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所获取到的素材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有明确方向时的具体创作之中,也可以成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进行练习的基本元素,甚至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我们新的创作灵感。因此,我们在掌握社会观察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对积累的素材加以使用的方法。
学习练习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养成在社会观察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录的好习惯,以防止在事后出现遗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观察。在记录载体的选择上,我们大可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如手机、录音笔以及电脑。当我们发现了有价值的素材时,立刻利用录音笔,或打开手机的录音功能,用口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拍照或录像的方式直接进行捕捉。完成信息的采集后,我们就要通过电脑及时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也许一些直观素材的整理可以稍作延缓,但当下迸发的主观感受或是创作灵感等,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的,因此不仅要学会记录,更要做到及时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素材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内容,其中包括各种特征的人物形象、各种类型的情节点、相对完整的故事脉络及对事物的见解和看法。在练习中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打乱并进行重新组合。
练习的初步就是先尝试素材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随意搭配。我们可以选取两个通过不同途径记录下的人物形象,并为两个人物制造出一个合理相遇的理由,甚至是前史部分,同时还要在这两个人物之间,建立人物关系。人物的搭配组合练习中可以先从人物小传与故事大纲入手,随着创作能力的提升,故事的完善程度也要不断提升,直到可以从两个人物身上推演出最终的完整剧本。比如在叶伟民导演的《人在囧途》中,王宝强和徐峥所饰演的牛耿和李成功这对人物,一个是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另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公司老板,两个原本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在外界因素的迫使下,不得不相遇在回家的路上,并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这段人物关系也变得无法分割。正是因为影片为两人找到了相遇且必须纠葛在一起的理由,才最终促成了一条完整的叙事线。
在人物搭配练习熟练之后就可以开始情节点之间的搭配组合训练。这里涉及两种练习方法。第一种是利用人物实现两个情节点串联时的合理性,这一练习方法重在强化事件与人物之间的逻辑关联。我们可以在素材分类的工作基础上,挑选出具有组接可能的两个情节点,并从人物形象列表中选择能够适用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通过赋予人物以内因或外力,使人物的举动或决定成为两个情节点得以合理串联的根本,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剧本。第二种是通过编写新的情节点,完成串联。事件与事件之间是需要一定过渡的,我们随机选择出的两个情节点相对独立,若直接进行拼接难免逻辑牵强,第一种练习方法是借助人物实现过渡,这里则是通过完善事件发展过程加以串联。因此,在进行串联事件的编写时,我们需要准确找到两个相对独立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缺失部分进行补充。
在主题的搭配组合练习中,也有两个练习方法。首先是对同一个故事进行视角转换,寻找新的表达主题,并以此对原有故事进行调整。我们可以从素材库中选择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先选定一个视角,经过思考剖析后挖掘出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主题表意。随后开始切换至另一人物的视角,重新挖掘出潜在的主题表意,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调整,让调整后的故事能为新主题服务。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主要人物,观众也是以这一人物的视角来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将观看视角切换到另一个人物身上,会不会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又会衍生怎样的主题表意?在这一练习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找寻不同的观察视角与切入点,不断反复提炼主题。第二种是随机锁定一个主题表意,并从素材库中筛选出能够折射出这一主题思想的所有人物形象(关系)、事件与细节,并分别撰写故事。第一个练习方法是在强化我们深度挖掘主题的能力,而后一个方法则是在我们确定主题表意后,锻炼对主题进行表达与体现的能力。
课后作业
逐一完成亲历、亲见、亲闻中所有路径的社会观察报告,每条路径形成至少包含三个维度的成果。
根据社会观察报告成果,完成一次人物搭配组合练习,并撰写人物小传与故事大纲。
根据社会观察报告成果,锁定一个事件,挖掘出至少三个不同视角下的主题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