节可见一斑。

上尝观渔于西宫 [1] ,见鱼跃焉。问其故,渔者曰:“此当乳 [2] 也。”于是中网而止 [3]


[1]西宫:即宏义宫,李世民登极前的潜邸,位于宫城西北角。李世民初居承乾殿,在此出生的长子因取名叫“李承乾”。承乾殿与李元吉的武德殿一西一东,分据太极宫两侧,比邻权力中枢。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剪灭窦建德、收服王世充,功高震主,李渊担心若不加制衡,天下将只知秦王、不知太子,甚至担心李世民会威胁自己的皇权。于是“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宏义宫)以居之”。令李世民搬离承乾殿,迁往宏义宫。宏义宫偏陬冷僻,与秦王身份殊不相匹。另赐府邸名为嘉奖,实际上李渊是用一种近于折辱的方式将李世民逐离权力核心,同时相当于提醒亲近李世民的臣工:“莫忘了大唐之主是谁!”宏义宫配套设施简陋,李世民在此蜷居四年,也算卧薪尝胆。玄武门事件后,李渊逊位为太上皇,被迫把宫城让给李世民,而风水轮流转,李渊则迁入了宏义宫。史书说:“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据此说法,李渊搬进宏义宫是因为喜欢那里的山林胜景,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李渊迁居不久,监察御史马周就上疏太宗,指出该宫简陋破旧,不适合太上皇颐养,请求太宗修缮扩建。所以,李渊迁入宏义宫,很可能是出自李世民的刻意安排。让父皇住进自己受辱的旧居,很难说李世民没有报复之意。

[2]当乳:正值繁殖期。

[3]中网而止:半途收网。

◎铁勒骏马

骨利干国觐献百匹良马,其中十匹尤为神骏。有一匹马,皇上赐名“决波输”,此马后蹄长有骨突,能连跨三门而无妨,尤为皇上钟爱。旧隋宫廷府库遗留下一只玉雕的猿猴配饰,猿猴两臂相连成环状,反背在身后,侍臣取了挂在马辔头上作为装饰。一次,皇上乘此马与侍臣出游,瞥见这个形似囚犯的玉猿,一阵厌恶,挥鞭将其击碎。

骨利干国 [1] 献马百疋 [2] ,十疋尤骏,上为制名。决波输 [3] 者,近后足有距 [4] ,走历门三限不踬 [5] ,上尤惜之。隋内库有交臂 [6] 玉猿,二臂相贯如连环。将表其辔。上后尝骑与侍臣游,恶其饰,以鞭击碎之(一曰文皇御制十骏名)。


[1]骨利干国:铁勒诸部之一,聚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所产良马,头似骆驼,筋骨壮大,日行数百里。骨利干可能是铁勒诸部最北的一支,其地昼长夜短,当地人吃晚饭,煮羊骨汤,日落开始煮,等煮好时,东方已明。

[2]疋:通“匹”。

[3]决波输:骨利干献马一事,亦见两唐书,据载,这十匹骏马各有名号,其他九匹分别名曰“腾霜白”“皎雪骢”“凝霜骢”“悬光骢”“飞霞骠”“发电赤”“流金騧”“翔麟紫”“奔虹赤”。

[4]距:鸟类跗跖骨后方突出的骨棍,外面包覆皮肤衍生的角质鞘,普遍见于鸡形目,尤以雄鸟发达,结构和功能类似牛、羊的洞角,是雄鸟繁殖期争夺配偶的武器。此处指马蹄后侧有突起之骨。

[5]走历门三限不踬:限,门槛;踬,绊倒。连跨三个门槛不会踢到(门槛)。

[6]交臂:反背着手。

距(译注者绘制)

◎白鹊巢

贞观年间,有白鹊在寝殿前槐树上筑巢,相连如腰鼓状,群臣跳起欢快的舞蹈,齐声称贺:“皇上大喜!”太宗道:“瞧你们那点记性,我先前曾笑隋炀帝喜欢听祥瑞之辞,都忘了?朝廷求贤得贤,那叫祥瑞,一个鸟窝有什么祥瑞可贺!”命拆毁鸟巢,白鹊放归野外。

贞观中,忽有白鹊构巢于寝殿 [1] 前槐树上。其巢合欢 [2] 如腰鼓,左右拜舞 [3] 称贺。上曰:“我尝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乃命毁其巢,鹊放于野外。


[1]寝殿:陵寝。中国人视死如生,帝王陵墓的地面建筑部分有仿照起居宫殿的前朝和后寝,有守灵人每日供奉衣食。所以“为先帝守灵”绝不是到陵墓旁住下就可以睡懒觉、晒太阳、混吃等死了,职责甚重,不容罔渎。

