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
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 。
1.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2.病毒 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 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
1.化学消毒剂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 轻者可 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 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
2.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 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 伤等 。
1.机械性损伤 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 ,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 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引发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 用 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 ,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2)外界温差的刺激: 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 快椎间盘的退变 ,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
(3)长期的积累损伤: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 弯腰、扭转的动作较多 ,长期积累可使腰部负荷过重,更易发生腰部损伤。
2.锐器伤 锐器伤是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 ,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以及各种穿刺针、缝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1)准备物品时被误伤。
(2)掰安瓿、抽吸药物时被划伤。
(3)双手回套针帽时被刺伤。
(4)注射、拔针时因病人不配合被误伤。
(5)注射器、输液器毁形时被刺伤。
(6)分离、浸泡、清洗用过的锐器被误伤。
(7)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刺伤。
(8)处理医疗污物时导致误伤。
(9)手术中传递锐器时被误伤。
3.放射性损伤 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当或发生泄露,也会导致放射性损伤, 引发皮肤、眼部甚至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如皮肤的炎症、 溃疡、癌症、眼部晶状体混浊等 。
4.温度性损伤 热水瓶、热水袋所致烫伤;氧气、乙醇等易燃易爆物品所致烫伤;烤灯、高频电刀所致灼伤等。
5.噪声 长期处于噪声强度超过 35 ~ 40 dB的环境中,可引起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损 害 。医院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监护仪和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病人的呻吟声,小孩的哭闹声,电话铃声等。
护理工作导致护士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人力资源不足、危重病人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繁忙。
2.非常态的人际环境、护患纠纷时面临的潜在暴力损害。
3.面对患者痛苦、死亡等的负性刺激。
4.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所致的压力。
5.频繁倒班所致身心疲惫等。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护士身体、心理的健康,也影响社会群体对护士职业的选择,都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