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正常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 37 周而小于 42 周、体重在 2 500 ~ 4 000 g、身长超过 47 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见表 6-1。

表 6-1 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2.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节律常不规则,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 ~ 45 次/分。 呼吸运动主要靠横膈的升降,以腹式呼吸为主

(2)循环系统: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70/50 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 生后 10 ~ 12 小时开始排出胎粪 ,呈墨绿色糊状、黏稠、无臭味,2 ~ 3 天即可过渡到正常粪便。若超过 24 小时仍无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如肛门闭锁等。

(4)血液系统: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白细胞总数较高,生后第 3 天开始下降。胎儿肝脏维生素K储存量少,凝血因子活性低,生后常规注射维生素K1。

(5)泌尿系统: 一般在生后 24 小时内排尿 ,若生后超过 48 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排除先天畸形。

(6)神经系统:出生时已 具有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 射和交叉伸腿反射等 。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若新生儿期反射消失或生后数月仍存在,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

(7)免疫系统: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差,如皮肤、黏膜薄嫩屏障功能差;胃酸少,杀菌能力弱。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但可从母体获得IgG,可使新生儿对麻疹、白喉等传染病具有免疫力,母乳中SIgA可使母乳喂养儿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一定抵抗力。

(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氧化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体温下降;室温过低可发生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综合征。

3.护理评估 评估新生儿父母的健康状况,家族的特殊病史;产妇的既往妊娠史、分娩史;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的一般状况及寒冷、饥饿、不适等表现。

4.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与羊水吸入、溢乳、呕吐有关。

(2)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等有关。

5.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适畅:①新生儿娩出后,在新生儿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鼻腔的黏液及羊水,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②保持新生儿舒适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经常检查清理鼻孔,清除鼻孔内分泌物,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呼吸通畅。③ 喂乳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帮助排出空 ,然后将婴儿保持于 右侧卧位 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

(2)维持体温稳定:①环境调整:新生儿居室需备有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婴儿温箱、远红外辐射床等。室温调至适中温度,即穿衣、盖被情况下, 足月儿室温保持在 22 ~ 24 ℃,相对湿度为 55%~ 65% 。②加强保暖: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擦干皮肤,用温暖、柔软的包被包裹,因地制宜采取保暖措施,如戴帽、母亲怀抱、热水袋、婴儿温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和护理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保持温暖,定时监测新生儿的体温,每 4 ~ 6 小时测一次。

(3)预防感染:①消毒隔离:环境清洁以湿式扫除为宜,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次 30 分钟。应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护理人员入室前更换清洁衣、帽及鞋,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必须严格洗手,避免交互感染,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类医疗器械定期消毒,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一次咽拭子培养。护理人员若患病或为带菌者,应暂停护理新生儿。②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新生儿娩出后无菌结扎脐带,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检查有无渗血及感染,并及时处置。 脐带残端一般在生后 1 周内脱落 ,脱落后脐窝有分泌物者,先用 3%过氧化氢消毒,再用 0.2%~ 0.5%碘伏消毒,注意保持干燥;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局部烧灼。③ 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皮肤皱褶处过多的胎脂,体温稳定后每天沐浴一次,沐浴时室温维持在 26 ~ 28 ℃,水温保持在 37 ~ 39 ℃。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及臀部并拭干,以防发生尿布皮炎。口腔清洁时可喂温开水清洗,不宜擦拭,所有哺喂用具用后煮沸消毒。衣服宜选棉质品,应柔软、透气、不褪色,款式应宽松、无扣及易穿脱,衣服应勤换,洗涤后用开水煮沸消毒。尿布应柔软、吸湿性强,清洗后也应煮沸消毒。④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后 2 ~ 3 天接种卡介苗,出生后第 1 天接种乙肝疫苗(以后 1 个月、6 个月时各接种一次)。

(4)健康教育:①宣传育儿知识: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鼓励和指导双亲与新生儿眼神交流、说话。皮肤接触,尽早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以利于新生儿身心发育。采用录像和示范等多种方式,教会父母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保暖、沐浴、穿衣、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量体重等,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②指导合理喂养:生后尽早让母亲怀抱婴儿吸吮母乳,提倡按需哺乳。每天测体重一次,体重应每天增加 15 ~ 30 g(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 37 周、出生体重多不足 2 500 g的活产婴儿