[2]合欢:相合、相连。

[3]拜舞:一种朝拜仪节,用舞蹈的方式表现对皇帝恩惠的欢喜。一群苍髯驼背的老头子在皇帝面前翩然起舞,有点刺眼。

◎高宗弄笔

贞观二年,玄武门之变后第三个年头,太宗第九个儿子李治出生了。

新添龙子,太宗心情大好,得空就往丽正殿跑。这天一进门,正看见小李治在扶床学步,伸着手咿咿呀呀乱抓,憨态可掬。唐代民间已经出现抓周这样的仪式了,李治有没有抓过周不大清楚,但做父皇的,总是希望儿子文韬武略,于是塞了支笔给李治。侍从们忙铺好纸张,陪同皇上煞有介事地瞧着李治一通乱画。太宗笑吟吟道:“来,给朕看看吾儿的大作。”侍臣呈上涂鸦,太宗看着看着,笑容突然凝住了。

纸上分明写了个“敕”字。

太宗急令焚毁,不许对外声张。

高宗初扶床 [1] ,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 [2] 字,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


[1]扶床:小儿学步。

[2]敕:《新唐书·百官志》:“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普天之下,能用“敕”之一字的,唯有天子一人。李治初生时,东宫之主是太子李承乾,在他之上,还有七位兄长,储君之位远远轮不到他。太宗深受夺嫡之苦,最不希望看见自己的儿子步武他当年后尘,阋墙残杀,因此“遽令焚之,不许传外”。然则世事每每出人意料。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四皇子魏王李泰日渐得宠,担心太宗易储,打算效法当年玄武门故事,谋反逼宫,事败,贬为庶人。太子被废,按照顺位,本该优先考虑李治的七个哥哥,但二皇子楚王李宽早薨;李承乾的主要对手,四皇子魏王李泰因“谋储”贬为顺阳王;五皇子齐王李佑在同年谋反,赐死;老六蜀王李愔昏暴无道,太宗骂他“禽兽不如”;老七蒋王李恽,出身低微;八皇子越王李贞固然不错,在太宗心里却没什么存在感。只剩三皇子吴王李恪,世人多以为贤,堪为李治劲敌。但李治生母长孙氏为正宫皇后,舅舅长孙无忌为凌烟阁首席;李恪这边,最有名的亲戚,是姥爷隋炀帝,高下之分一目了然。在长孙无忌力保下,九皇子李治最终一步登天,入主东宫。

◎牝鸡司晨

武则天出生时,母鸡报晓。武则天右手中指有根黑毛,逆时针卷曲成一个黑点,一拉尺余长。

则天初诞之夕,雌雉皆雊 [1] 。右手中指有黑毫,左旋如黑子,引之尺馀。


[1]雊[gòu]:鸡鸣。

◎檄文

初唐四杰有三人不得善终:王勃落水惊悸而死;卢照邻吃丹药吃得手足残废,不堪折磨,投水自尽;骆宾王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失踪。

中国孩童学习古诗,骆宾王是他们最早接触的诗人之一。骆宾王的名字取自《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观察国势,以辅佐君王。后来,他果然用生命诠释了“宾王”二字。

今人认识骆宾王,多缘于启蒙诗《咏鹅》。其实他最得意之作,乃是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得声光奕奕,字字如刀,历来将之与王勃《滕王阁序》相提并论,气势之雄壮,连声讨的对象武则天本人见了,亦激赏不已。

《酉阳杂俎》记录道:

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文,极言武周之罪。武则天阅看此文,读至“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一句,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怫然申斥宰相:“你怎能错失这样的人才!”

此事亦见《新唐书》。武则天度量着实不凡,面对通篇痛骂自己的文章,首先想到的不是“不将这狂徒碎尸万段,难解朕心头之恨!”而是“如此人才不为我所用,真是可惜!”

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 [1] ,狐媚偏能惑主 [2] ”,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3] ”,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1]蛾眉不肯让人:原文是“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指武则天残害王皇后和萧淑妃事。武媚娘与李治有旧,彼时高宗正宫王皇后无子,萧淑妃得宠,王皇后遂引武则天入宫,以分宠萧妃。武则天入宫后,尽心侍奉皇后,颇得皇后欢心,晋封昭仪。不久,武则天诞下一女,闷死后嫁祸给皇后。李治勃然大怒,就此有了废后之意,对武则天则不免歉疚,恩宠日隆。皇后忧心废立,又斗不过武则天,只好求助于巫术,不料又被皇上得知。王皇后和萧淑妃因此俱被贬为庶人,囚入别院,武则天得偿所愿,母仪天下。但李治心软,忍不住到冷宫探望,见昔日后、妃囚身于暗无天日的斗室之中,不禁恻然,打算救二人出来。立时便有人密报武则天,武氏令人拖出废后、萧妃,脊杖一百,打个半死,接着效法西汉吕后的“人彘”之刑,砍掉二人四肢投入酒瓮,厉声道:“令此二妪骨醉!”二人挣扎数日而死。

[2]狐媚偏能惑主:原文是“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借古事讽喻武则天后宫争宠不择手段。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下》:楚怀王新得了位魏国美人,宠爱有加。王妃郑袖见大王如此钟爱这位美人,爱屋及乌,也对美人照料入微。楚王非常满意,美人也无比感激,视郑袖如亲人,无话不谈。一天,二人私语之际,郑袖突然道:“妹妹,你我二人情同骨肉,有件事我必须提醒你。大王虽爱极了你,可你却有一样,令大王不喜。”美人慌忙请教,郑袖道:“大王曾对我说,你哪里都好,就是鼻子不好看。以后妹妹面见大王,只要掩着鼻子,必能保宠幸不衰。”从此以后,美人每见楚王,必举袖掩鼻。楚王很奇怪,问郑袖:“为何近来美人见我,总是掩着鼻子?”郑袖推托不知,楚王一再盘诘,郑袖才小声道:“臣妾曾听美人说,大王身上恶臭不堪闻。”楚王大怒,命人割了美人的鼻子。

