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现,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创新社会治理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思考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时代意涵,深入探索,思考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应对当前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和国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它立足我国社会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注重多方的参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协调、整合与共享。因此,我们需要在原有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以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价值引领、情感支撑和情绪疏导的功能,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作为重要的社会设置,高校需要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各方资源,思考和完善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同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任务要求。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出台,是高校思政工作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具体表现。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迁,学生面临的问题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当代大学生除了在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升学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外,还存在自我认同度低、生命意义感弱等突出问题。同时,高校存在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匮乏、认知不足、学校心理健康转介机制不通畅、校内各方合力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发现、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环节存在工作和信息上的断层。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等外部系统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链接。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教育主体、干预主体和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提供协同服务,在更宽广层面上对学生提供帮助,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素养,解决其心理问题。

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现状来看,高校基本是从管理的角度来构建工作机制的。这种方式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高效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流程。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完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也不能满足当前复杂的心理健康形势。如何在传统心理健康工作取得的成果下,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内涵外延,以大心理健康观为指导,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建构涵括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各方面内容、科学有效、重在“服务”的高校心理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KfUOzAoguDOa23sEjk9Qq0lNoztn9h4vLVWy1nzK+VWY8DeFpv+E10q5cv+m0m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