1.外观特点 见表 6-1。

2.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浅快而不规则,甚至有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20 秒,伴心率减慢(<100 次/分)及发绀],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因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早产儿心率较快,血压较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较高。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吸吮及吞咽能力差,容易呛乳而引起乳汁吸入性肺炎。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和溢乳。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量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在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

由于胎粪形成较少及肠蠕动弱,胎粪排出常延迟,肝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肝糖原储存少,肝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差,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4)血液系统: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贮存少,易发生贫血,且胎龄越小程度越重。维生素K、铁及维生素D储存较足月儿低,更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5)泌尿系统:早产儿肾浓缩功能更差,易出现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肾小管排酸能力差,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关系密切,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易导致颅内出血。

(7)免疫系统:早产儿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G和补体水平较足月儿更低,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8)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能力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易散热,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而致寒冷损伤综合征。汗腺发育差,环境温度过高或过度保暖,体温易升高。

三、护理评估

评估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及体重情况、生存环境和护理质量等,其他同正常新生儿的护理评估。

四、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脐部为开放性伤口有关。

五、护理措施

1.保暖 保持室内温度在 24 ~ 26 ℃,相对湿度在 55%~ 65% ,室内应空气新鲜,备有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婴儿温箱、远红外辐射床等。体重低于 2 000 g者应置于温箱内,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待体重增至 2 000 g以上、体温稳定、吸吮良好、呼吸正常,即可出温箱。体重超过 2 000 g者在箱外保暖,可通过戴绒布帽、母亲怀抱、热水袋等维持体温恒定。

2.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多,根据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选择直接哺喂母乳、奶瓶、滴管、管饲或静脉等不同的补充营养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一般在生后 2 ~ 4 小时试喂 5%~ 10%葡萄糖水 ,无异常后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早产儿因先天储存不足,出生后应按医嘱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及铁剂等,以防出现维生素缺乏、贫血等疾病。

3.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2)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呼吸暂停时应查明原因,同时也是给氧的指征,吸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 6.7 ~ 9.3 kPa(50 ~ 70 mmHg)为宜,症状改善立即停用,切忌常规吸氧,避免引发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3)出现呼吸暂停时,可通过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方法,帮助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条件允许可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

4.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预防接种应在体重达 2 000 g以上再进行。

5.健康教育

(1)早产儿异常情况多,病情变化快,除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进食、精神反应、反射、大小便、面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尽早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早产儿。在提供消毒隔离的措施下,鼓励父母探视和参与照顾早产儿,如拥抱、喂奶、与早产儿说话等;示范并教会父母保暖、喂养、抱持、穿衣、沐浴等日常护理方法。

六、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指新生儿出生数天内,由于进食少、水分丢失较多及尿、粪排出而引起的体重下降,在生后 3 ~ 4 天达最低点,最多不超过 10%,生后 7 ~ 10 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足月新生儿生后 2 ~ 3 天出现黄疸, 4 ~ 5 天达高峰,5 ~ 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 3 ~ 5 天出现, 5 ~ 7 天达高峰,7 ~ 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 ~ 4 周。一般情况良好。每日血清胆红 素升高<85 µmol/L(5 mg/dL)。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µmol/L(12.9 mg/dL),早 产儿<256.5 µmol/L(15 mg/dL)

3.乳腺肿大 新生儿生后 4 ~ 7 天出现乳腺肿大 ,如蚕豆或鸽卵大小,2 ~ 3 周消退,切勿挤压,以免感染。由来自母体的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所致。

4.假月经 由来自母体的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所致。部分 女婴生后 5 ~ 7 天阴道流出少 量血性分泌物 ,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 1 周,称假月经。

5.“马牙”和“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切缘上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口腔内两侧各有一突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吮有利,不可挑割,以防发生感染。

6.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生后 1 ~ 2 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 ~ 2 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潴留,在鼻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新生儿粟粒疹,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je9CcuVsUNBMIrMznmBJ89rDODebc3+9QkDPDGNB5P8G/EmIcLWB06xhNvqIXw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