[3]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徐敬业起兵时,高宗刚刚下葬不到两个月,是为“一抔之土未干”;中宗李显初即位,旋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是为“六尺之孤安在”。

◎猎手李显

唐中宗景龙年间,皇上带着学士们狩猎,队列呈“吐陪”阵型,前方后圆。空中正有两头大雕盘旋,李显动动嘴巴,似乎想说:“取朕弓箭!看朕射雕!”但毕竟没这个本事,不敢说出口。一旁扈猎的五坊随从惯会察言观色,请缨道:“微臣请求捕拿此雕献给陛下。”李显准了,随从将死鼠连同网子系在风筝上,乘风放上天,名曰“钓雕”。两头大雕瞧见老鼠居然飞到天上来了,虽然发懵,毕竟没有放过送上门美食的道理,振翅扑击,一头扎入罗网。李显见了这捕雕的法子,大感有趣,忍不住跃跃欲试。突然,有野兔窜到御马之前,李显手疾眼快,一挝将兔子打死。一生都活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里,李显从来只有扮演猎物的份儿,此时,武则天已经离世,他终于得以解脱,尝到了做猎手的味道。这番击毙一只兔子,李显不由得顾盼自豪起来,问左右:“朕的身手怎样?”群臣高呼:“万岁!皇上一击就打死了小白兔,真是英明神武!”

中宗景龙 [1] 中,召学士 [2] 赐猎,作吐陪 [3] 行,前方后圆也。有二大雕,上仰望之。有放挫啼 [4] 曰:“臣能取之。”乃悬死鼠于鸢 [5] 足,联其目,放而钓焉。二雕果击于鸢盘。狡兔起前,上举挝 [6] 击毙之。帝称那庚 [7] ,从臣皆呼万岁。


[1]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年。

[2]学士:文学侍从之臣,掌典礼、编纂、撰述、修史之事。唐中宗景龙二年,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学士、直学士,由官员中选文人学者兼任,以宰相兼领大学士,五品以上官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玄宗开元以后又置翰林学士,掌内廷制诏。

[3]吐陪:结合后文,“吐陪”可能是一种队列阵型。

[4]放挫啼:养鹰人。

[5]鸢:风筝。

[6]挝:一种奇形兵器,柄端为一人手,成爪形,或成拳形而骈伸两指,拳中握有一笔。《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一高手李存孝,所使就是一条“毕燕挝”。

[7]那庚:唐朝长安方言,意思是“怎么样”“如何”。

挝(译注者绘制)

◎节日福利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唐中宗李显可谓命运多蹇,他生命中大半时光是在母亲阴影下战战兢兢度过的。他忘不了在他十岁那年,大哥李弘不明不白地死在东宫,更忘不了才华横溢的二哥李贤被褫夺一切,贬为庶民,惨死西蜀。安全感极度匮乏的李显一经即位,就迫不及待地培植势力,妄图对抗强大的母亲,于是,仅仅五十五天后,他就被母亲踢下龙椅,逐离长安,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软禁生涯。十四年间,李显每天提心吊胆,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步上兄长后尘,《旧唐书》说:“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无期刑徒尚可企盼减刑,李显则完全看不到希望,他活着便是煎熬。

长期恐惧、抑郁,对李显影响很大。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李显重见天日,从死囚一跃而为皇帝,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但小心翼翼、小家子气的作风已然深深植入骨髓,在给朝臣发放节日福利这件小事上,李显的行事就相当莫名其妙,《酉阳杂俎》载道:

三月初三,上巳节,皇帝给每个大臣发了一个柳树枝圈圈,说带着能避毒虫。

寒食节,皇帝又给大臣们发了个用草和彩色布条塞成的蹴鞠。补考《景龙文馆记》,发现寒食节的福利其实不止蹴鞠,另有糖粥、雕花的鸡蛋,等等。

立春,一度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天朝廷的福利是叫作“彩花树”的东西。

腊八节,北门学士们能得到碧玉镂雕小瓶盛装的唇膏,以及美白保湿滋润精油一套,保护他们的皮肤不虞在长安凛冽的寒风中皴裂,相当贴心,北门学士的特殊待遇让其他官员羡慕不已。

三月三日 [1] ,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 [2] 毒。

寒食日,赐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 [3]

立春日,赐侍臣彩花树 [4]

腊日 [5] ,赐北门学士 [6] 口脂、蜡脂 [7] ,盛以碧镂牙筒。


[1]三月三日:上巳节,传说是黄帝生日,官民皆至水边举行祭礼、沐浴、曲水流觞,谓之“祓禊”[fúxì]。

[2]虿毒:虿,蝎子,此处泛指毒虫。

[3]帖彩球,绣草宣台:帖彩球即蹴鞠,绣草宣台指蹴鞠的材料。唐《初学记》:“刘向《别录》: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案,鞠与毬同,古人蹋蹴以为戏也。”

