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毛笔书法基础知识

一、毛笔书法概述

书法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基本要素。笔法指运笔用锋的根本法则,是书法的核心内容。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的方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中国书法分为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隶书体、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

书法是写字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书写的艺术化,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美的感受。唐张怀瓘曾经说过:“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意思是即使你读不出写的内容,也不妨碍我们去欣赏书法的美感。因此,我们学习书法,不仅需要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还要认真揣摩书法蕴含的文化意味和艺术表现力,实现由写字的实用美向书法的艺术美过渡。

二、书写材料

写毛笔字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通常所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的文房用具。

(一)笔

毛笔笔头是用兽禽的毛制作的,所以称为毛笔。毛笔的品种很多,根据笔毫的软硬,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

软毫: 主要有羊毫、鸡毫、胎毫等,毛质软,书写时柔软圆润,蓄墨多,弹性较差。

硬毫: 主要有紫毫、狼毫、鬃毫等,弹性较强,挺而难弯,蓄墨少。相对于软毫而言,初学者更容易掌握硬毫。写小楷字宜用狼毫笔。

兼毫: 用软毫和硬毫杂合制成,刚柔兼济,弹性适中。初学者练写大楷字、中楷字,一般宜用羊毫笔或兼毫笔。

根据笔的长短,毛笔又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性能各异。

长锋: 笔锋较长,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适宜用来创作行草。

中锋: 笔锋适中,兼有长锋和短锋的特点。最为实用,为初学者所喜爱。

短锋: 笔锋较短,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适宜用来创作篆、隶书。

制笔与选笔有四个基本标准,即齐、尖、圆、健,又称为“笔之四德”。

齐: 毛料齐,顶端的毛整齐而无长短之别。

尖: 笔尖锋颖锐利。

圆: 笔头整体对称,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 有弹性,铺开后易于收拢,按弯后易复原挺直。

(二)墨

墨主要是用煤烟和胶、香料制成的。从制墨的原料来看,墨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松油烟墨三类。

松烟墨: 色浓而少光泽,墨色发灰,但颇具古拙感。

油烟墨: 具有质地细腻、黝黑发亮、光泽感强的特点,缺点是厚重感不足。

松油烟墨: 由松烟墨和油烟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使用墨块时,墨要放平、执稳,顺着一个方向研磨。用后不可将墨块泡在砚中,应立即擦去墨汁,晾干收藏在干燥无风处,以防受潮变形,风吹碎裂。

虽然墨的优劣对写字有一定的影响,但初学者用墨不必过于讲究,用普通的瓶装墨汁即可。著名的有“一得阁”墨汁、“红星”墨汁以及“曹素功”墨汁等,在普通的书画用品商店就可以买到。

(三)纸

写毛笔字,要选择性质较软、易于吸墨的纸。纸分为宣纸、毛边纸和元书纸等。

宣纸以安徽宣城所产最为著名而得名。上好的宣纸质地细密,颜色洁白,经久不变,不易折损和蛀烂。它的渗水性好,化墨效果佳,深得历代书画家喜爱,被誉为“纸中之王”。

宣纸根据渗水外晕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三种。

生宣: 已经制作好的,无须进一步加工的宣纸。这种纸渗水外晕性强,写行书、草书等,可收淋漓舒畅之效。但由于初学者运用笔墨的技巧还不纯熟,所以很难掌握这种纸张。

熟宣: 在生宣的基础上经过矾水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宣纸。它的渗水外晕性差,宜用于写正楷字。

半生熟宣: 生宣制作完成后用清水再蒸一次或用淡矾水处理过的宣纸,性能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宜用于写行书、楷书和草书。

由于宣纸价格较贵,初学者练字时可用相对廉价的毛边纸、元书纸和白报纸等。

(四)砚

砚台是发墨之石,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砚的品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石砚、胶砚、陶砚、木砚等,最常见的是石砚。最著名的石砚有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东的鲁砚等。初学者可以选用普通的石制方砚或者圆砚。

(五)书法的辅助工具

除了笔墨纸砚,还需要以下文房用具:

书画毡: 通常用纯羊毛或纤维为原料加工制作,主要用于写字时垫在宣纸或者毛边纸下面。羊毛不仅能够吸水、吸墨,还可以使书写平台更加平整、柔软。

笔架: 架笔之物,书写暂停时置笔,以免毛笔滚动污损纸张或桌子。从样式来看,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

笔筒: 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镇纸: 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之物,避免书写过程中出现异动。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此也称为镇尺、压尺。

笔洗: 顾名思义,就是洗毛笔用的。笔洗多为钵盂形,也有花叶形或其他形状。

印章、印泥: 书法作品完成后落款钤印的文具。

三、执笔方法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这样写道:“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学写毛笔字之前,要先学会如何执笔。执笔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笔的控制力度、运笔的灵活性以及书写的速度,从而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良好的执笔方式。

