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凝聚青年志愿力量,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

一、案例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如何将志愿服务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如何提高学生志愿服务的关注度、参与度、传播度?如何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庆大学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紧抓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三全育人”改革契机,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精细化实践育人体系,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学校主管作用;校团委履行对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管理职能,成立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校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发挥中心枢纽作用;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将志愿服务经历加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学院育人主阵地作用;鼓励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注册成立开办活动,加强培训指导、资源倾斜、经费支持,突出社团主力地位;营造全校志愿服务氛围,完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措施,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广泛联络社会资源,建设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对接内外需求,共促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着力搭平台、建制度、育品牌、兴文化,最终形成学校主管、团委主导、学院主张、社团主办、学生主动、社会联动的协同共建共享格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中的突出作用,助力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案例解析

1.案例思路与理念

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重庆大学秉承问题导向、阶梯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理念,着力搭平台、建制度、育品牌、兴文化,不断推进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发展,引领广大学子学思践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案例设计与实施

搭建平台,加强志愿服务统筹。学校成立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建立运行各项学生志愿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一是建立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交流平台,定期召开社长大会、先进社团分享会,完善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促进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33个院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33个志愿服务社团的经验交流和建设发展;二是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平台,定期举办公益项目分享会,举办重庆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优秀项目提供人才配给、实践资源、资金支持,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三是建立志愿活动资源平台,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牵头拓展志愿服务基地,与63个社区共创共建青少年之家,与15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与重庆市血液中心、璧山区狮子小学等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师资平台,遴选63位优秀教师组建重庆大学志愿服务师资库,为志愿者培训、志愿实践项目培育、志愿基地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智库支持;五是建立优秀志愿者资源平台,建立总人数逾10000人的志愿者交流群,提供志愿活动招募平台,建立骨干志愿者资源库,抓好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志愿者培训与管理,成立“溪愿公益”“唯爱有心”“文艺轻骑兵”“洋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打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爱幼助残、阳光助老、医疗急救、垃圾分类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重庆大学“溪愿公益”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巫溪县天元乡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机制,强化志愿服务保障。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全过程管理机制。一是明确规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容、渠道等,统一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程序,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二是健全志愿者培训体系,创办志愿服务大讲堂,构建常识性培训、专业性培训、大型赛会培训的“1+1+1”培训体系,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嘉许机制,将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等基本条件,优先推荐优秀志愿者代表学校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出台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研究生支教团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我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选拔优秀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

培育品牌,增强志愿服务实效。学校广泛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敬老爱老、爱少助残、赛会服务等活动1400余场,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广泛、口碑优良的志愿服务品牌。在脱贫攻坚志愿行动中,“五彩石”项目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开展帮扶,共结对帮扶10余所中小学校4000余名学生,学生志愿者前往结对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余次。在爱少助残志愿行动中,“七色光绘梦”项目为6~15岁听力、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绘画疗育,成功帮扶2029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64505次,服务时长12000余小时。在扶弱济困志愿行动中,“青丝使者”剪掉长发用以制作假发捐献给因肿瘤化疗脱发的患者。在抗击疫情志愿行动中,守护“后方”项目集结近2000名志愿者为近500名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子女在线送教逾21000小时。在大型赛会志愿行动中,重庆大学赛事服务队和心肺复苏支队积极投身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国际马拉松赛事等大型活动,为赛会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营造氛围,厚植志愿服务土壤。学校多措并举扩大志愿项目、志愿事迹、志愿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提高志愿服务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以课程促认知,开设志愿服务网课、志愿服务大讲堂、青年志愿者骨干班等,拓宽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渠道;二是以活动促推广,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青知行志愿服务月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展“冬日暖阳”“无偿献血”“服务西站”“法律援助”“公益植树”“阳光助老”等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三是以节日促宣传,举办学雷锋活动、“12·5”志愿文化节,丰富志愿服务宣传形式和传播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志愿精神;四是以倡议促动员,发出《展雷锋精神 树公益新风》志愿服务倡议和重庆大学志愿服务类短视频《中国青年志愿者之歌》,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厚植志愿服务文化土壤;五是以树典促氛围,评选十佳志愿者、最美志愿者、赛会蓝精灵等优秀典型,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宣传,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氛围。

重庆大学青年志愿者为2020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事提供赛会志愿服务

3.工作实效与经验

重庆大学志愿服务着重在平台搭建、制度保障、品牌培育、文化打造上发力,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特点明显、成效显著。一是注重内外联动,积极探索构建校院协作、校地合作,打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动能;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致力优化学校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志愿者“招募—培养—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以竞赛为抓手,推进品牌建设,培育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项目;四是以选树典型为手段,加强正向引导,弘扬志愿精神,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点评

1.案例典型特征

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人格塑造、品德修养、行为养成、能力锻炼等具有深刻的正向影响。重庆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着力搭平台、建制度、育品牌、兴文化,形成增量与提质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活力与秩序统一的志愿服务新局面。

2.案例推广价值

重庆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了学校主管、团委主导、学院主张、社团主办、学生主动、社会联动的协同共建共享格局,责任明晰、分工明确、行动有力,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值得参考借鉴的方式和路径。

3.思考与建议

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措施要求,将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加强组织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品牌建设,优化服务效果;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内涵发展。 s0SQku93gKEMZdvGJtE7kfqpeEQ3+zly7pzCDLjqm7UaOh/cgruirgIj9WWkgk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