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朝前期,吐蕃势大,频繁进犯大唐在西域的领土和属国,开元十年以降,两国攻防频易,战争不断。位于帝国西北的“河西道”以其绵长的边境线,承担着南御吐蕃、北捍突厥(突骑施)、西遏大食的重要边防任务。
河西道骑兵将领宋青春,作战悍不畏死,脾气暴躁,军中没人敢招惹,当然人缘也极坏。
这年吐蕃寇边,宋青春所部奉命作为前锋迎敌,那些向来跟宋青春不睦的军卒、武将们一个个幸灾乐祸,暗自咒骂:最好这混蛋被吐蕃人一刀杀了!
吐蕃人打仗极其猛悍,其阵法,前队死绝,后队才上,士卒以阵亡为荣,每战虽死不却。骑兵全身甲胄,只露出一双眼睛,有身披虎皮而大声咆哮者,气势喧天。宋青春浑若未见,他缓缓掣出一把兵刃,似剑而微曲,似刀而刃细,寒光青莹,那是一把钩。
鼓角声起,冲锋的命令下达,宋青春振臂高呼,当先跃马而出。吐蕃军士眼中突然现出惊惧之色,箭矢如雨,罩向大唐骑兵,宋青春毫不顾忌,直入敌阵,所到之处,方圆数丈之内血肉横飞,吐蕃溃不成军,唐军全胜。
这次战役,唐蕃几度交锋,宋青春皆冲杀在前。以凶悍著称的吐蕃人在宋青春冲锋时,竟然如同土鸡瓦狗,一触即溃,宋青春每战必掣钩在手,往来厮杀,斩首无数而还,他自己却毫发无损,被吐蕃人视作魔神般的存在深深忌惮,唐军这才倚为长城。
后来一次交战,吐蕃大败,唐军俘敌数千。军帅令翻译官讯问一个披虎皮的吐蕃勇士:“你们为什么伤不了宋青春?”吐蕃勇士面容扭曲,目露恐惧之色,说出一番唐军意想不到的话。
实际上,宋青春威名早已传遍吐蕃军营,吐蕃人呼为青龙将军,是吐蕃勇士最想斩杀的敌将。虎勇士自诩本部最强战力,极盼望能与青龙将军交手。然而等到交锋之际,他才发现,所有关于宋青春的传言都没有被夸大,反而言不尽意——那种震撼和恐惧,若非身临其境,道听途说怎能企及万一?千千万万唐军冲杀过来,在虎勇士眼里,天下地上,漫漫硝烟,只有一个宋青春,以及盘绕在他身周的巨大青龙!
青龙随着宋青春手中挥舞的奇形兵刃蜿蜒飞舞,吐蕃人触之立死,但唐军不受其扰,唐军甚至无法看见这条青龙的存在。吐蕃人惊恐失措,疯狂放箭,所有箭矢射到宋青春身周数尺,铮铮清吟,仿佛撞上一套巨大而无形的空气铠甲,全部自行崩开。虎勇士眼睁睁看着宋青春冲到面前,绝望地怒吼一声,擎起大刀,合身扑上,眼前一黑,等到醒来,已经沦为囚徒。
这番话传到了宋青春耳朵里,他才知道自己的兵刃不是凡物。
青龙钩威震河西多年,宋青春辞世后,被瓜州刺史李广琛得去。有时风雨过后,此钩光芒直透室外,烛照一丈,户牖不能遮挡。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闻知,屈尊求宝,表示愿拿其他宝物交换,李广琛不肯,赠诗婉拒道:“刻舟之剑寻化去,弹铗之恩恕难酬。”
开元中,河西 [1] 骑将宋青春,骁果 [2] 暴戾,为众所忌。及西戎岁犯边,青春每阵常运臂大呼,执馘 [3] 而旋,未尝中锋镝。西戎惮之,一军始赖焉。后吐蕃大北,获生口数千,军帅令译问衣大虫皮 [4] 者:“尔何不能害青春?”答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我为神助将军也。”青春乃知钩之有灵。青春死后,钩为瓜州 [5] 刺史李广琛所得,或风雨后,迸光出室,环烛方丈。哥舒镇西 [6] 知之,求易以它宝,广琛不与,因赠诗:“刻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 [7] 。”
