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比

(一)劳动力市场季度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季度供需比来看,就业竞争呈小幅增长。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劳动力市场季度供需比较为稳定,均值为1.02。第一季度供需比最低(0.86),其次是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分别为0.99、1.07),第四季度供需比最高(1.13),供需比有小幅上升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简历投递人数略大于企业岗位需求人数,求职难度小幅上升。

(二)劳动力市场月度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月度供需比来看,大多数月份供需比接近1,劳动力市场供需较平衡。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12个月中有7个月供需比大于1,劳动力市场简历投递人数高于岗位招聘人数,其中1月供需比最高(1.58),其次是10月与5月(分别为1.42、1.35),7月与11月较低(分别为1.02、1.06);12个月中有5个月供需比低于1,劳动力市场简历投递人数低于岗位招聘人数,其中3月最低(0.36),其次是12月、6月、8月(分别为0.66、0.80、0.80),2月较高(0.93),如图11所示。

图11 月度供需比

(三)劳动力市场产业供需比

从第一产业劳动力市场供需比来看,就业竞争较激烈,年度供需比为2.96。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12个月中有11个月供需比高于1,8月供需比最高(8.02),其次是9月(6.73),3月最低(0.77),如图12所示。

图12 第一产业供需比

从第二产业劳动力市场供需比来看,就业供需比较平稳,大部分时间就业竞争平缓。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第二产业年度供需比为1.06。12个月中有6个月供需比低于1,1月供需比最高(2.25),其次是11月(1.46),3月最低(0.49),如图13所示。

图13 第二产业供需比

从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供需比来看,就业波动较大,竞争低。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第三产业年度供需比为0.97。12个月中有7个月供需比低于1,10月供需比最高(1.51),其次是1月(1.46),3月最低(0.34),如图14所示。

图14 第三产业供需比

(四)劳动力市场行业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行业供需比来看,多数行业就业存在竞争压力,支柱产业就业稍显宽松。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供需比最高(5.27),其次是卫生和社会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分别为3.43、3.30、3.06、3.00),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低(分别为0.90、0.76、0.70),如图15所示。

(五)劳动力市场学历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学历供需比来看,本科、大专竞争压力稍大,博士、硕士、大专以下竞争压力稍小。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大专供需比最高(1.79),其次是本科(1.44),硕士最低(0.56)。随着就业人员学历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层次的不断完善,高学历在就业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就业竞争压力较低。同时就业人才学历现阶段多数已达到大专和本科层次,相应该层次人员竞争压力稍大。而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可实行“中考分流”,也将意味着大专和本科人员将会有一定的放缓,而与此同时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将在未来逐步增多,结构上有增长趋势,如图16所示。

图15 行业供需比

图16 学历供需比

(六)劳动力市场工作经验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工作经验供需比来看,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经历越丰富就业晋升难度越大。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10年以上供需比最高(3.35),其次是6~10年(1.82),1~2年最低(0.81),如图17所示。

图17 工作经验供需比

(七)劳动力市场岗位类别供需比

从劳动力市场岗位类别供需比来看,管理类、专业类就业竞争较大,专技类、技能类较低。智联大数据平台显示,管理类供需比最高(3.60),其次是专业类(2.16),专技类、技能类较低(分别为0.66、0.69),如图18所示。

图18 岗位类别供需比 UMEKikj5H3AZwgEwHMhqAuDYTspmZSRElhK1PLMXoxOgI3Ts6lmc/C9IFK7AhE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