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但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占到技能劳动者总数的四成甚至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2.72、2.31和2.13,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各地面对的普遍性问题。
以重庆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庆拥有“芯、屏、器、核、网”产业集群,集聚了大量相关企业,2021年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21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需求高达49万人。2022年,随着重庆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增长,企业订单充足,相关用工需求增加到55万人,存在不小的用工缺口。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重庆于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数据对比中,重庆以17.08%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辽宁,处于高龄化阶段。
与此同时,重庆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逐渐降低。2000年以来,重庆市的劳动参与率也一直保持在70%以上。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和劳动参与率保障了经济增长所需的劳动供给,为重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根据重庆市人口发展规划的预测,重庆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到2027年达到峰值2440万人后,其总量规模开始缓慢下降,增量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逐渐上升,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始减弱。届时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更加难以应对,而针对一些具体岗位可能出现因年龄断层而人才短缺的情况。
高等教育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但教育培训模式、专业设置可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够契合的问题,因此可能出现一些高学历、低技能的结构性矛盾。年轻劳动者的规模依然比较大,部分劳动者渴望自身发展、价值实现,对就业有更高的诉求。年轻劳动力有一些人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因此做好年轻人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产业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而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到制造业领域去就业,而更倾向于去一些工作比较灵活、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所以客观上也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的紧张。另外,主要是持续性地缺熟练工、技术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这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非常快,特别是一些新的科技应用在迅速深化和扩大。比如芯片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这些领域用工需求很旺盛,同时它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不光是研发设计人员,也包括一些普工,但是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跟不上形势,所以出现了结构性缺口。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全年用工需求达22.4万人,同比增加3.1万人,紧缺急需人才缺口9700余人。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62.5%,调查显示,79%的企业招聘技术人才困难。同时,2022年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数70.7万个,同比减少16.5万个,在就业总量增加、市场岗位缩减的情况下,“就业难”现象仍在一定阶段内存在。
多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直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渠道不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教育培养人才、企业使用人才的惯性思维,特别是在文凭内卷的背景下,企业拥有更大的选人用人裁量权,丧失了举办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二是有积极性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不到政策扶持。企业办学的合法性遭到质疑,企业办学性质不明、教师身份不明等问题首当其冲,打击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没有纳入财政生均拨款制度的覆盖范围,学校融资和核算渠道不畅、教育费附加返还的比例和对象不明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办学经费不足,基本办学条件难以保障。此外,对于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还存在条件过高等问题,政策要求与企业实际严重不符,例如开展技能培训的经费条件过于严苛。
在职业本科教育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尚未统一或存在争议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概念界定还不清晰,方向引领和目标愿景还不明确,各地的认识和实践探索还有些混乱。比如,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职业本科教育与专科高职的区别和联系、与应用型本科以及普通本科的区别和联系等都尚未探讨清楚,未达成共识,由此造成在人才培养上,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专科高职和其他本科教育的区别难以厘清,显示度不够,成为掣肘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企业的哪些因素能够使职业学校学生选择重庆呢? 调查发现,位居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企业给予的个人发展机会、工作较稳定、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薪酬待遇及福利、工作中能发挥自己才能。可见,职业学校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要求明显提高,他们不再单纯地考虑找到工作即可,而是将发展机会作为首要因素,综合考虑工作稳定性和福利待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受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始终存在观念和制度上的缺陷,追求升学,歧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在职业学校的办学问题上,培养与使用脱节现象突出,培养的技能人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即便如此,由于技能人才的短缺,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前景依然非常乐观,也使部分职业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不高。另外,企业缺乏与职业学校协作的主动性,在对职业学校的访谈中发现,由于缺乏用工需求单位的确切信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生源渠道选择、就业指导、师资配备、学生就业走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区,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进行,与用工方的需求存在偏差,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就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看,多数企业“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较为严重,不愿意或者无力对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导致技能人才随着年龄增加难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技能人才素质与企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