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时期体格及各器官功能等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毒副作用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做到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小儿用药特点

(1)小儿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小儿时期肝脏的解毒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新生儿及早产儿,影响药物的代谢功能,加大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副作用。如氯霉素在体内需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1 周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因葡萄糖醛酸含量不足,故应用不当可导致氯霉素中毒,产生“ 灰婴 综合征 ”。

(2)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药物进入小儿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比较高,透过血脑屏障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故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应慎重。小儿对 阿片类药物较敏感 ,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故婴幼儿禁用。

(3)药物在组织内的反应及毒副作用,因患儿年龄有所差异。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3 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热剂 ,因可使小婴儿大量出汗而出现虚脱;巴比妥类药物在幼儿脑浓度中明显高于年长儿;8 岁内的儿童特别是小婴儿,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的用药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其体内的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是否易于通过胎盘呈正相关。

(5)小儿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但其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不完善,对影响水、盐功能及酸碱代谢的药物较敏感,因而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钾、低钠血症。

2.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应准确,可按下列方法计算,并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按体重计算:按体重计算小儿药物剂量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每日(次)剂量=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患儿体表面积(m 2

(3)按年龄计算:此法简单易行。有些药物剂量幅度较大,不需要精确计算,如止咳药、营养类药物等。

(4)按成人剂量折算: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的计算方法,仅限于某些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的剂量多偏小。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3.小儿给药方法

(1)口服法: 是最常用 的给药方法。小婴儿可用滴管或去掉针头的注射器给药。如用小药匙喂药,应从婴儿的一侧口角处顺面颊方向慢慢倒入药液,待药液咽下后,才可将药匙拿开;也可用拇指和示指轻轻捏其双颊,使之吞咽。为避免呛咳,不在患儿哽咽时喂药,喂药时切勿捏鼻,也不要让婴儿完全平卧,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部略抬高。一次喂药不可过多。婴儿 喂药时间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 ,以免因服药时呕吐,影响药效或引起误吸;婴幼儿通常选用糖浆、冲剂或水剂,也可将药片捣碎加糖用水调匀,但 任何药都不 可以混于奶或食物中喂哺 。儿童应鼓励并教会其自己服用药物,常选用片剂或药丸。

(2)注射法:多用于急、重症患儿或不适宜口服的药物。主要采用 肌内注射和静脉注 2 岁内小儿宜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采用 “三快”的注射技术 ,即进针快、注药快及拔针快。

(3)外用法:药物剂型较多,包括软膏、水剂、混悬剂、粉剂等。

(4)其他方法:雾化吸入较常使用。 CTWefcuxSfLIBOlr3zMoSJZbcphR53G9r0pH4BAzJRpTxqlVqASEFgQ1yV4liM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