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重庆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表2 重庆2012—2021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就业水平情况表

(资料来源: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根据2012—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2 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测算得出,三次产业就业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22)》)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庆不断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由表2可知,从影响就业规模角度来看,2012—2021年,重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随着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而较大幅度降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随着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021年就业水平略高于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随着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总体而言,随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主要是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影响就业结构角度来看,重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3.9∶32.8∶63.3调整为2021年的3.6∶35.7∶60.7,与此同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3.1∶26.3∶40.6调整为2021年的21.9∶25.6∶52.5,表明随着重庆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考虑到总就业水平增加的情况,劳动力流动同样呈现出总体上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但主要是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面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农机具购买以及畜牧养殖业设施投资等,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使剩余劳动力向服务业、工业转移,造成了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的滞后或不足。二是在全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推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战略背景下,近些年重庆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技改投入以及推进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第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劳动力也逐渐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三是考虑到第二产业逐渐向中高端不断延展 ,对劳动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大量转移劳动力的主阵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农业又重新进入全社会视野,重庆也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对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020年、2021年重庆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均超过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之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对第一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不仅着眼于投资规模,更重要的是投资质量,对返乡、留乡的劳动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适应高标准农业的劳动力必然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考虑到重庆目前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现状,今后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就业结构失衡,叠加目前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等突出问题,因此如何让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更趋合理,更好缓解当前全市就业形势,就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水平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与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之间关系对比分析通常是指将某一年度(或某一个时期内)与另外一个年度(或另外一个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进行对比,该数值越小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弱,需要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的方法是计算当年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的新的城镇就业岗位数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按照该计算方法,从表3可知,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由2012年的69.8人/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40.4人/亿元,又继续下降到2021年的 34.1人/亿元,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拉动效率近十年呈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目前全社会消费总体偏弱、外需回升乏力,叠加重庆工业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行业均出现“产能双过剩”、政府投资能力下降、新的增长点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浪潮等因素,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过大、过快(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12年回落15.7个百分点),进而造成全社会经济下行,而经济增长又是就业的主要带动力,这直接造成了全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庆近十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呈现下滑趋势(这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但同期重庆的效率水平一般高于全国水平,甚至高于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以2021年为例,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为34.1人/亿元,而同期全国为23人/亿元,浙江为28.5人/亿元。鉴于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还低于重庆,因此重庆在追赶东部发达地区过程中,如果今后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可能会使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面临继续下滑的趋势,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评估,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表3 重庆2012—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水平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2012—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测算)

此外,还有一种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的方法,就是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 。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就业人数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也就是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承担就业规模,该数值越小,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吸纳效应越好。需要指出的是,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该年的新增投资,主要通过前面述及的安装与建筑工程等活动、形成的生产与服务单位以及因关联刺激产业生产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所以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的方法不如上文计算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的新的城镇就业岗位数量的方法精准,不过也能大体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趋势情况,但不能作为三次产业之间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率的对比依据。按照该计算方法,由表4可知,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由2012年的1712人/亿元下降到2021年的767人/亿元,下降55.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分别由2012年的14522人/亿元、1374人/亿元、1098人/亿元分别下降到4628人/亿元、542人/亿元、654人/亿元,下降幅度分别达68.1%、60.6%、40.4%,表明无论是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还是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近十年均呈现下滑趋势。其中,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中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第三产业下降幅度最小,这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

表4 重庆2012—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及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情况表

(资料来源:利用表1、表2中的数据测算得出) seEQ1PhZttFVLMpl+A9KLdlbCFAN6lGueaK7kX/2AGmNnnJgjpJQ/ZuACcAX6t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