[1]河西:河西道,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从陇右道划出,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766年)移治沙洲(今甘肃敦煌)。辖区包括凉州、肃州、甘州、瓜州、沙州、西州、伊州、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即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青海部分地区、新疆大部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附近中亚地区。安史之乱,吐蕃乘虚入侵,西北大片国土沦陷,河西道渐废。
[2]骁果:勇猛刚毅。
[3]馘[guó]:敌人左耳,或首级。因上阵斩敌,人头不好携带,故有割敌尸体之左耳代首级以计数献功者。《字林》谓两者区别云:“聝”字,指割取左耳;“馘”字,指割取首级。
[4]衣大虫皮者:吐蕃、南诏、氐羌等族地崇拜虎图腾,以虎皮授予立有军功的勇士。樊绰《蛮书》载道:“(南诏)又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虎皮)。其次功,则胸前背后得披,而缺其袖。又以次功,则胸前得披,并缺其背。谓之‘大虫皮’,亦曰‘波罗皮’。”虎皮毕竟数量有限,战事连年,不敷支用,后来“大虫皮”演变为一种称号,授予中低阶武将和普通士兵。
[5]瓜州:今甘肃酒泉瓜州县。隋开皇三年,以酒泉、敦煌并为瓜州,唐高祖武德五年改称沙州,而另置瓜州。所以隋唐两代的瓜州并非一地。唐代瓜州盛产蜜瓜,瓜大而美,史书说“狐食其瓜,不见首尾”,言其瓜之大,能容纳整只狐狸。
[6]哥舒镇西:哥舒翰,突厥后裔,盛唐名将,以戍守西疆、防捍吐蕃知名,极得唐玄宗器重。天宝十二载任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年老病废,还居长安。安史之乱,起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守潼关。因杨国忠乱政,被迫弃守出击,大败降敌,未几被杀。
[7]弹铗[jiá]未酬恩:铗,剑。这句典出《战国策·齐策》:齐孟尝君养士三千,四方豪杰向风慕义,蚁聚其门。有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投奔孟尝君,欲寄食门下。孟尝君使人问:“你会什么?”冯谖说:“我什么也不会。”孟尝君还是让他留下了。孟尝君府上管事挺瞧不上像冯谖这种废人,给他划入最低待遇级别——食无鱼,出无车。冯谖天天弹剑嚷嚷:“呜呼,长剑空利,没有鱼吃,不如归去!”孟尝君听见了,吩咐给他调高一级,让他有鱼可吃。冯谖还不满意,又弹剑嚷嚷:“长剑空利,没有车坐,不如归去!”孟尝君大袖一摆:“给他配车,给他配车!”冯谖出入坐车,到处招摇,炫耀自己得孟尝君上宾之礼。没过两天,孟尝君又听见冯谖弹剑嚷嚷:“不发薪水,不能养家,不如归去!”他这么一嚷嚷,终于犯了整个孟尝集团众怒:你一个吃闲饭的,有点自知之明罢,还真蹬鼻子上脸了!孟尝君说:“哎呀算了算了,定期给他家里送吃的,连他的家人一起养活了就是。”孟尝君封地在薛,薛地百姓要向他输纳租税,有暂时交不出的,就打了欠条欠着。孟尝君需要有人下去收债,冯谖接了收债任务,集合了所有债户,当着他们面把欠条烧了。回去交差,孟尝君问:“债收完啦?收回的钱,你替我买了啥?”冯谖说:“买了义。”接着交代了焚券经过,说:“我看你家里什么都不缺,于是为君市义。”孟尝君气得要命,但毕竟自己许他便宜行事在先,不能处分他。一年后,孟尝君与齐王反目,下野回到薛地,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始悟“市义”的价值。冯谖趁机献上“狡兔三窟”之计,为孟尝君谋事魏国,魏王大喜,虚相位以待。齐王闻而大惊,忙重金厚礼召返孟尝君,孟尝君权位尽复。《战国策》说“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这就是“弹铗酬恩”。“刻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的意思是,这把剑(青龙钩)没什么好的,何必刻舟相求?大人(哥舒翰)的恩情,请恕下官此番不能报答了。