[4]彩花树: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唐中宗景龙中,立春日出剪彩花。”彩花即剪纸花,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五代剪纸花。

[5]腊日:腊八。

[6]北门学士:武则天尤其重视削弱门阀、加强皇权,从高宗在位的乾封年间(666—668年)起,着手召集一批出身寒微的人才,入翰林院修史、撰著,并秘密参决政事,以分宰相之权。按照唐朝皇城建筑布局,三省六部等内阁中枢位置普遍在皇城、宫城南部,称“南衙”;这批特招学士们办公之所在宫城北部。退朝后,一般朝臣向南行,学士则向北,由北门入,故称“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由武则天一手擢拔,也成为她后来临朝称制的政治班底。

[7]口脂、蜡脂:孙思邈《千金方》记有当时唇膏的做法:二两熟朱砂、半斤紫草末、二两丁香、二两麝香,同甲煎香(甲香、沉香、麝香、花瓣等配制的复合香料)和匀,收贮匣内即可,制作讲究。据《新唐书·百官志》,宫廷尚药局设有“合口脂匠”一职,专为皇室供应唇膏。

◎金乌坠地

李显梦到几十头蝙蝠追杀金乌鸟,金乌不支坠地而死,猛然惊醒,急诏万回法师,万回奏道:“陛下,您这是快归天了。”次日,唐中宗李显离世。

上尝梦日(一作白)乌 [1] 飞,蝙蝠数十逐而堕地。惊觉,召万回僧 [2] 曰:“大家 [3] 即是上天时。”翌日而崩。


[1]日乌:三足乌,也叫“金乌”,传说中的神鸟,是日之精,住在太阳上。《楚辞》王逸注:“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比皆死,随其羽翼。”羿射落九日,九只三足乌随之而死。一说是西王母豢养的取食神鸟,与青鸟相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2]万回僧:万回,俗姓张,虢州(今河南灵宝)人。据说其兄久戍安西,父母忧思,万回朝往探视,暮持兄书返家,倏忽万里,乡人异之,因号万回。高宗时,得度为僧。武后诏入内道场,赐锦衣,号“法云公”。玄宗在藩,曾私谒万回,万回拊其背道:“五十年太平天子。”中宗晏驾次年(711年)坐化,世寿八十。

[3]大家:指皇上。

◎黄金蜗牛

唐睿宗李旦在皇家内库找到过一条四尺长的金鞭,形似盘龙,有多处虫咬之痕,柄部挂牌题名“象耳皮”。有识得此鞭者,说是隋宫旧物。早些年,睿宗还是冀王的时候,他的寝室墙上,被蜗牛爬出一个“天”字样黏液痕迹,清晰可见。那时,父皇高宗李治饱受风疾折磨,太子李弘监国,权柄已渐由武后掌握,李旦只是八皇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觊觎大位。少年李旦惶遽失措,奋力擦抹。擦掉没几天,痕迹又出现了。很多年后,命运像弹球机一样,把李旦撞进了原本遥不可及的皇位。想起前尘旧事,为感谢蜗牛示迹之恩,他命人雕铸了数百只金玉蜗牛,安放在佛道神像之前。

武则天育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英年猝死,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客死巴州,李旦是幼子。与草包三哥李显不同,李旦性子更接近父皇高宗李治,虽偏柔弱,但知好歹、明事理。史书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只是李旦谦恭过了头,一生两即帝位,三禅天下,似乎做皇帝是很为难的事情,每次有更合适人选,就忙不迭退让出来。他前后被母亲、嫂子、妹妹所制,父亲、母亲、兄长、侄子(唐殇帝)、儿子(唐玄宗)轮番登上御座。权力倾轧,亲情破碎,帝王之位于他,可能更像大梦一场。连绵的噩梦里,妻子杀丈夫,母亲杀骨肉,手足相残,姑侄互戗。他就在无休止的争斗中被各方势力利用,被亲人利用,扶上皇位,又逼他退位,天下人在背后鄙薄嘲笑。然而,他却活到了最后,从至亲的尸骸堆中站了起来,踏着满地血肉,用他文弱的肩膀,扛起一个盛世大唐。

睿宗尝阅内库,见一鞭,金色,长四尺,数节有虫啮处,状如盘龙,靶 [1] 上悬牙牌 [2] ,题“象耳皮”,或言隋宫库旧物也。上为冀王时 [3] ,寝斋壁上蜗迹成“天”字,上惧,遽扫之。经数日如初。及即位,雕玉铸黄金为蜗形,分置于释道像前。


