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一、案例综述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加强实践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

2019年,重庆大学发布《重庆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指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要求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资源与安全学院(以下简称“资安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联动,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组织学生前往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基层机关,深入群众,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内容进行社会调研。通过实践,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以及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充分实现了实践育人目标。

二、案例解析

1.案例思路与理念

(1)搭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协调联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研,认知国情、社情、民情。只有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搭建学校与政府、社会协调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相关的政策背景、相应措施以及社会现状,从而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并激发个人参与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动力。

(2)社会实践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育人目标”的融入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社会实践的设计,要注重育人目标的融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

(3)实践方案的设计要注重“育人目标”与“育人载体”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实践育人五大载体,不同的载体具有不同的培养优势。只有将“育人目标”与“育人载体”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更深层次地发挥育人载体功能,进而设计出有高度、有形式、有内容的具体活动方案。

2.案例设计与实施

2015年以来,资安学院持续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2015年、2016年,学院围绕“美丽中国”,由院领导带队,带领学生前往重庆市黔江区团委、黔江区环保局、黔江区民族医院、彭水县环保局、万州区环保局、万州区三峰环保发电厂与万州区市政园林局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水资源保护社会调研;2017年,学院围绕“精准扶贫”,带领学生前往湖北省恩师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政府、汪营镇政府、东城街道办事处与白鹊山民宿开展社会调研;2018年,学院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带领学生前往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开展社会调研;2019年,学院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带领学生前往贵州、重庆市铜梁区、四川省成都市三地开展社会调研。通过长期积累,学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实践调研方案,以“新时代乡村建设——资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为例,主要有以下内容。

(1)活动及载体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帮助学生聚焦国家社会发展,资安学院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相应的社会调研。

(2)育人目标设定

学院通过组织相关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帮助学生了解相应国情、社情、民情,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并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3)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018年1月,资安学院组建“新时代乡村建设——资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省利川市,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主题开展社会调研。为更好地实现实践目的,学院与利川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取得联系,就调研活动开展、调研主题、调研内容进行了沟通协调,得到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实践育人共同体。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了座谈调研,了解当地政府工作的整体情况。同学们赴利川市扶贫开发办进行了座谈调研,利川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利川市扶贫开发办主任就利川市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主要工作及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了详细沟通与交流。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到相关基层政府部门开展了座谈调研,了解当地政府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实际遇到的工作难点。同学们赴利川市东城区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座谈调研,东城办事处主任、扶贫办主任、党政办副主任以及湖北省昌隆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不同角度对东城区精准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到当地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在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及汪营镇人大主席的带领下,同学们赴汪营镇政府、经营镇井坝村香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进行座谈和现场参观学习,了解了“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具体发展模式。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针对具体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同学们赴利川市谋道镇的苏马荡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了苏马荡如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基于市场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了解了苏马荡如何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成为避暑胜地,进而大大提升了区域经济活跃度,从而践行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深入人民群众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了百姓的获得感及需求。同学们赴利川市白鹊山脱贫户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了当地脱贫攻坚的做法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同学们赴利川市香菇小镇(汪营镇)农户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同学们深入苏马荡相关农户家中,了解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其生活的改善。

围绕实践主题,团队及时进行总结、升华。同学们每天对调研内容进行整理,撰写调研报告。活动结束后,通过开展调研成果展、调研经验分享,实现实践教育的总结、升华。

3.工作实效与经验

以资安学院“新时代乡村建设——资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为例,本案例的实施,是基于政府、社会、学校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学生对利川市扶贫工作有了具体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实实在在地走出了课堂、走出了学校、走进了社会,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得到了提升,爱国情怀得到了巩固,奋斗精神得到了塑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得到了加强。

三、案例点评

1.案例典型特征

推动构建了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了“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2.案例推广价值

案例成效显著,对学院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具有较好引领价值。案例明确了实践育人相关概念,对实践育人平台、实践育人载体、实践育人内容、实践育人活动进行了明确区分,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复制价值。

3.思考与建议

一是社会实践要加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要注重政府、社会、学校的有效联动。二是社会实践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育人目标”的融入,加强“育人目标”与“育人载体”的有机结合。三是社会实践的扎实推动,要建立学校、学院相应的支持机制,加强教师的参与与指导。 nTy5TIEP2CKLbrYAI+MAEMsp38JjMO4L43pZF6lbKR+JU5SPmLYUCStn8PKlAi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