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以及软实力较量越演越烈,国家急需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能言善辩且具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校英语专业往往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论辩能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需要,表现出严重的“思辨缺席症”。

2020 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将“英语演讲与辩论”设置为本科英语专业核心类必修课程,从国家层面,辩论能力已成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代背景下,编者编写了这本《英语口语教程——辩论艺术》,旨在顺应时代需要,满足教学需求,为本科英语专业辩论课程提供一本操作性强的教材。

一、编写理念

《英语口语教程——辩论艺术》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课程设置,面向普通高等院校二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实践类教程,重点训练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论辩能力。本教程的编写主要基于英国议会制辩论,以辩论环节和技巧为主线,将此作为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方法的原则。每个单元主题根据辩论环节的顺序进行设计,教程内容环环相扣。通过单元主题的学习,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辩论的各项技能和整个辩论过程。

二、教材特色

1.能力培养为导向,重实践,重操作。本教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Section A的视频教学和Section B的文章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技能基本知识;Section C和Section D则采取“输入引导”—“促成输出”—“激发体验”的教学流程,体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的学习体验。

2.“一课一技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单元主题依据辩论环节的顺序设计,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即一个辩论技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任务均围绕这一主题和技能展开,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和操练,达到掌握该项辩论技能的目标。

3.语言地道,场景真实。本教程重视语言的真实性、现实性和语言质量,因此教程为学生提供场景真实、语言地道、形式生动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视频和辩论赛视频,将视、听、说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

4.教学视频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本教程的视频选用有两大亮点:(1)每个单元的Section A都提供一个单元主题教学微视频,原汁原味,语言地道,讲解清晰简洁,学生课前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快速掌握单元要点。(2)在辩论环节单元,两个完整的辩论赛视频被分解到相应单元的Section C,供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两个完整辩论赛视频的分析和学习,不仅对辩论赛有了微观的认识,也有了宏观的了解。

三、教材结构

本书共 13 个单元,单元主题根据辩论环节的顺序设计,每个单元由Section A、Section B、Section C和Section D四个部分组成。

1. Section A:设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看录像,并根据问题或要求写出答案,为课堂实践做准备。这部分的录像都属于教学类视频,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回答问题,能快速了解单元学习重点,实现翻转教学。

2. Section B:介绍单元学习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辩论技能,阅读文本会穿插设置一些阅读理解小问题,帮助和提醒学生检查阅读中出现的要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单元需要掌握的辩论技能。

3. Section C:课堂实践包括 2 ~ 3 个活动,活动的任务围绕单元辩论技能设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通过课堂或班级学习平台展示,进行分享和交流学习。

4. Section D:课后作业包括 2 ~ 3 个任务,任务的主题和单元主题一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单元辩论技能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配套资源

本教程提供书中各个环节涉及的辩论视频,构建多元、立体和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视频资源来自国外英文教学视频和国际辩论赛辩论视频,便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多媒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巩固和强化辩论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教程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前、课中和课后练习的详细参考答案,便于教师和学生检查课前对辩论技巧的理解以及课中和课后分析和讨论的结果。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任教于英国东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的Tom Harper博士的热情帮助,他不仅为本书的策划和撰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还担任本书审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于广西大学
2022 年 8 月

Objectives of the Book

Continued 2UMytZoNmVa9pihVNfwRlCNae0MQH4Hbk1/0XpJ1SgOAn7UT5yTcTZ/Wv/4JIM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