[1]靶:靶通“把”,手柄。

[2]牙牌:象牙或骨角所制记事签牌。

[3]上为冀王时:总章二年(669年),八岁的李旦由豫王徙封冀王,十四岁封相王。

◎混血公主

唐玄宗在宫中曾自称“阿瞒”,又自称“鸦”。他与胡女曹野那姬育有一女,封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怀胎九月临盆,而“九月”犯了玄宗忌讳,公主遂不为父皇所喜,长大成人了,也迟迟不理会她的婚配问题。到了适婚年龄,反而令公主披上道服,打理宗庙香火。公主乳名叫“虫娘”,玄宗只叫她道姑。直到安史之乱,垂垂老矣的玄宗失去了往昔一切尊荣,大约才有所反思,意识到亲情可贵。一次,太子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向皇爷爷请安问好,玄宗指着陪侍一旁的寿安公主,对太子道:“你在东宫,甚有德名,这位虫娘是我女儿,你姑姑,至今未嫁,今后需你替她费心,给她个名号。”太子领命。后来太子以天下兵马大元帅,随唐肃宗在灵武领导平叛,记起皇爷爷的嘱咐,将公主指配给苏澄,食邑寿安。

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 [1] ,曹野那姬 [2] 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 [3] 。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虫娘,上呼为师娘 [4] 。为太上皇时,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名。”因指寿安,“虫娘为鸦女,汝后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武,遂令苏澄 [5] 尚之,封寿安焉。


[1]寿安公主:唐玄宗之女,曹野那姬怀胎九个月的早产儿,九月古称“玄月”,犯玄宗之讳,因此不为玄宗所喜。寿安公主可能是位混血儿,生母曹野那姬名字奇特,当非华夏族人。葛承雍《曹野那姬考》指出,曹野那姬出自“昭武九姓”的曹国,在粟特语中,曹野那姬意为“最喜欢的人”。盛唐市井十洲人,大批外国使臣、学生、商旅、奴隶长留中国,曹野那姬可能正是作为藩国贡物,从遥远的中亚进献入宫的。那么多精挑细选的妖媚胡姬,玄宗偏偏看上了这一位,可见其超凡魅力。而曹野那姬于各种史料、故事里默默无闻,说明不甚得宠。也许只是某次夜宴,兴致不错的玄宗临幸了她。但语言不通,不谙中华礼节,终究难以立足波诡云谲的后宫。

[2]出降:公主下嫁。

[3]小字:小名。

[4]师娘:女冠,女巫。

[5]苏澄:《新唐书》《唐语林》等作“苏发”。本书后文提到一位“医官苏澄”,事迹正在玄宗执政期间,不知是否是这位混血公主的驸马爷。

◎犹似梦里人

天宝年间,越南贡入奇香“瑞龙脑”,形如蝉蛹,据波斯人说,此香仅产于古龙脑树的枝节之处。尚方珍物,不可多得,因此后宫三千佳丽,玄宗只赐了杨贵妃十枚而已,其异香萦体,透彻十步之遥。

一个闲适的夏日,玄宗同大哥宁王对弈,贵妃抱着一只西域品种的小狗立在枰边观局,乐师贺怀智弹琵琶于侧。皇上棋力不支,眼看这局要输,贵妃怀里的小狗儿突然蹿上棋枰,满盘皆乱,皇上大笑。风吹起贵妃领巾,搭在了乐师贺怀智幞头上,良久方落。席散,乐师贺怀智回到家里,觉得身上有股不寻常的香气,乃珍而重之,将幞头藏入锦囊。

安史之乱,唐玄宗弃京奔蜀。待长安复克,回到宫中,名声、权力、爱情,已灰飞烟灭,物是人非。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独居兴庆宫,望着离离秋草,满阶落叶,追思贵妃不已。老臣贺怀智见得此状,献上所藏锦囊,具奏当日情形。玄宗颤颤巍巍打开,瞬间老泪纵横:“这……这是瑞龙脑的香气啊!”

天宝末,交趾 [1] 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 [2] 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 [3] 棋,令贺怀智 [4] 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 [5] 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 [6] 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它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1]交趾: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在其地设交趾郡。唐时,交趾隶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内。

[2]龙脑:即冰片,又叫瑞脑、龙脑香、婆律膏香,是龙脑香树的树脂,可入药。

[3]亲王:指宁王李宪,本是唐睿宗李旦长子,因唐隆政变,李隆基有拥立之功,故主动让储,后极得玄宗礼遇,死后追谥“让皇帝”。

[4]贺怀智:玄宗朝宫廷乐师。

[5]康国猧[wō]子:康国,汉代称“康居”,昭武九姓之一,故地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北。猧子,某种小型宠物狗。

[6]巾:幞头,包头软巾。在幞头之前,中华男子只用一块幅巾包着头。北周武帝觉得大家头上戴的东西乱七八糟没规矩,定制出统一样式,裁幅巾出四脚,两脚垂脑后,两脚反系头上,称“折上巾”,唐代流行。后来加入了帽身骨架,使帽顶高耸而坚硬;又加入展角,使帽翅平展,变成乌纱帽。

龙脑香属植物的叶、花及翅果(原图载英国植物学家威廉·罗克斯堡《科罗曼德海岸植物图谱》)

戴软脚幞头的唐高祖李渊

◎安禄山的生辰礼

安禄山恩宠莫比,天宝十载生辰之日,玄宗、杨贵妃大加赏赐,为他贺寿。所赐之物,包括食品、服饰、家具、餐具,等等,镶金嵌银,极尽奢华:

