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婴幼儿(0~3 岁)的科学健身

一、婴儿(0~1 岁)的科学健身

(一)你家孩子的发育落后了吗?

【案例】 自从孩子出生,家长们就开始关注宝宝的发育问题,我家宝宝几个月就可以翻身了,我家宝宝几个月可以走路了……宝妈们相互讨论着,生怕自己的孩子发育落后。小明妈妈也是如此,坐完月子后她就经常与其他宝妈交流育儿经验。可是小明妈妈却很担心,因为她和小明爸爸的身高都不是很高,换句话说,孩子的身高基因可能并不是很好,小明妈妈开始犹豫需不需要寻医问诊,想通过其他方法改变一下小明的身高发育。

【点评】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婴儿的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都是青春期之前增长最快的阶段,所以宝妈们重视这个阶段是应该的。但是孩子的生长发育除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影响婴儿体格发育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宫内生长水平、内分泌、生长环境等。其中可变性大的主要是环境因素,因此可以通过科学健身提高其体格发育水平。通常来讲,运动发育分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精细运动两类:大运动发育可体现为 2 个月抬头、4 个月翻身、6 个月会坐、8 个月会爬、10 个月会站、周岁会走;精细运动体现为 3 个月玩手、5 个月抓自己的玩具、7 个月可以换手、周岁就会乱画,这个时候可以发掘一下小孩子做艺术家的潜质。婴儿在 1 岁内,自主运动的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可做被动操来实现运动效果。被动操有很多好处,能促进宝宝动作的发展,分别有适用于 1~6个月婴儿的婴儿被动操和适用于 6~12 个月婴儿的婴儿主被动操。长期坚持给宝宝做婴儿操,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促进宝宝动作发展,使宝宝动作变得更加灵敏,同时还可以促进宝宝神经心理的发展,使宝宝初步的无意识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分化,为有目的的协调动作和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小明妈妈应该通过科学运动来帮助小明健康成长,而不是只看重“遗传”这一个方面因素。另外,孩子的成长急不得,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切不可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孩子。

(二)科学健身对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大吗?

【案例】 年轻女士王某,在女儿出生后的第 15 天,晚上听见女儿有明显的喘息声,她以为女儿在“说梦话”,可是有哪个小孩出生 15 天就会说梦话呢!这可把王女士急坏了,于是带女儿去检查,在当地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新生儿喘息样呼吸。在儿童保健医生进行婴儿健康教育时,王女士了解到婴儿游泳对呼吸系统有改善作用,于是王女士在女儿 45 天时开始带她进行亲子游泳。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游泳健身计划,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多,王女士发现女儿的喘息样呼吸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几乎没有喘息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王女士还发现女儿的大运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女儿现在 1.5岁,协调能力、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同龄幼儿中都十分出色。常规儿童保健检查对女儿身材的评价也一直都是“匀称”,基本上是幼儿中的模板身材了。

【点评】 婴儿的科学运动可改善婴儿的体格发育水平。长期坚持科学的健身计划,对婴儿身高体重及身体匀称度的发育,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可帮助改善婴儿的呼吸系统发育,运动时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功能发育。研究表明,婴儿科学的活动可以显著改善其骨密度,为婴儿期乃至青春期的骨骼发育打下基础。此外,婴儿的科学健身运动可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在科学的健身计划中,婴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得到活动,既有全身“体操”,也有局部“拉伸”;既包括“大喘气”的大运动量运动,也包括“小热身”运动。这些活动和运动不仅能促进婴儿骨骼、肌肉的发育,也有利于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身体游戏可以发展婴儿身体运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对婴儿的灵活性、敏捷度、平衡感、肌肉系统的生长和控制、心肺的承受力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所以这样看来,科学健身对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很大。中国 1~3 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如表 1.1 所示。

中国 1~3 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三)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吗?

