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今昔之感
——乳腺癌起源史

公元前 3000 年,古埃及尼罗河畔的一名医生在面对一种凶悍的疾病时束手无策:这种疾病以乳房上出现手能触及的肿块为主要表现,甚至还会出现破溃、流血、流脓等症状。

这位医生在莎草纸上的记载能够让我们一窥彼时的治疗方法:灼烧病变。但这种无异于炮烙之刑的治疗方法只会让患者在极度痛苦中死去。最终,这名医生无奈地写到:此疾病无治疗方法。

公元前 400 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s)也注意到了这种疾病。同时他发现,这些可能出现在身体绝大多数部位的肿块并不是规整的几何体:它们似乎有一些伸向远方的触角,看起来像一只螃蟹。希波克拉底用希腊语中的“螃蟹”一词给这种疾病取了名字:karkinos或karkinoma,又或carcinoma。

在我国古代,医者们也发现了乳腺癌的一些特性。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石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又如南宋时期,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名曰乳岩”。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后便可能发展成为乳腺癌。乳腺癌早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血、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患者生命。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特点,乳腺癌主要可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癌、特殊癌)。

其中,非浸润性乳腺癌又称为原位乳腺癌,指的是癌细胞仅局限在乳腺导管上皮层,没有侵袭周围的组织;浸润性乳腺癌则是原位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形成的,肿瘤浸润到周围组织,形状不规则,且具有破坏性。

目前,随着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原位乳腺癌如同一棵小树苗,很容易拔出来;浸润性乳腺癌如同根系繁杂的参天大树,很难彻底清除。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需要遵循的重要准则。 oLLOI7I3S4Kyj1XhjjAiU7p+iOZZe+A77xz+P1zBnfmeEjmD8aU9/zhVw8Xxhv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