郑云逵少年时代蓄得一口宝剑,剑柄龟鳞,剑格若星,时而自鸣。当时郑云逵住在乡下,一日天朗气清,他在庭院闲坐,横剑膝上把玩。庭中树梢忽然一抖,“簌”地跳下个人来,朱衣紫绶,头发蜷曲,手持一把长剑,身周黑气腾绕,有若重雾。
郑云逵胆气甚豪,不惊不避,只当作没看见。那人气势汹汹,粗声喝道:“喂,我是天上的神仙,知道阁下藏有宝剑,借来一观。”
郑云逵道:“甚么宝剑,凡铁而已,入不得阁下法眼,神仙怎么会稀罕这玩意儿?”那人神态倨傲,威胁恐吓,一定要看。三言两语,惹恼了郑云逵,他觑准那人稍稍疏虞的瞬间,暴起挥剑横削,只觉剑锋所触,不类血肉,好像斫入了烟雾一般,朱衣人闷哼一声,倏然不见。俄而半空坠下一团黑气,委顿当庭,数日方散。
郑云逵 [1] 少时,得一剑,鳞铗 [2] 星镡 [3] ,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衣朱紫 [4] ,虬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不堪君玩。上界岂藉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便良久,疾起斫之,不中,忽坠黑气着地,数日方散。
[1]郑云逵:《新唐书》作“郑云达”,河南荥阳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唐德宗朝叛臣朱滔的女婿。朱滔谋逆,郑云逵规劝不听,于是抛弃妻子投诚长安,擢谏议大夫,官至刑部、兵部侍郎,御史中丞,京兆尹。郑氏父子俱有烈胆,父亲郑昈,原是一介县尉,州刺史改任,路过其境,遇到强贼劫夺,郑昈一剑伏群盗,杀了六七人救出刺史。有人送了郑云逵一栋豪宅,郑云逵觉得父亲旧居过于逼仄,拿来孝敬父亲,郑昈问:“哪来的?”郑云逵说:“人家送的。”郑昈瞠目良久,厉声道:“此汝屋也,吾死不入!”后来濒死弥留之际,郑云逵又打算接郑昈过来,到了豪宅门口,郑昈伸脚撑着门槛,死活不肯进去,终于殓于旧居。郑云逵的弟弟则啸聚山林,结徒剽劫,乃是黑道大豪。
[2]铗:此处指剑柄。
[3]镡[xín]:剑柄下端与剑身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起护手作用的条形部分,又作剑格、剑口、剑鐶、剑珥、剑鼻。
[4]朱紫:指官贵服饰。
挖藕不是轻松工作,藕质嫩脆,没有经验技术,极易挖断,断藕氧化变黑,便卖不得善价了。职业挖藕人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采藕最好是在入秋以后,一直到来年初春,冰凉刺骨的湖水,让寻藕挖藕加倍辛苦。
成式的熟人温介讲述过这样的事:
唐代宗大历年间,江苏高邮,一个叫张存的挖藕人泥塘踏藕时,偶然发现一枚硕大的旱藕藕尖,仅露出淤泥的部分,就有成人臂膀粗细。张存大为兴奋,他大声招呼伙伴来看,大家都称奇怪:这东西挖出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众人七手八脚并力开挖,却越挖越惊诧,越挖越害怕,挖到足有两丈深的大坑之中,高高矗立着半节两人无法合抱的庞然巨藕!