【案例】 阿舟出生于一线城市中的小康家庭,虽说不上是富二代,但家境也很不错。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再加上舟爸舟妈希望给阿舟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他们拼命工作。由于忙于工作,阿舟无人照料,因此舟爸舟妈就请了一位家政阿姨专门负责照顾阿舟的日常生活。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比较容易依赖他人。三岁前是建立亲子关系最关键的时期,然而舟爸舟妈在这个关键期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甚至亲子游戏与活动都开展得较少,因此阿舟从小性格内向、孤僻、缺乏安全感。由于阿舟从小与父母沟通较少,长大后与舟爸舟妈之间的隔阂加深,甚至阿舟的小秘密也不愿与父母分享,而更愿意与家政阿姨倾诉。

【点评】 有资料研究表明,科学健身活动是父母与婴儿间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之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儿童的亲密程度等与儿童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父母对婴儿的咿呀学语做出及时的应答可促进其语言和社会性应答能力的发展;婴儿期与父母接触密切的儿童,其语言和智能发育及时;从小与父母建立相依感情的儿童,日后会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而本案例中舟爸舟妈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缺少对阿舟的陪伴,因此可能对阿舟的身心发育和性格培养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四)婴儿的科学健身

北京协和医院根据幼儿发育规律编制的婴儿科学健身操,可用于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这套健身操包括由上及下的训练,即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从粗大到精细动作,即挥动胳膊到精细手指动作;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运动,如吸吮到后期见食物就抓等。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0~2个月

抬头训练:在出生后 1 个月内即可进行,要求在吃奶前1 小时、觉醒状态下进行,用声音、语言或玩具等逗引婴儿主动抬头,但要注意安全,每日可训练 4~6 次,每次持续约 10分钟。

拉坐训练:在婴儿满 1 个月后进行,婴儿呈仰卧位,握婴儿前臂慢慢拉起呈坐位,其目的是训练婴儿的竖头能力。拉坐时还可向左右活动或仰卧位慢慢放回,可促进婴儿颈部肌肉的发展,同时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每日练习 7~8 次,每次 5~6 分钟。

2.3~4个月

俯卧训练:继续让婴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尽可能在俯卧位诱发其抬头和爬行等主动动作。

翻身训练:用玩具诱导婴儿主动翻身,开始时可给予帮助,一手握住婴儿的手,另一手放在其肩背部,轻轻地向对侧引导。先到侧卧位,稍停顿,让其体会侧卧的感觉,然后继续用玩具引导激发其完成俯卧的动作。每日练习不少于 7~8 次。

俯爬训练:初练习是在婴儿前臂支撑、头上抬姿势的基础上,一人在前方用玩具逗引,另一人手屈曲一侧下肢,给予一定阻力促其产生向后蹬的力量,练习主动俯爬。每日 7~8次,每次 5~6 分钟。

平衡训练:将婴儿仰卧位放于被单内,由两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轻轻左右摇晃。此法可促进婴儿平衡机制建立,有利于协调运动的发展。每日 2~4 次,每次 2~3 分钟。

手、口、眼协调训练:婴儿仰卧位,让婴儿用两手抓住两脚放至口里,这有助于平衡能力的建立及手、口、眼协调性的获得。也可在床上或家长身上,婴儿两脚上抬,家长握住其骨盆进行前、后、左、右摇动,这有助于骨盆控制及躯干姿势的调整。

抓握训练:婴儿在任何体位下都可进行,训练时将玩具放在中线位置,婴儿头保持中立位,诱发婴儿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开始将玩具放在易触到位置,以后逐渐变换位置。每日进行 7~8 次即可。

3.5~6个月

坐位训练:开始注意选择良好姿势,让婴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手指伸开。婴儿坐不直时,可从腰骶部向上滑行给予刺激,使其坐直。可用玩具在婴儿前上方逗引,使其主动坐直。为了强化坐位平衡能力,在婴儿后方,双手握住其骨盆,使其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每日练习 5~6 次,每次 10 分钟。

主动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胸前不同位置,让婴儿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拿取玩具,以及到对侧取玩具,有助于平衡能力的强化。每日 5~6 次,每次 10 分钟。

4.7~8个月

手膝位爬训练:婴儿在手膝位能自己保持的姿势下,可让其进行爬行训练,如取东西或找妈妈等,激发其主动爬行的欲望,对促进婴儿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有重要意义。能独立爬行后可让婴儿越过障碍物继续爬行训练,日累积爬行 50~100 米。