桑落酒、大尾巴羊肉干、马奶酪、两支乐队、野猪肉寿司、鲫鱼、鱼片刀具、滤后的清酒、大幅织锦、苏州织绣辟邪御魔符车篷的马车、余甘子药剂、辽东野鸡、五术汤、金石凌汤、药童、蒸梨;

平脱法嵌黄金的犀牛角餐匙和筷子、带隔断的金银平脱馄饨盘、金花狮子瓶、底足用平脱法镶花纹的盘子、熟丝织的绫罗靴、平脱法嵌黄金的大玛瑙盘子;

银平脱破方八角花鸟屏风、镂银铁锁、贴花的檀香木床、绿白平细靠垫、黄金饰紫色绸缎床帐、披金色鸾鸟纹紫色绯色罗绮的仪仗马队、锦鸡纹长袍、龙须草席;

银质镀金八斗容量酒瓮、银平脱五斗容量淘米勺、银线织锦筐、银笊篱、银平脱餐桌、极品漆器食盒。

另外贵妃还单独赏赐了金平脱玉质收纳盒、金平脱铁面碗。

安禄山恩宠莫比 [1] ,锡赍 [2] 无数。其所赐品目有:桑落酒 [3] 、阔尾羊窟利 [4] 、马酪、音声人两部 [5] 、野猪鲊 [6] 、鲫鱼并鲙手刀子 [7] 、清酒 [8] 、大锦、苏造真符宝舆 [9] 、余甘煎 [10] 、辽泽野鸡、五术汤 [11] 、金石凌汤一剂及药童昔贤子就宅煎 [12] 、蒸梨、金平脱犀头匙箸 [13] 、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花狮子瓶、平脱著足叠子 [14] 、熟线绫接靴、金大脑盘 [15] 、银平脱破觚八角花乌屏风 [16] 、银凿镂铁锁、帖白(一曰花)檀香床 [17] 、绿白平细背席 [18] 、绣鹅毛毡兼令瑶令光就宅张设 [19] 、金鸾紫罗绯罗立马 [20] 、宝鸡袍、龙须夹帖 [21] 、八斗金渡银酒瓮、银瓶平脱掏魁织锦筐 [22] 、银笊篱、银平脱食台盘、油画食藏 [23] ,又贵妃赐禄山金平脱装具玉合、金平脱铁面碗。


[1]安禄山恩宠莫比:据别史《安禄山事迹》,这次赏赐的时间是在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生日前后,且赏赐之物远多于《酉阳杂俎》所举。《资治通鉴》记载,赏赐除了上文罗列之器物外,玄宗特命有司在亲仁坊为安禄山新建豪宅,要求“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只要建得好,花多少钱都无所谓,足见“恩宠莫比”。

[2]锡赍:赏赐。

[3]桑落酒:北魏人刘白堕于桑树落叶之季(十月)酿造之酒,又名“鹤觞”,饮之即醉,经月不醒,酒劲极强。江湖流传一句话“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豪侠之辈刀头舔血不眨一下眼皮,然而提起喝桑落酒,大家就都敬谢不敏了。《洛阳伽蓝记》有个故事,说北魏青州刺史毛鸿宾,有一次出门碰上剪径强盗,盗匪们嚣狂之极,谅这官儿不敢妄动,径去搜他的行装,发现了好些桑落酒,“哟,还带着好酒呢。”强盗不识这酒,共饮一尽,顷刻间全部烂醉如泥,被一鼓成擒。

[4]阔尾羊窟利:窟利,一种肉干,属于胡食;阔尾羊窟利,就是大尾巴羊肉干。《朝野佥载》记,武则天有一次用膳,发现牛窟利上伏着条筷子长的蚰蜒,大为恶心,召尚食奉御(尚食局首座)张思恭问话。张思恭叩首请死,武则天道:“死罪就算了,你带上你手下的厨子,明儿收拾收拾去岭南吧,不用回来了。”

[5]音声人两部:两支乐队。

[6]野猪鲊:鲊指用盐或曲腌制的鱼类肉类,切碎,拌米粉、面粉而食。

[7]鲙手刀子:切鱼片的专用刀具。

[8]清酒:经过滤的酒。唐代尚未有蒸馏酒,日常所饮乃是酿造酒,有酒渣,需过滤而后饮。与清酒相对,未经过滤的,即是浊酒。

[9]苏造真符宝舆:苏州织绣辟邪御魔符车篷的马车。

[10]余甘煎:余甘子煎的药剂。

[11]五术汤:不详,或是“玉术汤”。

[12]金石凌汤一剂及药童昔贤子就宅煎:金石凌汤是处方药,成分含有黄金。皇上赐这道药,还顺便赠了药童。“昔贤子”,不详。就宅煎:到府上煎药。

[13]金平脱犀头匙箸:“平脱”是一种器物表面装饰工艺,金银薄片镂成花草、鸟兽、人物等图样,用胶粘在器物上,反复上漆,直至漆层掩盖金银,待漆干后,精细打磨,使金银色从漆面中脱露出来,而器物表面仍然平滑,叫做平脱。该工艺流行于唐代,五代后渐趋没落。“金平脱犀头匙箸”就是用平脱法嵌黄金的犀牛角餐匙和筷子。