没人肯继续挖下去,张存偏不信邪,抄刀便砍,脆嫩的藕身上砍开个大口子。青光一闪,只见雪白的藕芯中藏着一柄短剑,色作靛青,样式高古,没开剑刃。张存取得此剑,倒也没把它当作宝贝。
巨藕藏剑,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后来,城里有人出十捆柴将剑换走。巨藕无丝,终究没人知道那藕到底有多大,也没人知道那把剑为何会生在藕身之中。
成式相识温介云:“大历中,高邮百姓张存,以踏藕 [1] 为业。尝于陂 [2] 中见旱藕,梢大如臂,遂并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色青无刃,存不之宝。邑人有知者,以十束薪获焉。其藕无丝。”
[1]踏藕:收获藕时,人入水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将藕挑出,也叫踩藕,至今沿用。
[2]陂[bēi]:陂塘,小型人工水库,承担蓄水、灌溉、防洪防涝、养殖功能。陂塘水利,兴起于先秦,《诗经·陈风·泽陂》就是一个失恋青年蹲在陂塘边上,看着荷花飘摇所咏情书:“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后世,尤其汉唐两代,在官方大力扶持下,全国多建陂塘工程,极大地支持了农业发展。
唐宪宗元和末年,江苏泰州夏侯乙家庭院前生了一株百合花,比寻常百合大出数倍,夏侯乙觉得奇怪,把花刨了,挖出十三具石盒,每盒藏有一方铜镜,其中第七个匣子的铜镜光亮无损,置于阳光下,投射出一个直径丈许的光圈。剩下的镜子没什么奇处。
元和末,海陵 [1] 夏侯乙庭前生百合花,大于常数倍,异之。因发其下,得甓 [2] 匣十三重,各匣一镜。第七者光不蚀 [3] ,照日光环一丈,其余规铜而已。
[1]海陵:今江苏泰州海陵区。
[2]甓[pì]:砖。
[3]光不蚀:光亮无损。
高瑀任忠武节度使时,麾下有个姓田的军将经营公廨钱不利,把政府的本钱赔了几百万,高瑀即令田军将回蔡州领罪。走到离州三百里,遇上了高瑀派来缉拿问讯的人,被就地看管起来。
田军将忧急焦躁,想不出什么解决的法子,大伙儿倒念着同僚之情,为他摆酒开解。酒席上宾客十余人,其中一个隐士,自称皇甫玄真,白衣胜雪,丰神清隽,洒然有出尘之姿。席间诸人皆好言劝慰田军将,但都拿不出实质主意,唯有皇甫玄真微笑道:“小事一桩,不难解决。”席散之后,皇甫玄真对田军将道:“我昔日游历东海,曾觅得两件宝物,足以解君此难。”田军将又惊又喜,欲待继续请教,皇甫玄真却不肯明言,只说事不宜迟,他需得马上赶往蔡州面见节度使。田军将称谢不已,就要替他准备车马,皇甫玄真一概不要,徒步而去,倏忽无踪。
当天晚上,皇甫玄真抵达蔡州,在旅舍住下,次日一早谒见高瑀。高瑀见此人风姿卓绝,不禁心折,好生礼待。皇甫玄真道:“玄真此来,是为替田军将求情,请尚书大人饶他一命。”高瑀道:“田军将所欠乃是朝廷资产,并非高某的私财,国有国法,请恕高某无能为力。”皇甫玄真请屏退左右,道:“向日在下远游新罗国,偶得一枚巾帻,穿戴起来,尘埃不能近身,玄真愿奉献此宝,为田军将赎罪。”说着取出一展头巾交给高瑀,头巾才一入手,高瑀但觉遍体凉爽,惊道:“当真是无价之宝!此宝绝非我等人臣可以僭用,田军将赳赳武夫,一条性命,哪值得上此宝价值。”皇甫玄真笑笑,请高瑀试戴。
第二日,高瑀戴着辟尘巾专程到城外设宴。时值旱季,马匹跑过,道路尘土飞扬。一行人到了城外,高瑀察看坐骑,整匹马毛色发亮,居然一点灰尘都没沾,而且连左右侍从身上也都干干净净,点尘不染。忠武军监军见了,啧啧称奇,问高瑀:“我等皆满身尘土狼狈不堪,为何只高尚书身无纤尘?”那时监军权力极大,又与朝中宦官集团表里相关,高瑀虽为一镇统帅,对监军也不能不畏忌三分,不敢有所隐瞒,说了皇甫玄真的事情。监军当即让高瑀引见。