翻身坐起训练:婴儿仰卧位,先向一侧翻身,然后重心从另一侧的肩部向肘和手掌转移,随着重心的转移,躯干上抬完成侧方坐起的动作。开始时,家长可拉住婴儿一侧上肢诱导其完成。每日练习 4~6 次。

扶跪位训练:令婴儿呈跪位,然后用玩具诱导其从跪位站起,每日 2~4 次,每次 5~10 个。

拾取动作训练:婴儿立位,家长扶婴儿双膝,防止其膝盖屈曲,在婴儿前面放置玩具,让其弯腰拾取,弯腰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 2~4 次,每次 10~30 个。

双手捏取动作训练:7 个月的婴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个小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玩具可从大到小,让婴儿从使用拇指抓握到一起使用其余四手指,再到拇食指相对捏起。精细动作是婴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5.9~10个月

扶站训练:让婴儿扶着东西或靠着东西站立,也可借助家长的手站立。注意双脚均匀负重,站立时可诱导婴儿在高低远近不同位置够取玩具,这样可强化婴儿的平衡能力,也可在扶站时使其左右交替地将一足抬起,如做踢球游戏。此法训练单腿负重,可为独立行走打下基础。

蹲起训练:家长扶住婴儿双足及膝部帮其进行蹲下起来练习,也可用小凳子做坐起练习。每日练习 2~4 次,每次10~30 个。

6.11~12个月

站立和行走的训练:在婴儿下肢有一定的支撑力后,可进行站立与行走练习。家长可在两侧进行保护和诱导,从扶站到独自站立,从扶行到独自行走,是孩子完成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幼儿(1~3 岁)的科学健身

(一)第一次当妈妈必须知道的幼儿生理

骨骼方面: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是幼儿骨骼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无机盐中的主要成分是钙盐,赋予骨骼以硬度;蛋白质是有机物的主要成分,赋予骨骼以韧性和弹性。幼儿的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各占 50%,因此幼儿的骨骼较柔软、富有弹性、韧性好,但容易受自身重力和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要注意纠正幼儿的走姿、坐姿,要留意幼儿的骨骼发育情况。

感知觉发育方面:幼儿 13~16 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音来源,听懂自己的名字,18 个月已经能区分各种形状,2岁时可以区分垂线与横线。

运动发育方面:幼儿 12~15 个月时学会用匙,可乱涂乱画,18~24 个月时可以叠块积木。

语言发展方面:幼儿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经过合适的引导,可促进后天语言的发育。

个性和性格发展方面:幼儿期已经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感,但又未能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言行与依赖行为互相交替的现象。

心理方面:这一时期的心理发育最为迅速,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与大运动能力的协同发展。同时,应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进食、排便、沐浴、游戏、户外活动等。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预防龋齿,还要注意预防异物吸入、烫伤、跌倒等意外伤害。

(二)幼儿科学健身有什么好处?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家长应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家长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家长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的生长发育,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幼儿体育发展的特点:动作发展专家泽费尔德(Seefeldt)提出了“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他将人类的动作技能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分别为反射动作时期(0~2 岁)、基本动作时期(3~7 岁)、过渡动作时期(8~10 岁)、专项运动时期(11 岁及以上),此处仅围绕 1~3 岁幼儿相关的反射动作时期和基本动作时期作简要介绍。

反射动作时期(0~2 岁),指幼儿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具有倾向性或预先适应性的动作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预先适应的,而不是预先决定的。若没有一定的外界环境刺激,这些动作行为将不会出现。这个阶段的动作技能大致分为姿势控制、移动和操作控制三类,其中每个条目下出现的技能都称为动作里程碑,每个动作里程碑在幼儿动作发展中都是标志性的事件。

基本动作时期(3~7 岁),随着幼儿年龄增加,出现更高级的、大脑皮质控制的自主性动作,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是动作发展的外在机制。它分为有关个体全身大肌肉活动的粗大动作和主要涉及手部小肌肉活动的精细动作技能。粗大动作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位移技能,如跑、跳、爬;控制技能,如扭转、弯身等;操作技能,如投掷、接、踢、挥击等。精细动作指的是那些主要由身体小肌肉或小肌肉群控制的动作,在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因为这些动作对于生存、后期的工具使用和书写等动作发展都非常重要,所以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幼儿早期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典型的精细动作技能通常为伸够和抓握动作。