[14]平脱著足叠子:底足用平脱法镶花纹的盘子。

[15]金大脑盘:据《安禄山事迹》,应是“金平脱大玛瑙盘”。

[16]银平脱破觚八角花乌屏风:据《安禄山事迹》应为“银平脱破方八角花鸟屏风”,长一丈,阔七尺。

[17]帖白(一曰花)檀香床:贴花的檀香木床。

[18]背席:靠垫。

[19]绣鹅毛毡兼令瑶令光就宅张设:《安禄山事迹》作“紫绸床帐兼黄金瑶光等并全两内帐设”。

[20]金鸾紫罗绯罗立马:立马即立仗马,也叫仪仗马,唐代曾用马作仪仗,排列于宫门外。李林甫当道时,讽谏官杜琎上书言事,被李罢黜,李警告其他官员:“今陛下圣明,咱们做臣子的,凡事顺着圣意就是了,乱提什么意见,非要给自己找麻烦?岂不见宫门外那些个立仗之马,只要终日一声不嘶,就能饱食刍豆;但凡叫唤一声,立即淘汰永不起用。马儿后悔啊,以后再也不乱叫了,还能让我回去吗?哈哈,怎么可能!所以你们管好自己的嘴巴,别没事瞎叫唤,否则,杜琎就是榜样!”从此言路塞绝。后世遂用“立仗之马”,比喻瞻前顾后而无所作为的官员。

[21]龙须夹帖:《安禄山事迹》作“龙须夹帖席”,龙须草编织的或龙须草纹样的席子。

[22]银瓶平脱掏魁织锦筐:《安禄山事迹》作“银平脱五斗淘饭魁”“银线织锦筐”。魁,长柄勺子。连淘米的勺子都要用平脱法镶银。

[23]油画食藏:光可鉴人的漆器食盒。

◎消失的女蜗墓

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突破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带着皇子皇孙、妃嫔公主,仓皇出走剑南。行至马嵬驿,六军哗变,斫碎杨国忠,逼玄宗缢杀杨贵妃。有观点分析,认为马嵬驿之变的幕后主使,正是跟随父皇一同出逃的太子李亨。皇室亲情,不可以常理度之,玄宗父子不和,已非一日。尤其当玄宗日益衰老,对于羽翼渐丰的太子,猜忌日深,为此屡下重手,将李亨的心腹,包括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名将王忠嗣、御史中丞韦坚,或杀或贬,大事裁抑,甚至勒令李亨废掉太子妃,送结发妻子出家为尼。李亨受尽打压,眼看着自己的人一个个倒下,他只能堪堪自保,根本无力抗争,对父皇的“制衡之术”怎能不寒心。

安史之乱,是社稷浩劫,对于李亨却是翻盘良机。有史家推测,逃亡队伍行至马嵬驿时,李亨密会禁军统领陈玄礼,煽动禁军制造兵变,打算借禁军之怒,弑玄宗而自立。但玄宗杀掉杨贵妃后,禁军怒气平息,表示继续效忠玄宗,李亨弑父之计未遂。

如果此时李亨继续追随玄宗入蜀,则自己的处境不会有所改善,威望、功业,一切无从谈起,甚至在父皇制约下,储君之位也随时有倾覆之虞。他必须作出选择,南下偷生,还是回到战火连天的北方,接收权力。按照正史的记载,玄宗入蜀决心已定,百姓只好遮道请求太子留下,李亨无法前行,心腹们也苦苦规劝,他才勉为其难离开父皇。这份记载很可能出自史官曲笔粉饰,倘若马嵬驿之变果真由李亨筹划,那么他一定早已谋断:若弑君成功,则顺理成章即位称帝。即使未能掀翻父皇,玄宗入蜀避祸,等于抛弃了天下人,民心、军心也必将为留下抗战的自己所得。后来他称帝灵武,遥奉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收到消息,果然无可奈何,只有默许。从父子分道扬镳的那一刻起,权位之争的形势,已彻底逆转。

李亨曾遥领朔方大节度使,其地尚有些根基,于是向朔方进发。途中遭遇潼关败兵,双方不明就里,一场恶战,折损极多。又遇渭水桥断,骑兵只能选浅处涉水渡河,步兵无法横渡,惨遭抛弃。行军路线距叛军一度不足百里,风声鹤唳,器械委弃,军卒离散,狼狈之极。

《酉阳杂俎》所录之事,就发生在这趟行程中:

太子李亨抵达灵武前,驻军于驿站。黄昏时分,有个身形高大的女人,拿着两条鲤鱼出现在军营门前,高声叫嚷:“皇帝在哪里!”军士都以为是个疯婆子,禀报李亨。李亨悄悄观察这女人举止,见她嚷嚷完了,就站在大树下,令军士上前盘问,军士赫然发现女人两臂长满了鳞片。俄而天色转黑,女人隐没于树影里,不知所踪。