见了皇甫玄真,监军阴阳怪气道:“道长是眼里只有尚书大人呢,还是不知去我监军府的路?既请不到道长法驾,我只好亲自过来了。道长还有什么宝物给我等开开眼界?”皇甫玄真解释了求见高瑀是为田军将的事情。又说现在只剩下一枚金针,亦可辟尘,但效力较辟尘巾稍弱,监军大喜,改颜拜请道:“无妨无妨,有此足矣!”皇甫玄真从自己发髻上拔下一枚金针,约有缝衣针尺寸,监军忙接过来插在自己头上,到尘土中骤马奔驰一阵,只有马尾沾脏了些,自己身上净爽如初,相当满意。自是高瑀和监军日日来拜访皇甫玄真,讨教些道术,一天傍晚,皇甫玄真忽然消失,不知到哪里去了。
高瑀 [1] 在蔡州,有军将田知回易 [2] 折欠数百万。回至外县,去州三百余里,高方令锢身 [3] 勘田。忧迫,计无所出,其类因为设酒食开解之。坐客十余,中有称处士 [4] 皇甫玄真 [5] 者,衣白若鹅羽,貌甚都雅 [6] 。众皆有宽勉之辞,皇但微笑曰:“此亦小事。”众散,乃独留,谓田曰:“予尝游海东,获二宝物,当为君解此难。”田谢之,请具车马,悉辞,行甚疾。其晚至州,舍于店中,遂晨谒高。高一见,不觉敬之。因请高曰:“玄真此来,特从尚书乞田性命。”高遽曰:“田欠官钱,非瑀私财,如何?”皇请避左右:“某于新罗获一巾子,辟尘,欲献此赎田。”即于怀内探出授高。高才执,已觉体中虚凉,惊曰:“此非人臣所有,且无价矣。田之性命,恐不足酬也。”皇甫请试之。翌日,因宴于郭外。时久旱,埃尘且甚。高顾视马尾鬣及左右驺卒 [7] 数人,并无纤尘。监军使觉,问高:“何事尚书独不尘坌?岂遇异人获至宝乎?”高不敢隐。监军不悦,固求见处士,高乃与俱往。监军戏曰:“道者独知有尚书乎?更有何宝,顾得一观。”皇甫具述救田之意,且言药出海东,今余一针,力弱不及巾,可令一身无尘。监军拜请曰:“获此足矣。”皇即于巾上抽与之。针金色,大如布针。监军乃劄 [8] 于巾试之,骤于尘中,尘唯及马鬃尾焉。高与监军日日礼谒,将讨其道要。一夕,忽失所在矣。
[1]高瑀:唐文宗朝忠武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刑部尚书,早年曾任蔡州刺史。本文说“特从尚书乞田性命”,高瑀任忠武节度使时,检校过工部尚书,则故事时间应该在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以后。
[2]知回易:为弥补经费不足,从北朝到隋唐,中央地方各政府机构设立“公廨本钱”制度,也就是官方经营的高利贷:中央财政拨款给各级政府机关作本钱,各府司自行委任官吏经营,该职务称“捉钱令史”,本文“知回易”即指捉钱令史。捉钱令史有时由流外商人充任,政府将本钱摊给一批商户,予以一些免税之类的优待,任其经营高利贷。这些商户身背任务,需要定时向政府返还利息,压力很大,常有经营不善连本钱也偿还不上而破产逃亡者,本文的田姓军将即属于该情况。那时朝廷很穷,公廨本钱制度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支付官员薪水、购买物资、修缮廨署。
[3]锢身:戴枷锁。
[4]处士:高洁不欲为官者。
[5]皇甫玄真:九华山道士赵知微的弟子,赵知微的事迹见载《三水小牍》,据说修道已臻“玄牝”。皇甫玄真得乃师真传,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奉师命下山赴京城采购西域药材,挂单的道观与《三水小牍》作者皇甫牧居所相近,因之结识。据皇甫牧说,皇甫玄真“棋格无敌”,同时精通黄白之术(炼金术)。
[6]都雅:美好娴雅。
[7]驺卒:牵马驾车的仆役。
[8]劄[zhā]:同“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