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全球变暖的影响与应对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已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22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1℃以上,过去 8 年(2015—2022 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 8 个年份;全球海洋热含量和平均海平面均再创新高;山地冰川强烈消融;高温热浪、极端降水、强风暴、区域性气象干旱等高影响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全球气候风险加剧。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 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区域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61 年以来我国气候风险指数总体呈升高趋势,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我国气候风险指数明显增高,1991—2019 年平均气候风险指数较 1961—1990 年平均值增加了 57%,气候风险水平进一步升高。2019 年江南、华南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的严重伏秋连旱、华东地区遭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造成重大损失。《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20》指出,1999—2018 年我国气候风险造成美元损失等级位居世界第 2位。未来气候风险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人体健康、水资源、生态环境、能源、重大工程、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构成严峻挑战。

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候风险进一步升高。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洪涝、干旱等灾害风险加剧,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将趋多趋强,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加大。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增多,城市内涝风险加大,大城市百年一遇小时降水量重现期显著缩短。本世纪初以来,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中等以上干旱日数分别增加了 37%、16%、10%,形成了由东北至华北到西南延伸的干旱化趋势带,受干旱影响的年均农田面积增加;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受干旱影响的农田面积可能会增加1.5 倍以上。最近 20 年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明显增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台风最大风力达到或超过 12 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约 25%的海岸线和超过 500 万人口位于高度脆弱地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增加 1 倍。本世纪以来我国高温热浪事件突出,平均每年高温面积接近全国的 30%,高温日数增加了 40%;预计到 2024 年前后将至少有一半的夏季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高温热浪过程,到本世纪末高温热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3 倍,水稻生产会受到显著影响。

未来人体健康风险和粮食安全风险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60 年来我国大风日数和平均风速呈减少趋势,我国主要城市群大气环境容量下降 5%∼ 1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近 10 年来京津冀地区静稳天气增加 15%以上,污染物扩散条件明显转差。风速减小和降水日数减少导致大气自净能力下降,人体健康风险增加。未来气候变化将引起病媒生物分布区扩大,病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媒介性疾病的传播可能触发连锁风险,影响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门,并催生跨境的紧张局势。农业生产直接气候风险的加剧有可能对全球粮食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对已经遭受负面影响的粮食安全脆弱地区带来更广泛领域的风险。

未来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气候风险增加。 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暖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北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西部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脆弱性较高。气候变暖造成我国西部冰川总体面积缩小 18%,影响下游的径流和水资源,威胁生态安全,有可能加剧西部地区和邻国的贫困和移民风险。我国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平均每10 年减少 6.4 厘米,威胁青藏铁路和公路的安全运行。冻土消融还将导致长江、黄河源区以及内陆河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我国濒危物种将面临更大风险,208 个中国特有和濒危物种中的 135 个物种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宜分布范围将缩减至当前范围的 50%。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还可能遭受有害外来植物的入侵。未来我国东部地区阔叶林将增加、针叶林将减少,北方森林分布面积缩小,寒温带森林向北推移。未来气候变化还将对我国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华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将下降。 i3r5XQ1hEq500djLHT/vQbFXnhtF4MR+zUoPW43bC+TS1J6FPBDysMllYqmHdJ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