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体格发育

1.体重 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给药量、补液量、热量给予的重要依据。

正常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 3 kg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 生后 3 个月时 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6 kg) ;生后前 3 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 9 个月体重的增加值,即 12个月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 kg) 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 kg)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儿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2 ~ 12 岁体重平均每年增长约 2 kg。

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小儿中体重存在个体差异,均值上下波动 10%为正常范围。若体重超过均值 20%为肥胖,低于均值 15%为营养不良。

2.身高(长)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 50 cm,1 周岁时 达到 75 cm,2 周岁时达到 85 cm 。2 ~ 12 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高(cm)=年龄× 7+75(cm)

3.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与身长测量一致,3 岁以下小儿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3 岁以上小儿坐位测量。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小儿坐高增长规律与上部量相同。

4.头围 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正常新生儿头围平均为 34 cm;1 岁头围约 46 cm。头围的测量在 2 岁以内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过大 提示可能为 脑积水 、脑肿瘤。

5.胸围 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胸背肌肉及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 ~ 2 cm,平均为 32 cm 1 岁 左右胸围与头围相等

6.腹围 腹围是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 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2 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7.上臂围 上臂围是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其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情况。可测量左上臂围筛查 5 岁以下小儿营养状况,评估标准:>13.5 cm为营养良好,12.5 ~ 13.5 cm为营养中等,<12.5 cm为营养不良。

8.囟门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前囟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 1.5 ~ 2.0 cm ,在 1 ~ 1.5 岁时闭合 前囟迟闭 或过大多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前囟早闭或过小 多见于头小畸形、脑发育不良; 前囟饱满 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多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水肿等; 前囟凹陷 多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小儿。

9.脊柱 1 岁以内脊柱增长快于四肢,1 岁以后则慢于四肢。

10.牙齿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 颗)和恒牙(28 ~ 32 颗),一般于 生后 4 ~ 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于 2 ~ 2.5 岁出齐 2 岁以内小儿的牙齿数目等于月龄减 4 ~ 6 LhRxUTtI2OCrEoT7yJTHTV/fs8q4xtbBAav9Moc9DtlV3J0eiWxg0GRpuaoKLJ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