现介绍一种自唐朝沿用至今,经过无数书法家证明的最科学有效的执笔方法——唐代书法家陆希生总结的“五指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擫: 擫是按、压的意思,这里是指大拇指的作用。以拇指指肚按住笔管内侧,拇指上仰,就像是吹笛时用拇指按住笛孔一般。

押: 押是约束、管束的意思,这里指食指的作用。食指指肚紧贴笔管外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 钩是弯曲如钩的意思,这里指中指靠在食指下方,钩住笔管外侧,由外向内用力。

格: 格有挡住之意,这里指无名指的甲肉相连的部分顶住笔管,由内向外用力顶住中指钩住笔杆作用的力。

抵: 抵是托着的意思,这里指小指垫托于无名指之下,辅助“格”的力量;小指不与笔管接触,也不要挨着掌心。

五个指头将笔管控制在手中,既要有力,又不失灵活,能更好地驾驭笔锋,运转自如(图1-1)。同时,还需要把握两个根本原则:“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即做到手掌空虚、宽舒,五指骨节向外凸起,如握卵形,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流畅。

图1-1 执笔方法

四、书写姿势

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在《八决》中提出,在书法创作时要做到“澄神静虑,端己正容”。意思是每当秉笔写字,必须凝思静虑,坐势要端正,态度要认真。“端己正容”是对书写姿势提出的要求。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 一是坐姿,二是站姿。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通常采用坐姿,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就要采用站姿。

坐姿要做到: 头正、身直、臂张、胸离、足平。具体而言,就是要求书写者头部一定要端正,腰背挺直,肩部放松,两臂自然张开,成左右对称姿势。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自然放平,双腿不可交叉。

站姿要做到: 头俯、身倾、肘悬、足开。具体而言,头部略微下低,身体自然向前微倾,手肘和手腕要离开纸面,呈悬空状态;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如果写特别大的字,甚至要通过腰部的运动来书写,两脚可再分开些,书写动作可再大一些。注意:桌面高度要合适,因为过高会影响视角,过低会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五、运腕方式

毛笔书写中,手指的作用主要在于执笔,运笔则主要通过手腕和手臂关节的活动来控制。经过长时间的书写实践,古人总结出了三种运腕方法:

枕腕: 将执笔的右手枕在左手手背上进行书写。枕腕能使腕部有所依托因而执笔较稳定。枕腕较适宜书写小字,对手腕的活动范围要求不高。

提腕: 手腕脱离纸面,手臂依然压在纸上。提腕比枕腕扩大了运笔范围,能较轻松地转动手腕,所以适宜书写较大的字。

悬腕: 执笔的右手手臂彻底离开纸面悬在空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书写大幅作品。由于悬腕时活动空间非常大,能全方位顾及字的点画和笔势,指、腕、臂都能自如地调节摆动,因此很多书法家喜用此法。这种方法难度较大,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方能掌握。

六、临摹方法

临摹,是临帖和摹帖的合称。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临摹书帖是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初学者可以从摹帖开始。

(一)摹帖

所谓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称“仿影”或“拓写”。摹帖有如下三种方法:

双钩: 依着字体的轮廓,用极细的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

单钩: 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

满摹: 在覆盖帖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字体的结构。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二)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边,照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

1.临帖方法

临帖的方法有对临、背临、意临。

对临: 将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对临是临帖的基本方法,要细致观察每个字每一笔画的位置、方向、长度、形状等,临得越像越好。学书者刚开始时会缺乏整体意识,往往看一画写一画,容易支离不贯气,造成字的结构松散、过大过小等毛病。学书者应加强读帖,逐步做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做到写像为止。

背临: 也就是默写。不看范帖,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背临的关键不在死记硬背具体形态,而在于记规律,不求毫发逼真,但求能写出最基本的特点。

意临: 不求局部点画逼真,要把注意力放在对范帖神韵的整体把握上。意临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笔挥写,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

2.临帖步骤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中,开篇就介绍了临帖的具体步骤:“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

王羲之的“五遍临帖法”可供初学者细细体会。

第一遍“正手脚”:初临尚不能照顾到全体,要先把横、竖、撇、捺等点画的具体写法摆放到首位。

第二遍“少得形势”:点画写准了,接下来要考虑结体。

第三遍“微微似本”: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从整体上把握,力求形态上的大体相似。

第四遍“加其遒润”:在形态像原帖的前提下,写出力量感和质感。

第五遍“兼加抽拔”:意在笔先,融会贯通,综合分析不同的点画特点,结字归类,做到灵活运笔挥毫。

总的来说,就像宋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易进,摹易忘。”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临帖或摹帖。 12ZFzIlB+6jF6v6BShN5139YuYYTpbXUBSk8snkTmYCO9UtbEGKDRopK/u/dp8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