几天后,李亨抵达灵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就此接管帝国极权,领导平叛。次年九月底,肃宗引回纥兵为助收复长安。一日,虢州刺史王奇光奏禀:“天宝十三载某日,虢州大雨,发生黑昼,境内女娲墓离奇消失。本月初一,黄河沿岸居民于睡梦中被巨大的风雷声惊醒,破晓时分,目睹女娲墓从地下破土涌出,墓丘上新长出两株大柳树,树下有巨石。”奏本另附一张女娲墓的临摹。肃宗遣祭祀官赴其地祭祀,祭祀官抵达,又一次见到了胳膊上长着鳞片的女人。时人传说,这女人就是女娲化身。

肃宗将至灵武 [1] 一驿,黄昏,有妇人长大,携双鲤 [2] 咤于营门曰:“皇帝何在?”众谓风狂 [3] ,遽白上,潜视举止。妇人言已,止大树下。军人有逼视,见其臂上有鳞。俄天黑,失所在。及上即位,归京阙,虢州 [4] 刺史王奇光奏女娲坟云:“天宝十三载,大雨,晦冥忽沉。今月一日夜,河上有人觉风雷声,晓见其坟涌出,上生双柳树,高丈余,下有巨石。”兼画图进。上初克复,使祝史 [5] 就其所祭之。至是而见,众疑向妇人其神也。


[1]灵武:今宁夏银川灵武市。

[2]双鲤:喻指玄宗和肃宗二帝。

[3]风狂:疯狂。

[4]虢州:今河南灵宝一带。关于女娲墓的位置,历来存在争议,陕西骊山、山西风陵渡、河南灵宝等处均有女娲墓。这也难怪,且不说世上究竟是否有过女娲,就算是有,神灵不死不灭,焉得坟茔?

[5]祝史:掌祭祀之官。

◎镇国奇宝

唐代宗即位当日,祥云升腾,天子之气环日。几天前,楚州进献十二件定国宝物,肃宗诏令太子李豫监国。诏书写道:“天降奇宝,楚州进献,神明昭示兴旺之兆,宝玉并陈定妖灾之气。”

不久以前,楚州有个法号真如的尼姑,被接往天界。天帝言下界有灾,因授十二件宝以镇之。楚州刺史崔侁具表奏闻。这十二件宝物,第一件“玄黄”,形如朝笏,长八寸,有孔,能消解人间战乱瘟疫;第二件“玉鸡”,质如白玉,羽毛纹理清晰可见,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将自行出现;第三件“谷璧”,质如白玉,璧上有谷粒状突起,毫无人工雕琢痕迹,天子得之,五谷丰稔;第四件“西王母白玉环”,王者得此,万国归附;第六件“如意珠”,有鸡蛋大小;第七件“红靺鞨”,大如栗子;第八件“琅玕珠”,两枚,稍大于寻常珠子,其中之一直径超过一寸三分;第九件“玉珏”,形如玉环,而有四分之一的开口;第十件“玉印”,大如半掌,印深处可见鹿形纹理;第十一件“皇后采桑钩”,细如筷子,末梢弯曲成钩;第十二件“雷公石”,状如斧头,没有孔。诸宝置于日下,白气连天。

代宗即位日,庆云 [1] 见,黄气 [2] 抱日。初,楚州 [3] 献定国宝一十二 [4] ,乃诏上监国。诏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神明生历数 [5] 之符,合璧定妖灾之气。”初,楚州有尼真如,忽有人接去天上。天帝言下方有灾,令此宝镇之,其数十二。楚州刺史崔侁表献焉。一曰玄黄,形如笏 [6] ,长八寸,有孔。辟人间兵疫。二曰玉鸡,毛白玉也 [7] 。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三曰穀璧,白玉也。如粟粒,无雕镌之迹。王者得之,五穀丰熟。四曰西王母白环 [8] ,二枚。所在处,外国归服。五曰(阙名) [9] 。六曰如意宝珠,大如鸡卵。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八曰琅玕珠,二枚,逾常珠,有逾径一寸三分。九曰玉块,形如玉环,四分缺一。十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形,啗入印中。十一曰皇后采桑钩,细如箸,屈其末。十二曰雷公石,斧形,无孔。诸宝置之日中,皆白气连天。


[1]庆云:太平祥瑞之云。

[2]黄气:黄色云气,古以为天子之气。

[3]楚州:今江苏淮安。

[4]定国宝一十二:两唐书、《杜阳杂编》等皆记为十三件宝物,其中有一件名称遗失,可能是《酉阳杂俎》“十二”之数的由来。

[5]历数:帝王代天理民之顺序,也指帝王、气数更迭次序。

[6]笏:大臣上朝所执的手板,多为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备忘。

[7]毛白玉也:有脱文,《太平广记》引《杜阳杂编》作“毛文悉备,白玉也”,指白玉鸡毛羽、纹理毕肖。

[8]西王母白环:《尚书大传》《大戴礼记》《竹书纪年》等有“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环玉珏”的记载。《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西王母是为上古西方部族,后世演为神灵。

[9]五曰(阙名):据《唐书》,这件宝物应名为“碧色宝”。 FksrcJqLaC+VfGD+WPf1G7cVx3NX2kvvwAn9zNkOIVWZXHiV7+og1b6YAJ/HpX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