骨骼方面:适量的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让骨头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健体格、增加身高,促进全身骨骼的生长,特别是长骨的生长。

肌肉方面:适量的运动能锻炼幼儿的四肢,增加肌肉的力量,让肌肉变得紧实。

心肺功能方面: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幼儿心肺功能发展,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能力加强,心肌越来越发达,收缩力逐渐加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每搏输出量会增加,安静时的频率会变慢,从而出现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肠胃方面:运动可增加幼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能力,提高食欲,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让幼儿远离厌食、拒食。

抗病能力方面: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幼儿的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你的小宝贝是否在阳光下成长?

【案例】 小华是一个 2 岁的小男孩,不过这个小男孩却有着他的烦恼。小华出生体重 4 千克多,一直以来家里又给了他充足的营养, 2 岁时便已经是 20 千克左右的“膨胀小青年”了。此外,小华还是“低头一族”,整天拿着平板电脑,恨不得把沙发坐个大窟窿出来。有了平板电脑这个亲密朋友,小华也不跟其他小伙伴玩儿了,家里的乐高也起了一层灰,而且才 2 岁的小华有了很明显的低落情绪,不玩益智类游戏,遇到一些小困难就选择逃避。面对小华这个宝贝儿子,爸爸妈妈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对小华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点评】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体育健身活动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可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华的父母显然没有意识到健身活动在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完美地完成每一项活动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幼儿克服困难,磨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婴幼儿在掌握原有动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在以后生活中团结协作良好品质的形成和豁达活泼开朗合群性格的培养,以达到愉悦自身情绪的目的,继而提高各种人际关系和各种角色的社会适应能力。科学健身还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创新能力等,使幼儿养成优良的性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近年来,因疾病或者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小胖墩”“豆芽菜”型的幼儿及患龋齿和斜弱视的幼儿呈递增趋势,这些幼儿应该多参加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的沐浴,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以增强皮肤和呼吸系统的耐受力,让大脑皮质对冷和热形成条件反射,以此减少幼儿疾病的发生。

(四)幼儿的科学健身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

幼儿的运动,不可为急于收到“效果”而过度激烈,更不能一律化,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年龄段的幼儿体力、能力、智力,由轻度且容易做的活动开始,逐渐发展。例如:单脚跳的平衡活动,大班幼儿用左右脚交替跳动,能持续 5 分钟;中班幼儿跳 3 分钟就感到累了;小班幼儿单脚站也站不稳,跳的时间也很短。从而可以看出三个不同年龄组的幼儿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发育不同,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控制能力也不同,因而,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活动能力也不同。

为此我们一定要科学安排每日体育活动锻炼:①幼儿年龄小,持久性差,承受力小,如果活动量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时间长,负担量过大,幼儿容易疲劳,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疲劳引起注意力分散,导致有效的锻炼时间减少。②年龄越小的幼儿,对每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应越短,需要多种活动交替、轮换进行,调节其紧张的情绪,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从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出发,科学地组织各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

一项调查显示小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高,在体育游戏中敢为性最好;而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独立性也比较差;大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不强,缺乏主动的合作意识,这反映出大班幼儿合群性心理素质较差,抗挫能力的发展较为迟缓,创造性思维品质也比较欠缺。

为此我们要从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出发:①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勇敢精神,以兴趣为先导。从小班幼儿的兴趣、性格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勇气,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让小班幼儿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培养其大胆、勇敢的心理素质。②中班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应体现“互动性”。由于自信心和独立性在心理素质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这两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方法上应体现出“互动性”。经常提供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鼓励中班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培养其独立性;鼓励、接纳幼儿,充分信任他们,激发其潜能,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3.利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科学地引导体育锻炼

科学的教育和体育锻炼方法包括: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②游戏法: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更何况游戏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可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滩等。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完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既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④情境教育法:老师或家长有意识地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幼儿在认识体育知识的同时锻炼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nnq0gMC/OaAjnE1iTlyMuFt7tb/xlzeDpWcsZhRvA6M5mOFI9j3ZCDSo7O/M9a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